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屏FSS的小型化设计
本文选题:容性表面 切入点:感性表面 出处:《微波学报》2014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容性表面和感性表面的耦合机理,在ku波段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微型频率选择表面(MEFSS)的设计。该单元延续了MEFSS良好的特性,克服了传统谐振单元在低频段,单元尺寸过长,单元间介质层过厚的缺点。使周期单元尺寸不受中心谐振波长的限制。在0.15mm薄的介质两侧分别贴合圆环单元构成的电容和十字金属栅格构成的电感构成MEFSS,利用全波分析软件对本单元进行全波仿真。并且,通过研究不同的几何参数,总结了传输特性规律。仿真结果显示该设计单元在ku波段-3 d B带宽达到5.29GHz,单元尺寸减小为0.11?,中心频点在14.8 GHz,具有微型化、超宽带,角度稳定性和极化稳定性好的特点。
[Abstract]:The capacitive surface and the surface of the inductive coupling mechanism based on Ku in the band presents a new micro frequency selective surface (MEFSS) design. The unit continued the good characteristics of MEFSS, to overcome the traditional resonant unit at low frequency, the cell size is too long, the thickness of the dielectric layer between the elements to make periodic unit faults. The size is not affected by the center resonant wavelength limit. Grid capacitance and inductance cross metal on both sides of the 0.15mm medium thin ring unit respectively are constituted of MEFSS, using a full wave analysis software for full wave simulation of this unit. And, through the study of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are summariz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the design unit in the Ku d band -3 B bandwidth of 5.29GHz, reduce the cell size is 0.11?, the center frequency at 14.8 GHz, with the miniaturization, ultra wideband, angle stability and polarization stability.
【作者单位】: 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电磁环境效应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分类号】:TN95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徐念喜;高劲松;梁凤超;赵晶丽;冯晓国;;利用电场与磁场耦合制备微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光学精密工程;2011年10期
2 樊康;鲍卓如;何小祥;杨阳;;基于互补结构的有源FSS传输特性[J];数据采集与处理;2013年04期
3 王珊珊;高劲松;梁凤超;王岩松;陈新;;多频段十字分形频率选择表面[J];物理学报;2011年05期
4 徐念喜;冯晓国;王岩松;陈新;高劲松;;微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研究[J];物理学报;2011年11期
5 唐光明;苗俊刚;董金明;胡晓晴;;一种性能稳定的新Y形单元厚屏频率选择表面[J];物理学报;2012年11期
6 经纬;魏兴昌;戴高乐;;一种新型小尺寸宽带的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微波学报;2012年S2期
7 鲁戈舞;张剑;杨洁颖;张天翔;寇元;;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健;徐念喜;冯晓国;李玉东;高劲松;;基于十字单元的可调谐互补屏频率选择表面[J];光学精密工程;2014年06期
2 许志永;张厚;吴瑞;陈明俊;;基于方环型频率选择表面的小型化设计[J];工程设计学报;2014年04期
3 王海东;李金良;宁晓磊;金超;王庆东;;复合材料多频选择性天线副反射面的研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14年07期
4 廖翔宇;李亚鹏;杜国宏;;频率可切换的矩形缝隙环频率选择表面[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5 刘培国;刘晨曦;谭剑锋;董雁飞;易波;;强电磁防护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舰船研究;2015年02期
6 陈亮;陈夏萌;陈强;白佳俊;付云起;;基于非谐振单元的小型化带通频率选择表面设计[J];中国舰船研究;2015年02期
7 张建;高劲松;徐念喜;;光学透明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4期
8 焦健;徐念喜;冯晓国;梁凤超;赵晶丽;高劲松;;基于互补屏的主动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6期
9 王秀芝;高劲松;徐念喜;;Ku/Ka波段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设计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16期
10 鲁戈舞;张剑;杨洁颖;张天翔;寇元;;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物理学报;2013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秀芝;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建成;太赫兹FSS带通滤波器的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韩阔;基于场分析方法的宽带FSS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王佳欢;特定曲面频率选择表面的电磁散射特性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4 司薇;有源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4年
5 杨泽波;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与仿真计算[D];中南大学;2014年
6 梁冰苑;曲面频率选择表面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程峗;新型单元微型化Ka波段频率选择表面的设计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候新宇,万伟,万国宾,佟明安;雷达罩壁双层FSS电结构设计与选择[J];电波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2 蒙志君;吕明云;武哲;黄俊;;单层带通FSS结构中空气间隙的影响[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3 侯新宇,万伟,佟明安,万国宾;对称双层FSS的传输特性分析[J];电子科学学刊;1999年04期
4 陈黎;;美国空军下一代轰炸机主要突防措施分析[J];飞航导弹;2011年09期
5 董思乔;梁兴东;;双频带小型化频率选择表面[J];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6 卢俊,张靓,孙连春;Y形和Y环形单元特性的实验对比研究[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2期
7 贾宏燕;冯晓国;高劲松;;改变Y孔单元排列方式对FSS极化稳定性的影响[J];光学精密工程;2007年06期
8 蒙志君;黄俊;武哲;吕明云;;即贴型单层带通FSS的传输特性[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07期
9 贾宏燕;高劲松;冯晓国;;新型单元的频率选择表面[J];光学精密工程;2008年11期
10 蒙志君;吕明云;武哲;祝明;;频率选择表面A夹层雷达罩的传输特性[J];光学精密工程;2010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晓冬;双通带频率选择表面的理论与设计[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玉梅;袁晓莉;毕丽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K&T双链耦合机理研究[J];情报杂志;2009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郝云宏;李文博;曲亮;;企业集成创新系统的深层耦合机理及其复杂性涌现[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国建;品牌的功能与价值的耦合机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19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19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