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一种改进的Crowds匿名通信协议

发布时间:2018-04-29 02:23

  本文选题:匿名通信 + 伪接收者 ; 参考:《系统仿真学报》2015年12期


【摘要】:Crowds匿名通信系统高效、实用,但存在两个不足之处:中间节点能够知道接收者身份信息且转发路径长度随机。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匿名通信协议。新协议在Crowds基础上增加了伪接收者和最长最短转发路径。报文中用伪接收者地址代替接收者地址以阻止中间节点获得接收者身份信息;用户设定报文转发路径长度最大最小值实现转发路径长度有界性和满足一定匿名需求。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转发路径长度期望值下,新协议能有效增加用户匿名度。同时,对新协议进行了仿真验证。
[Abstract]:Crowds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system is efficient and practical, but it has two disadvantages: the intermediate node can know the identity information of the receiver and the length of the forwarding path is random. An improved anonymous communication protocol is proposed for the above shortcomings. The new protocol adds pseudo-receiver and longest shortest forwarding path to Crowds. The pseudo-receiver address is used to replace the receiver address in the packet to prevent the intermediate node from obtaining the receiver identity information, and the user sets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value of the message forwarding path length to realize the boundedness of the forwarding path length and to satisfy certain anonymous requirement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protocol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user anonymity under the same forwarding path length expect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new protocol is simulated and verified.
【作者单位】: 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
【基金】: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EPRIXXKJ[2014]2244)
【分类号】:TN915.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庆,周世杰,傅彦;匿名通信技术分析[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2 唐松,徐红云;一种安全的匿名通信方案[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5年03期

3 朱娜斐,陈松乔,眭鸿飞,陈建二;匿名通信概览[J];计算机应用;2005年11期

4 吴艳辉;王伟平;陈建二;;匿名通信研究综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7年04期

5 吴艳辉;王伟平;陈建二;;一种结合支付机制的匿名通信策略[J];高技术通讯;2008年11期

6 江丽;徐红云;;基于组群的匿名通信协议研究与探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8年09期

7 雷怀光;张振国;;匿名通信技术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08年14期

8 罗熹;;匿名通信技术研究进展[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年09期

9 霍成义;吴振强;;双向匿名通信协议的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工程;2008年19期

10 陈新;胡华平;刘波;肖枫涛;黄遵国;;分层基于地理多样性的低延迟匿名通信架构[J];通信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何高峰;罗军舟;杨明;;基于报文长度熵的匿名通信流量实时在线检测[A];2010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赵文超;王啸;时金桥;谭庆丰;郭莉;;匿名资源发布策略用户区分性的研究[A];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徐立杰;胡华平;陈新;刘波;;匿名通信系统的攻击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陆天波;程晓明;张冰;;MIX匿名通信技术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时金桥;方滨兴;李斌;;匿名通信系统中的Free-Riding问题及惩罚机制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吴艳辉;王伟平;吴柯;;一种适于匿名通信系统的主动探测机制[A];2007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7 呼榜林;胡华平;刘波;陈新;;基于分级匿名的Tor系统设计与分析[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桂华;分布式环境下匿名通信机制及可控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宋虹;匿名通信关键技术与通用体系结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陈新;匿名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王伟平;匿名通信系统性能及可扩展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吴艳辉;匿名通信系统中激励机制及相关理论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6 傅,

本文编号:18179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179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7c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