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NLOS环境下基于散射模型的TOA定位方法
本文选题:TOA定位 切入点:方差匹配 出处:《火力与指挥控制》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减小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误差定位算法大多要求在移动台和基站之间至少存在一条视距(Line Of Sight,LOS)路径。提出一种新的NLOS环境中基于散射模型分类传播环境的TOA(Time Of Arrival)定位方法,将散射模型中NLOS传播的统计特性加入到定位算法中,使用散射模型研究了3种定位算法,方差匹配算法,期望最大算法和贝叶斯算法。并对算法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性能优于传统定位算法。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nonline-of-sight (non Line of SightSightSightSightSightSightSightSlos) algorithm, most of the algorithms require at least one line-of-sight line of SightSightShop path between mobile station and base station. A new TOA(Time of Arrival-based localization method based on scattering model classification propagation environment in NLOS environment is proposed. The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LOS propagation in the scattering model are added to th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Three localization algorithms, variance matching algorithm, expected maximum algorithm and Bayesian algorithm are studied by using the scattering model.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algorithm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raditional localization algorithm.
【作者单位】: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辽宁工业大学理学院;解放军94900部队信息支援站;
【基金】:航天支撑技术基金(N7CH0004) 航天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N7CH0003)
【分类号】: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甄杰,马晓红,张淑芳;非视线传播环境下基于TOA的综合无线定位算法[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常戎;吕善伟;;适用于NLOS传播环境的几何定位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9期
3 王佃鹏;李伟伟;王玫;;一种改进的室内环境下的非视距距离比例缩放定位算法[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焦磊;邢建平;张军;张璇;赵朝丽;;一种非视距环境下具有鲁棒特性TOA无线传感网络定位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7期
2 焦磊;邢建平;张军;张璇;赵朝丽;;室内环境下对OLOS误差具有鲁棒性的TOA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3 赵军辉;张雪雪;曾龙基;;提高NLOS环境下室内定位精度的新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4 刘双龙;张春;黄钰;王志华;;一种基于内插采样的时差测量与基站同步技术[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年02期
5 黄冬艳;林基明;王波;;直接时差计数超宽带标签定位系统[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建辉;基于信息融合的蜂窝网定位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2 刘林;非视距环境下的无线定位算法及其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曹轶超;无线电定位算法研究及目标运动分析[D];东华大学;2010年
4 贺远华;无线传感器网络非视距定位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田孝华,廖桂生;一种有效减小非视距传播影响的TOA定位方法[J];电子学报;200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然;李景文;;改进的星载合成孔径雷达天线方向图综合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6期
2 赵珊;张勤;熊莹;;一种基于散射体模型的NLOS误差抑制方法[J];广东通信技术;2009年04期
3 曲长文;蒋波;王洋;柯振山;;单根任意长度箔条双站散射截面积研究[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4 胡居荣;曹宁;鹿浩;;一种通用的雷达海杂波计算机仿真模型[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年07期
5 李永祯;王雪松;汪连栋;肖顺平;王国玉;;非零均值随机极化波的统计特性[J];应用科学学报;2007年01期
6 李滔;李勇;;基于正交变换的相位估计方法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8期
7 寇玉民;赵飞;陈辉东;;基于数字技术的雷达恒虚警电路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2009年01期
8 戴立伟;李向阳;程峗;;无线传感器网络的RSSI定位技术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19期
9 杨杰,卢凌,陆济湘;海杂波概率密度分布函数分析方法的研究[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1998年01期
10 李忠良;;雷达侦察系统抗噪声干扰的方法[J];电子对抗;200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冰新;刘景夏;杨思祥;;一种基于Renyi信息熵的DOA估计算法[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马继涌;高文;;基于动态高斯混合模型的语音识别方法[A];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3 王宁;汪一鸣;;一种基于量化的联合累计译码方法[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4 江川;王炳和;陈s,
本文编号:1644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4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