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光学相位分集接收技术的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远端接入系统
本文关键词: 相位调制 光学相位分集 相位估计 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 远端接入系统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提出了一种采用基于光学相位分集接收技术实现远程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CO-OFDM)信号的远程光接入方案,并进行了理论研究和仿真验证。在本方案中,没有使用色散补偿光纤(DCF)或者色散补偿模块(DCM)补偿光纤信道色散导致的负面效应,原因是CO-OFDM信号能有效抵抗传输过程中色度色散(CD)和偏振模色散(PMD)引起的负面效应。仿真结果表明,10Gbit/s CO-OOFDM信号在标准单模光纤(SMF-28)传输320km后,采用相位估计技术得到的OFDM电信号,其时域波形的相位抖动幅度更小;与采用光载波自提取技术接收相位调制COOFDM的方案进行比较,测试误差向量幅度(EVM)的结果表明,本文方案可以获得更好的COOFDM信号接收性能,星座图中星座点收敛更加紧凑,接收的CO-OFDM信号质量更高。
[Abstract]:In this paper, a remote optical access scheme based on optical phase diversity reception technology is proposed to realize remote coherent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OFDM) signals,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simulation are carried out. Th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DCF (DCF) or th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module (DCM) is not used to compensate for th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the dispersion of the fiber channel. The reason is that the CO-OFDM signal can effectively resist the negative effects caused by chromatic dispersion (CD) and 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 (PMD) during transmiss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10 Gbit / s CO-OOFDM signal is transmitted 320km after the standard single-mode fiber SMF-28), and the phase estimation technique is used to obtain the OFDM signal. Compared with the scheme using optical carrier self-extraction technique to receive phase modulation COOFDM,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obtain better reception performance of COOFDM signal. In the constellation diagram, the convergence of the constellation points is more compact and the quality of the received CO-OFDM signal is higher.
【作者单位】: 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07064) 2013年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建设计划(KJTD201320)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KJ131116)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文睿;于晋龙;郭精忠;韩丙辰;罗俊;王菊;刘毅;孟天晖;杨恩泽;;基于光相位信号延时自相干的相位信息高速实时取样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2年03期
2 童峥嵘;姚超;曹晔;;利用PDM技术实现DWDM-CO-OFDM超高速传输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2年11期
3 袁建国;李好;梁天宇;何清萍;黄胜;王永;;光OFDM系统中一种帧同步误差估计的新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丙辰;于晋龙;王文睿;郭精忠;王菊;杨恩泽;;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全光取样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3年02期
2 许义;李莉;韩珊;胡贵军;;基于符号映射分析的CO-OFDM系统信道估计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6期
3 张静;张洪波;陈磊;邓明亮;邱昆;;基于线性插值的RF-导频插入DDO-OFDM系统的仿真分析与实验验证[J];光电子.激光;2013年07期
4 刘汝斌;于晋龙;王菊;孟天晖;王文睿;苗旺;孙斌;杨恩泽;;全光3R系统再生能力的测试方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7期
5 张斯尧;闫连山;叶佳;易安林;潘炜;罗斌;;一种降低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序列相关性的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6 梁晓晨;林嘉川;田凤;张晓光;席丽霞;;偏分复用系统中直接解复用反馈信号建模及验证[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7 段杰;温钰;段_";谢小平;;一种多波长信号全光加密系统方案[J];光电子.激光;2013年09期
8 邓明亮;易兴文;于振明;张静;张洪波;邱昆;;通过恒包络调制提高相干光OFDM系统的光纤非线性容限[J];光电子.激光;2013年10期
9 杨浩;杨梅;杜改营;谭涛;;基于各向异性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的光照补偿[J];光电子.激光;2013年10期
10 张斯尧;闫连山;叶佳;易安林;;SLM结合限幅算法提高CO-OFDM系统性能的研究[J];光通信研究;2013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斯尧;相干光OFDM系统中非线性损伤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2 梁晓晨;高速光纤通信偏分复用光域直接解复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曹子峥;董泽;卢嘉;陈林;余建军;;光正交频分复用信号垂直泵浦全光波长变换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9年05期
2 谢小芳;童峥嵘;万人玮;杨秀峰;薛玉明;;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定时同步的改进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0年06期
3 赵源;乔耀军;纪越峰;;10Gb/s和40Gb/s RZ-DPSK电预失真系统中非线性效应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0年11期
4 张晓媛;于晋龙;罗俊;王文睿;郭精忠;韩丙辰;吴波;杨恩泽;;基于相位调制和光参量放大的光短脉冲源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1年04期
5 陈虹先;李凡;肖江南;曹子峥;余建军;陈罗湘;陈林;;基于压扩变换的直接检测O-OFDM系统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1年07期
6 郝耀鸿;王荣;李玉权;黄卫卫;;直接检测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噪声分析[J];光电子.激光;2011年09期
7 韩庆生;李蔚;梅君瑶;黄德修;孙俊;;光纤通信系统中差分相位调制平衡接收机系统误码率的精确计算[J];光学学报;2009年11期
8 邵宇丰;李佳;程黎黎;皮雅稚;文双春;陈林;;四种级联差分相位调制码的100 Gbit/s传输[J];中国激光;2009年03期
9 王文睿;于晋龙;罗俊;韩丙辰;吴波;郭精忠;王菊;杨恩泽;;基于光参量放大的高速实时光取样技术[J];物理学报;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基本电路[J];电子科技文摘;2002年10期
2 闫晓伟;周骏;;超磁致伸缩棒相位调制器相移系数的测量[J];微计算机信息;2007年07期
3 李绪友;田桂东;黄志毅;;基于法拉第效应的相位调制器研究[J];现代科学仪器;2010年06期
4 李会军;孙力军;;全光纤陀螺光学部件的研究与实现[J];光电技术应用;2008年04期
5 胡善梅;陈林;;基于相位调制器产生六倍频光毫米波的OFDM信号光传输系统研究[J];光子学报;2010年04期
6 C.B.Hitz;戎瑞;;锁模Nd:YAG激光器[J];激光与红外;1974年11期
7 刘永军;宣丽;胡立发;曹召良;李大禹;穆全全;鲁兴海;;平行排列液晶器件的波前调制特性[J];光子学报;2006年01期
8 刘永军;胡立发;曹召良;李大禹;穆全全;鲁兴海;宣丽;;一种用于光学成像系统的新型液晶相位调制器[J];光学学报;2006年04期
9 喻旭伟;杨荣;汪大昭;;DRFM相位校正技术研究[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06年06期
10 江阳;;利用相位调制器实现占空比可调的NRZ到RZ码的码型转换[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万伟;魏正军;王金东;张智明;刘颂豪;;量子密钥分发系统中相位调制器最优加载电压的一种精确测量方法[A];全国光电子与量子电子学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良敏;丁志华;洪威;;基于相位编码的高灵敏度多普勒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3 李博;孙超;郭国强;;拖曳阵孔径扩展中波束域相位估计方法研究[A];2008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郭锋;魏玮;吴柯夫;;突发模式QPSK接收机的同步载波恢复算法[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纪帆;许立新;王建军;李锋;隋展;郑欢;明海;;单纵模调制实验中脉冲顶部起伏研究[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6 张锐;李平;粟敬钦;王建军;刘兰琴;李海;耿远超;梁樾;赵润昌;董军;周丽丹;景峰;;基于SSD和CPP的靶面光强控制技术实验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7 董智红;崔嵬;;直接序列扩频信号快捕及其FPGA实现[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1)[C];2008年
8 夏翔;袁一方;朱琦莹;傅长松;陈抱雪;;LiNbO_3晶体质子交换光波导的工艺研究[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9 王心怡;罗松;李运周;;运动目标密集线谱精确估计技术研究[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李文录;周应清;段晖吉;陈涛;;用希尔伯特变换估计地球介质阻抗[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斌;基于电光相位调制器的微波信号产生与处理[D];浙江大学;2009年
2 章晓敏;RoF技术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殷杰;超宽带光载无线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焦斌亮;Sagnac干涉型光纤电流传感器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5 沈国际;振动信号处理技术在直升机齿轮箱故障诊断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6 黄忠虎;短距离无线通信网络低信噪比接收算法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乔云飞;基于微波光子学的可调微波信号源[D];浙江大学;2013年
8 李海;干涉合成孔径雷达信号处理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刘育明;电力系统频率测量及其在数字语音真伪鉴别中的应用[D];重庆大学;2012年
10 吴义华;利用ADC测量时钟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侃;大功率相位调制器的性能测试及其在相干合成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李菲;硅基光调控及耦合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3 胡善梅;高性价比光纤无线通信系统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4 廖淑珍;空间相干光通信零差QPSK系统相位估计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娜;多基线InSAR相位估计方法的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2年
6 蓝欣怡;基于因子图的相位估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赵建强;分布式系统高精度时间同步技术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8 宋艳梅;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信道均衡与相位估计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周叶;高效率相位调制器[D];复旦大学;2008年
10 陈晓春;开环结构突发PSK信号载波同步算法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555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555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