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HT_cSQUID低频通信接收机和穿墙通信接收实验

发布时间:2018-03-01 02:30

  本文关键词: HTcSQUID磁强计 低频电磁波 低频无线电通讯 出处:《物理学报》2014年1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试验了一种能够在含水的岩层、土壤甚至海水中建立起无线通信的系统和方法.该系统的关键部件,高灵敏接收前端和接收机使用的是商品级高温超导量子干涉仪(high critical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HTcSQUID)磁强计和商用高速、高精度数据采集处理系统.目前在从30 Hz到100 kHz频段内,商品级HTcSQUID磁强计可以提供优于100 fT/Hz1/2的内秉磁场噪声谱密度,同时商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可通过软件实现对传输信息的调制、采集、解调和分析.利用低频电磁波在导电介质中有较大穿透深度以及HTcSQUID磁强计低频磁场灵敏度高、体积小的特点,对于一种能在地下(岩石和土壤)和水下(海水)环境中使用的可移动式低频无线电通讯系统实现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讨论.使用面积等于1 m2的方形线圈作为测试信号的辐射体(发射天线),将SQUID磁强计的传感器封闭在一个能对超低频测试信号提供较大衰减的电磁屏蔽体中,成功地接收到了发射线圈辐射的99 Hz调幅信号.因此证明,采用HTcSQUID技术,可以在地面与数百米深的地下建立起有实用价值的无线电通信.
[Abstract]:Has tested a system and method capable of establish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 water-bearing rock formations, soil and even seawater. The key components of the system, The high sensitive reception front end and receiver use the high critical 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nce device HTC squid magnetometer and the commercial high speed, high precision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Currently, it is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30 Hz to 100 kHz. The commercial HTcSQUID magnetometer can provide an inner magnetic field noise spectrum density better than 100 fT/Hz1/2. At the same time, the commercial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system can modulate and collect the transmitted information by software. Demodulation and analysis. The HTcSQUID magnetometer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sensitivity and small volume of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by using the low 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wave with large penetration depth in conductive medium and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low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of HTcSQUID magnetometer. For a mobile low-frequency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that can be used in underground (rock and soil) and underwater (seawater) environments, Using a square coil with an area of 1 m2 as the radiator of the test signal (transmitting antenna), the sensor of the SQUID magnetometer is enclosed in an electromagnetic shield which can provide a large attenuation to the ultra-low frequency test signal. The 99 Hz amplitude modulation signal radiated by the transmitting coil has been successfully received, so it is proved that the radio communication with practical value can be established on the ground and hundreds of meters underground by using HTcSQUID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应用超导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介观物理和人工微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物理学院;
【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批准号:2011CBA00106)资助的课题~~
【分类号】:TN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忠贤,陈立泉,杨乾声,黄玉珍,陈赓华,唐汝明,刘贵荣,崔长庚,陈烈,王连忠,郭树权,李山林,毕建清;Ba-Y-Cu氧化物液氮温区的超导电性[J];科学通报;1987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泉;;高温超导材料进展[J];材料科学与工程;1989年01期

2 赵斌;;高温超导Bi-2223线材宏观缺陷对载流能力的影响[J];材料开发与应用;2012年03期

3 邢旭;顾恩友;王锡绂;;高温超导体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年02期

4 陈晓东;赵毅;张杰;吕国印;马平;戴远东;;高温超导磁强计在瞬变电磁法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02期

5 金新,卢定伟,俞力;20世纪低温物理发展给新世纪低温工程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低温工程;2001年01期

6 鲁彦忠;孙爱民;刘恒伟;马耀通;马金元;艾小倩;张永福;孙丽娜;赵懂叶;马书懿;;Y_2Ba_1Cu_1O_(5-δ)掺杂对Y_1Ba_2Cu_3O_(7-δ)的超导电性及其晶格结构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2011年06期

7 鲁彦忠;孙爱民;刘恒伟;马耀通;马金元;艾小倩;胡婧婧;张永福;孙丽娜;周敏;赵懂叶;;Ca、Ce掺杂对Y_1Ba_2Cu_3O_(7-δ)的超导电性及其晶格结构的影响[J];低温物理学报;2012年01期

8 王连红;舒勇华;樊菁;;电子束蒸发制备YBCO超导薄膜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0年11期

9 胡婧婧;孙爱民;鲁彦忠;刘恒伟;马耀通;;名义组分为Y_6Ba_(11)Cu_(16)O_x的纳米超导材料[J];低温与超导;2011年06期

10 宗曦华;张喜泽;;超导材料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电线电缆;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俞志毅;叶红娟;陆卫;沈学础;;多晶γ(Sr_xBa_(1-x))_2Ca_3O_(3-y)的远红外光谱研究[A];全国第五届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文集[C];198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宏卫;高温超导约瑟夫森结及阵列毫米波特性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游峰;面向微波应用的铊系高温超导薄膜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宏伟;基于Bogoliubov-de Gennes理论的高温超导涡旋态相变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4 刘璐;YBCO块材组合在永磁轨道上方的动态性能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婧;扁平型三相绕组上方高温超导磁体力学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陈永亮;R_EFeAsO中的超导电性和R_ECoAsO的磁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高国英;高压下典型富氢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于晓明;利用表面改型Si衬底制备氧化物薄膜及生长机制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9 张炳森;Bi系氧化物薄膜的分子束外延法制备及微结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10 曲波;热压烧结制备纳米颗粒掺杂MgB_2超导体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祖娟;Fe_(1.05-x)Cu_xSe_(0.5)Te_(0.5)系统的Cu替代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黄爱群;铁磁畴壁附近稀少巡游电子的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姜振国;Bi_2Sr_2CaCu_2O_(8+x)高温超导器件制作及其在太赫兹波段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1年

4 柴青林;α-FeSe_x块材及硒化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1年

5 方阳;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和超精细相互作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高平;纳米粒子掺杂对TS-MTG单畴YBCO超导块材性能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宋芳;Gd_2Ba_4CuWO_x和Y_2O_3掺杂对TSIG法制备单畴YBCO超导块材性能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严武卫;用化学溶液法快速制备YBCO超导薄膜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宁;YBCO带材超导层的溅射生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王雅真;C掺杂与氧化物掺杂对MgB_2超导体的影响[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忠贤,陈立泉,崔长庚,黄玉珍,刘锦湘,陈赓华,李山林,郭树权,何业冶;Sr(Ba)-La-Cu氧化物的高临界温度超导电性[J];科学通报;1987年03期



本文编号:15500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500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fa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