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目标双基地ISAR越多普勒单元徙动校正算法
本文选题:双基地 切入点:逆合成孔径雷达 出处:《通信学报》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针对双基地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的越多普勒单元徙动问题,以转台模型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回波信号模型和散射点相对收发双站速度变化2个角度分析了越多普勒单元徙动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基于距离单元相位补偿的多普勒徙动校正算法。该算法首先由双基地雷达与目标的几何关系估计出其等效旋转速度,然后通过等分观测期间的目标回波获取2幅不同观测视角的ISAR图像,依据图像旋转相关最大准则估计出图像的等效旋转中心,实现一维距离像的定标,最后对每个距离单元进行相位补偿,完成越多普勒单元徙动的校正。仿真实验表明,算法能有效解决双基地ISAR越多普勒徙动问题,提高ISAR成像质量。
[Abstract]:Aiming at the migration problem of bistatic invers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ISAR), the model of turntable is studied.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the migration of the cross Doppler unit is analyzed from the echo signal model and the variation of the bistatic velocity of the scattering point relative to the transceiver bistatic velocity, respectively. A Doppler migration correction algorithm based on range cell phase compensation is proposed. The equivalent rotation velocity is estimated from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between bistatic radar and target. Then, two ISAR images with different angle of view are obtained by the target echo in the period of equilateral observation, and the equivalent rotation center of the image is estimated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criterion of image rotation correlation, and the calibration of one-dimensional range image is realized. Finally, phase compensation is performed on each range cell to correct the migration of the Doppler cel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bistatic ISAR migration problem and improve the imaging quality of ISAR.
【作者单位】: 军械工程学院电子与光学工程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71373)~~
【分类号】:TN95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勇;姜义成;;自适应Chirplet分解的ISAR成像方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2 黄雅静;曹敏;付耀文;李亚楠;姜卫东;;基于匹配傅里叶变换的匀加速旋转目标成像[J];信号处理;2009年06期
3 井丽红;张朝路;高飞;;基于线性调频信号的ISAR成像仿真[J];信息技术;2010年11期
4 高兴斌,刘永坦;ISAR目标象的特征提取和特征选择[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5期
5 冷传航,付毓生,皮亦鸣,侯印鸣;逆合成孔径雷达(ISAR)干扰仿真研究[J];电子对抗技术;2005年05期
6 王振楠;贾鑫;吴彦鸿;李云涛;;基于信息熵的ISAR干扰效果评估方法[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08年09期
7 师鹏宇;宁宇;;基于模糊Petri网的ISAR干扰效果评估[J];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0年08期
8 陈亮;;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算法的ISAR超分辨成像[J];中国雷达;2010年04期
9 李彩萍,张永军;典型目标SAR图像模拟[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10 邢孟道,保铮;外场实测数据的舰船目标ISAR成像[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红娅;贾鑫;;对ISAR系统有效干扰分析[A];全国第三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交流会专刊[C];2009年
2 张凯;杜小勇;王壮;;压缩感知在ISAR成像中的应用[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宁;汪玲;;一种基于有效转动角速度估计的ISAR图像方位向定标方法[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江舸;;ISAR图像欺骗干扰技术研究[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10年版)[C];2011年
5 黄慧敏;文成林;徐晓滨;;机载ISAR距离跟踪建模及其非线性滤波研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余渝生;朱岱寅;;ISAR大转角下全局最小熵距离对准算法的改进[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7 罗懿;王粲;;X波段收发组件的设计[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8 张群;张涛;张守宏;;一种ISAR成像运动补偿新方法[A];第九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99)论文集[C];1999年
9 黄艺毅;王军锋;刘兴钊;;双站ISAR成像算法的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7)论文集[C];2007年
10 张亚萌;袁运能;张陆元;李东斌;;逆合成孔径雷达的转动参数估计及运动补偿算法[A];第八届全国信号与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亚超;ISAR目标运动参数估计及成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刘亚波;SAR/ISAR运动目标检测及成像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朱宇涛;多通道ISAR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4 刘红超;高分辨ISAR成像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唐宁;空中目标ISAR像特征提取与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6 王琦;空间目标ISAR成像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军;高分辨二维和三维ISAR成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王虹现;ISAR成像新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吴亮;复杂运动目标ISAR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黄雅静;大转角目标ISAR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恩科;ISAR成像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曾跃;欺骗式ISAR干扰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维莉;空间目标三维ISAR成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陈骏;双站ISAR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庆;ISAR成像若干关键技术及SAR动目标检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6 卢昊;双基地ISAR成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邓涛;平流层ISAR平台对运动物体成像技术与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肖波;新型ISAR成像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张涛;复杂运动目标的ISAR成像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白婷;基于压缩感知的ISAR成像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495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49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