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离散多音调制可见光信道非线性失真及参数优化

发布时间:2018-03-28 14:47

  本文选题:无线通信 切入点:可见光通信(VLC) 出处:《光电子.激光》2014年01期


【摘要】:为了改善离散多音调制(DMT)点对点可见光通信(VLC)性能,首先给出了DMT技术原理并建立了实验装置,进而研究了16-相位键控(16-PSK)DMT信号直流偏压和探测器偏置电阻对VLC信道非线性失真的影响。为了使VLC信道工作于良好的线性区,优化得到了不同通信距离下系统的最佳直流偏压和探测器偏置电阻。在VLC信道响应存在非线性失真和调节系统参数使其工作于线性区两种情况下,在0.2Mbit/s数据传输速率下分别开展了通信实验,并测试了系统在不同通信距离处的误码率(BER)。结果显示,BER可由未做参数优化时的10-1量级降至10-3量级;且在20~90cm通信距离范围内BER几乎恒定,表明系统稳定性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的实验测试和分析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系统参数及改进通信性能提供了数据依据。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discrete multitone modulation (DMT) point-to-point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 the principle of DMT technology is first presen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device is established.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DC bias and detector bias resistance on the nonlinear distortion of VLC channel are studied. In order to make the VLC channel work in a good linear region, The optimal DC bias voltage and detector bias resistor are obtained under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distances. In the case of nonlinear distortion of VLC channel response and adjusting system parameters to work in linear region, At the 0.2Mbit/s data transmission rate, the communication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 bit error rate (BER) of the system at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distances is tes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R can be reduced from 10 ~ (-1) to 10 ~ (-3) when the parameters are not optimized. The BER is almost constant in the range of 20~90cm communication distance,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has also been improved obviousl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this paper provide the data basis for further optimizing the system parameters and improving th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吉林大学实验区;
【基金】:长春市科技创新基金(10ZC04) 吉林大学青年科技创新基金(450060487479) 吉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研究计划(2013B51181)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2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汪井源;徐智勇;朱勇;经继松;王荣;文湘益;;室内可见光通信中噪声与干扰的实验与仿真分析[J];光电子.激光;2012年07期

2 娄鹏华;张洪明;郎凯;姚敏玉;徐正元;;基于室内可见光照明的位置服务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2年12期

3 叶玮琳;郑传涛;张红伟;吴祥坤;;便携式点对点可见光通信终端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4 田崇文;李艳婷;叶玮琳;全相印;宋占伟;郑传涛;;Performance study of an OFDM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d on white LED array[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叶玮琳;李艳婷;郑传涛;;大功率白光LED高效均流并联供电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3年01期

2 张斯尧;闫连山;叶佳;易安林;潘炜;罗斌;;一种降低相干光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序列相关性的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3 彭恋恋;肖江南;唐进;陈林;;基于格雷对辅助的直接检测光OFDM符号定时同步新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4 叶玮琳;郑传涛;张红伟;吴祥坤;;便携式点对点可见光通信终端的实验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3年08期

5 李艳婷;李祝博;张红伟;师星辰;郑传涛;;离散多音调制可见光通信链路的极限速率[J];光子学报;2013年12期

6 赖丽萍;庄其仁;梁德娟;;Design of an efficient projector for LED flat lamp without light guide plate[J];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1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鹏飞;短距离无线光通信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何胜阳;室内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毛识博;协同OFDM通信系统中资源分配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张斯尧;相干光OFDM系统中非线性损伤及其抑制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博;杨宇;朱琳;陈雄斌;陈弘达;;室内半导体照明通信中的光强稳定技术[J];光电子.激光;2010年12期

2 杨宇;刘博;张建昆;陈雄斌;陈弘达;;一种基于大功率LED照明灯的可见光通信系统[J];光电子.激光;2011年06期

3 张建昆;刘博;杨宇;陈雄斌;陈弘达;;一种室内可见光通信亮度控制方法[J];光电子.激光;2011年07期

4 汪井源;徐智勇;朱勇;经继松;王荣;文湘益;;室内可见光通信中噪声与干扰的实验与仿真分析[J];光电子.激光;2012年07期

5 曹家年;刘卓月;;室内照明通信系统中的角度分集技术[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9年11期

6 汪井源;张正线;;局域网中的无线红外光通信技术[J];军事通信技术;2000年03期

7 丁德强;柯熙政;;一种基于可见光通信的无线局域网系统设计与仿真[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秦;;无线通信技术热点及发展趋势[J];装备制造;2010年01期

2 李翠然;谢健骊;;无线通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05期

3 秦大甲;;对绞型漏泄电缆的特性[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4年01期

4 赵芝;;移动电话应答器系统[J];通信技术;1985年02期

5 李清海;无线通信在防汛中的作用[J];现代通信;1995年11期

6 ;开拓中国发展最快之通讯事业“九五北京国际无线通信设备展览会”将隆重举行[J];遥测遥控;1995年02期

7 宋远清;无线通信(VHF/UHF)场强的计算方法[J];广东气象;1996年01期

8 朱炯;寻求第三代移动无线通信系统[J];通讯世界;1997年06期

9 朱秀根,田小渝;中兴ZXPCS个人无线通信系统[J];电信科学;2000年08期

10 ;2001年亚洲·太平洋光通信及无线通信展览会11月举行[J];通讯世界;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川;焦永昌;张立;张卫兵;弓金刚;;一种具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2 张云龙;许芬;;基于无线射频芯片CC242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云龙;许芬;;基于无线射频芯片CC2420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A];2008全国第十三届自动化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4 范金刚;王新燕;;浅谈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中的应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5 易克初;谷春燕;王勇;;两种实用的连续波时分复用技术[A];第十二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5)论文集[C];2005年

6 杨波;赵洪新;洪伟;;基于LMX3162的蓝牙射频电路的实现[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刘威;;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应用[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付瑞君;任品毅;汪瑞;齐备;;基于GPS接收机的Zigbee无线网络节点的设计与实现[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忠锋;张连领;李力刚;黄剑龙;;物联网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A];2010中国仪器仪表学术、产业大会(论文集1)[C];2010年

10 刘枫;郭爱煌;杭海存;;多层网状局域连通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分析[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建军;“蓝牙”——无线通信新贵[N];人民政协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于尚民;3G让光载无线通信起步[N];通信产业报;2009年

3 江陵;MIMO:引领无线通信驶上高速公路[N];人民邮电;2005年

4 ;摩托罗拉全面展示无线通信解决方案[N];通信产业报;2000年

5 松如;基于软件的无线通信解决方案受欢迎[N];中国电子报;2008年

6 ;公安无线通信设备自愿性认证实施规则(续1)[N];人民公安报;2010年

7 ;无处不在的短距离无线通信[N];人民邮电;2011年

8 ;朝着无线通信的未来挺进[N];人民邮电;2000年

9 ;安立MS2781A剑指下一代无线通信[N];中国电子报;2004年

10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 高瑞彬;充满活力的无线通信[N];计算机世界;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东;身体域无线通信表征精度提升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2 董立珉;星间/星内无线通信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3 盖伊;多天线无线通信中的宽带多频段天线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薛林;无线通信中的定位技术及其在AD HOC路由策略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沈洁;无线通信的智能信号处理及信道编码理论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6 李钊;MIMO无线通信自适应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应小凡;无线通信中多载波调制若干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张立军;无线通信中的多进制混合ARQ[D];清华大学;2003年

9 何松柏;宽带无线通信收发信机及其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10 蒲威;无线环境下的网络编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祁丽娟;无线通信中协作分集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广旗一兰;基于ZIGBEE技术嵌入式无线数据采集模块的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3 塞德;无线网络中的协作中继资源分配[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4 虞建平;智能手机中蓝牙系统的研究和实现[D];吉林大学;2005年

5 杨惠生;可变速率空时编码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周斌;基于软件无线电的复杂环境无线通信协议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7 刘威;3G无线传播模型参数校正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赵玉亭;蓝牙无线通信原理及应用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9 曹铭;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编码[D];浙江大学;2004年

10 李靖;TM-UWB无线通信技术中关于低PSD特性及“软件程度”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676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76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a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