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车载自组织网络中基于时分复用的异步多信道MAC协议

发布时间:2018-04-09 12:07

  本文选题:车载自组织网络 切入点:多信道MAC 出处:《计算机学报》2015年03期


【摘要】:为解决车载自组织网络负载较重时控制信道拥塞和信道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时分复用机制的异步车载自组织网多信道MAC(Media Access Control)协议——ATMP(Asynchronous TDMA-based 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ATMP协议采用时分复用的异步接入机制实现节点分时段接入控制信道,减少并发接入控制信道的节点数目,降低碰撞概率;进一步,为了解决多信道协调信息丢失问题,ATMP协议使用节点协作机制来获取节点遗漏的信道协调信息,有效降低因协调信息缺失造成的数据信道服务信息碰撞概率.仿真结果表明,ATMP协议在碰撞概率、安全消息时延及控制信道吞吐量指标上优于IEEE1609.4标准、AMCP协议和AMCMAC协议.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ontrolling channel congestion and low channel utilization when the load of vehicle-mounted ad hoc networks is heavy,A multi-channel MAC(Media Access control protocol based on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is proposed. ATMP _ (Asynchronous) TDMA-based multi-channel MAC Protocol).ATMP protocol is used to realize the time-divided access control channel of nodes using the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TDM) asynchronous access mechanism.To reduce the number of nodes in concurrent access control channels and reduce collision probability,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lti-channel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 loss, ATMP protocol uses node cooperation mechanism to obtain the missing channel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llision probability of data channel service information caused by lack of coordination information.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ATMP protocol is superior to the IEEE1609.4 protocol and the AMCMAC protocol in collision probability, security message delay and control channel throughput.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动通信技术重庆市市级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1111) 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4AA01A701)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IRT1299)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CSTC2012jjA40049)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KJ120524) 重庆市科委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资助
【分类号】: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新运;皇甫伟;孙利民;王显雷;李凯慧;;无线局域网EDCA机制MAC接入延时分析[J];软件学报;2008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鼎新;谢显中;王昭然;;车载无线网络中基于冲突估计的多信道选择策略[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年03期

2 王华;白光伟;;饱和状态下IEEE 802.11e EDCA机制的建模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0年13期

3 王晨梦;赵云鹏;唐伦;;基于时分复用的车载自组织网多信道MAC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彦彬;Ad hoc网络分层协议及其跨层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姚信威;无线多媒体网络区分服务建模及其传输性能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欢;语音WSN中QoS路由的准入控制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玉卿;基于LON总线的时延分析与实验平台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盛凌志;皇甫伟;雷文;吴志美;;多类别终端无线局域网实时业务性能研究[J];通信学报;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志惠,苗长云;有限用户多信道共用系统中的优化配置研究[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谭学治;徐贵森;刘玉涛;刘春红;;多信道认知用户饱和吞吐量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周义海;;计算机控制的多信道光纤测试系统[J];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1985年04期

4 刘焕平,杨义先;双环型多信道光纤通信网路由选择[J];通信学报;1999年S1期

5 李新权,谷春厚,李宇;无中心多信道选址系统在防汛通信中的应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1999年01期

6 王玉博;王呈贵;李超;黄蒙蒙;于海莉;;多信道无线系统中时频机会频谱接入改进算法[J];军事通信技术;2013年03期

7 何宪文;高俊;屈晓旭;单鸿昌;;多信道射频信号相位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实现[J];通信技术;2014年05期

8 廖守锋;高国庆;;无中心多信道选址 移动通信体制的创新研究[J];中国电子商情;2004年Z3期

9 宋谱;牛凯;许文俊;贺志强;吴伟陵;;用于多信道路由的完全编码意识判据[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10 朱斌;;多信道指挥车市场应用前景介绍[J];数字通信世界;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川;郑宝玉;;异构网络融合中多无线电多信道分配问题的研究[A];2008年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张挺;赵东风;丁洪伟;;多信道多业务并行冲突分解算法研究[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黄鑫;冯穗力;庄宏成;;多射频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的跨层公平资源分配[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显杰;;二类用于产生多信道光源的取样光纤光栅[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托列别克·赛买提;山拜·达拉拜;毛莉萍;张国珍;尤努斯·艾沙;;复杂信号系统中干扰的来源、模型及检测[A];2005年海峡两岸三地无线科技学术会论文集[C];2005年

6 赵传信;王汝传;黄海平;;Ad hoc多信道技术及安全性分析[A];第十一届保密通信与信息安全现状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许波;汪伟;周卫东;;多信道WMN网络体系的分析与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秦彬;李礼;张春元;;多接口多信道无线ad-hoc网络的广播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磊;沈明玉;张香芝;;Ad hoc中一种支持QoS保障的MAC协议[A];全国第21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CACIS·2010)暨全国第2届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凤花;杨震;张小雪;陈沿明;;基于802.11无线mesh网络多信道算法的改进[A];中国通信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剑明;多信道互干扰的分析和处理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苗长云;有限用户多信道共用系统理论分析及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3 杨德强;隐藏目标时域多信道探测系统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李昀照;多信道无线自组网速率控制与信道切换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5 李礼;多接口多信道多跳无线网络资源管理与广播机制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秦绍华;无线传感器网络多信道通信技术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7 高广恩;多信道优化算法及工业无线通信协议栈的研究与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8 王挥;认知无线网络多信道MAC协议的研究与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9 史春光;无线Ad Hoc网络跨层协同和多信道MAC协议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10 吕劲松;多信道数据广播系统的实时多数据项请求调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勇;多信道自组织网络容量和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小强;基于多信道多接口无线Mesh网络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阮志博;面向容量扩展的无线传感网多信道调度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杨彬;无线Mesh网多接口多信道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5 赵三谦;多接口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吴斌;多信道全光码型转换的串扰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李春明;异构多接口多信道无线Mesh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秦彬;多信道多跳无线网络广播机制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9 刘标;基于无线局域网的多信道快速接入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关文勇;基于认知的分布式多信道无线网络仿真模型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6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726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4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