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探地雷达应用于植物粗根探测的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18-03-31 15:19

  本文选题:探地雷达 切入点:粗根 出处:《中国科技论文》2014年04期


【摘要】:应用探地雷达开展植物粗根探测始于1999年,经过15年的验证与发展,其粗根探测的有效性和精度已在不同探测物种和不同实验条件下得以证实。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探地雷达探测粗根的方法不但克服了传统根系调查耗时费力且破坏性较大的限制,并使得野外大面积重复性粗根观测成为可能。近几年,探地雷达粗根探测在粗根雷达信号正演模拟方法的建立,影响粗根探测精度的敏感因素分析,粗根生物量反演方法的改进和根系三维结构的重建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完善了探地雷达探测粗根的方法和流程,拓展了非侵入性根系探测的研究范围。随着探地雷达系统、数据处理软件和雷达数据采集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探地雷达在根系探测领域必将展示出更大的潜力。
[Abstract]:The application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to plant root detection began in 1999 and has been verified and developed for 15 years. The effectiveness and accuracy of the coarse root detection have been proved in different species and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s a non-invasive geophysical detection method, The method of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not only overcomes the limitation of traditional root survey, which is time-consuming and destructive, but also makes it possible to observe large area of coarse root in the field.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ward modeling method of coarse root radar signal, the analysis of sensi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ecision of coarse root detecti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etrieval method of coarse root biomass 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root 3D structure have made progress in GPR. The method and flow of detecting coarse roots by GPR are perfected, and the research scope of non-invasive root detection is expanded. With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GPR system, data processing software and radar data acquisition mode, Ground penetrating radar (GPR) is bound to show greater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root detection.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0003110002) 北京师范大学自主基金资助项目(2013NT39)
【分类号】:TN9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崔喜红;陈晋;关琳琳;;探地雷达技术在植物根系探测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2 郭立;崔喜红;陈晋;;基于GprMax正演模拟的探地雷达根系探测敏感因素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alysis of root fractal characteristics in remote areas of the Taklimakan desert,China[J];Forestry Studies in China;2008年02期

2 罗圆;欧晓昆;许继宏;;膏桐(Jatropha curcas)生物学研究进展[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S1期

3 赖娜娜;袁承江;唐硕;杨军;赵娟;张文娟;赵长琦;;应用探地雷达探测古树根系分布[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4 崔喜红;陈晋;关琳琳;;探地雷达技术在植物根系探测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5 郭立;崔喜红;陈晋;;基于GprMax正演模拟的探地雷达根系探测敏感因素分析[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2年04期

6 韩晓燕;钱鞠;王磊;刘芬;毛泽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水蚀)多尺度过程与水土保持研究进展[J];冰川冻土;2012年06期

7 冉利民;刘四新;李玉喜;李健伟;;影响跨孔雷达层析成像效果的几个因素[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5期

8 张照;林曙光;任强;彭正辉;王春和;;Extend Prony算法在提高步进扫频连续波探地雷达分辨率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3年06期

9 吴楠;黄忠来;;利用倒频谱辨别薄层的联合反演算法[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14年01期

10 ChaoBo ZHANG;LiHua CHEN;Jing JIANG;;Vertical root distribution and root cohesion of typical tree species on the Loess Plateau, China[J];Journal of Arid Land;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杜钦;崇明岛南岸不同植物配置模式护岸能力及优化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及金楠;林分根系空间分布与水平阶整地对土质坡面稳定性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张超波;林木根系固土护坡力学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孙慧珍;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树干液流动态及与环境因子关系[D];东北林业大学;2002年

5 解迎革;多石质林地土壤电阻率特性及持水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何炜琨;基于探地雷达的机场场道质量监测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吴奇;基于混合ADI-FDTD亚网格技术的GPR高效正演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彭凌星;非均匀介质中钻孔雷达数值模拟与成像算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9 闵昆龙;基于Stolt偏移的林木根系探地雷达SAR成像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娄会品;土壤生物工程在北京郊区生态护岸应用效果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戚元春;杭州环西湖景区不同立地对古樟树生长特性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3 杨波;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下生物量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萍花;华北四种常见乔木根系固土的力学特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5 寇亮;黄藤根系与地上部分生长动态关系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6 朱仲龙;北京引种红花玉兰的限制因子与越冬防寒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7 韩晓燕;气候变化下的陇东黄土高原典型小流域降雨径流过程模拟[D];兰州大学;2013年

8 杜维波;西北地区土遗址植物多样性调查及其保护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9 王路;千枚岩隧道信息化施工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10 高镇;软土地区基坑防水帷幕渗漏隐患地球物理检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立兵,王峗 ,夏明军;GPR技术在考古勘探中的应用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0年01期

2 冯德山;戴前伟;何继善;何刚;;探地雷达GPR正演模拟的时域有限差分实现(英文)[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2期

3 李嘉;郭成超;王复明;张景伟;;探地雷达应用概述[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7年02期

4 李华;鲁光银;何现启;邓珂;;探地雷达的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4期

5 邓世坤,王惠濂;探地雷达图像的正演合成与偏移处理[J];地球物理学报;1993年04期

6 李锋瑞;刘继亮;;干旱区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及其生态水文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球科学进展;2008年07期

7 崔喜红;陈晋;关琳琳;;探地雷达技术在植物根系探测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8 周奇才;李炳杰;郑宇轩;何自强;;基于GPRMax2D的探地雷达图像正演模拟[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4期

9 崔喜红;陈晋;沈金松;曹鑫;陈学泓;朱孝林;;基于探地雷达的树木根径估算模型及根生物量估算新方法[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1年02期

10 白文明,程维信,李凌浩;微根窗技术及其在植物根系研究中的应用[J];生态学报;2005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成艳;探地雷达线性逆散射成像算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雷达信号及其处理[J];电子科技文摘;2001年03期

2 ;雷达信号及其处理[J];电子科技文摘;2001年05期

3 黎甬;雷达信号设计方法[J];舰船电子对抗;2002年03期

4 李勇,刘玉萍,廉保旺,王永生,张怡;加权重排算法在多目标雷达信号分辨中的应用[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1期

5 韦高,许家栋,温浩;微波宽频带复杂雷达信号及背景雷达信号仿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5年04期

6 ;雷达信号及其处理[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5期

7 ;雷达信号及其处理[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7期

8 李超;洪峻;张慧;;雷达信号多路径影响分析软件设计[J];电子测量技术;2006年06期

9 林连雷;卜伟;;雷达信号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2期

10 李春庚;安居白;黄健;宋梅萍;;雷达信号的匹配小波识别[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书静;郭建军;兰中文;;复杂雷达信号的模拟产生[A];中国自动化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4年西南三省一市自动化与仪器仪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群;何云龙;王春和;房旭民;倪宏伟;;基于神经网络的探地雷达信号浅表目标识别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3 胡浩;王力;姚宏达;李为良;李婷婷;;复杂雷达信号环境等效射频仿真研究[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众;张旭东;杨小牛;;基于子空间方法的雷达信号分离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5 张冀平;袁益林;马进兆;;用频带压缩技术记录雷达信号的原理分析[A];船舶通信与导航(1997)[C];1997年

6 吴委;廖学军;;战场电磁环境仿真中的雷达信号建模与仿真[A];全国第19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余世里;;测量复杂雷达信号的调制域分析方法[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8 张冀平;袁益林;马进兆;;用磁带记录雷达信号时的时基校正及失落补偿技术[A];船舶通信与导航(1997)[C];1997年

9 陈钟荣;李祥超;顾松山;;双基多普勒天气雷达信号采集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蒲麒;叶伟;;基于WVD的脉内二相编码雷达信号的参数估计[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西成;有感于“任何陌生人首先都是敌人”[N];解放军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智富;脉压雷达信号的识别与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蒋鹏;雷达信号细微特征分析与识别[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谢绍斌;载波调制混沌雷达信号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利;脉压雷达信号的识别和估计算法研究及其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5 柴娟芳;复杂环境下雷达信号的分选识别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王成;雷达信号层融合成像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7 文忠;雷达信号时空多参量估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陈彦辉;雷达信号检测的分形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9 李滔;时频分析在雷达信号多参数估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程翥;LPI雷达信号设计和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挺;小波联合去噪法在探地雷达信号中的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2 刘云峰;雷达信号采集及处理系统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3 刘江;雷达信号源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张静;雷达信号的采集、处理与压缩[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5 王胜喜;雷达信号分析软件设计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雷;单片机在雷达信号转换中的应用[D];贵州大学;2008年

7 宋云朝;雷达信号细微特征提取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8 马天勇;多雷达信号使用方法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9 马银玲;脉压雷达信号抗干扰性能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姝明;雷达信号的脉内分析与识别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913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6913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0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