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rkov模型的分布式队列稳定频谱接入算法
本文选题:马尔科夫 + 队列稳定性 ; 参考:《通信学报》2014年03期
【摘要】:针对认知无线电系统中次级用户队列稳定性问题,通过建立发送状态马尔科夫(Markov)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CSMA的自适应分布式频谱接入算法。次级用户根据感知结果自适应地调整退避时长参数,使稳态服务速率逐渐趋近到达速率,最终达到队列稳定。此外,还在满足对主用户碰撞限制的条件下,推导了次级用户的吞吐量上界,并证明当次级用户的数据到达速率小于此上界时,能够通过所提算法保证队列稳定。仿真结果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Abstract]:Aiming at the stability of secondary subscriber queue in cognitive radio systems, an adaptive distributed spectrum access algorithm based on CSMA is proposed by establishing a transmit state Markov Markov model. The secondary user adaptively adjusts the Backoff time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he perceived results to make the steady-state service rate approach the arrival rate gradually and finally reach the queue stability. In addition, the upper bound of the throughput of secondary users is deriv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miting collision to primary users, and it is proved that when the data arrival rate of secondary users is lower than the upper bound, the queue stability can be guaranteed by the proposed algorithm.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综合业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1201135)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2ZX03001027-004) 111引智基地基金资助项目(B0803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资助项目(72145696)~~
【分类号】:TN9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春雷;文光俊;冯正勇;;基于NS2的802.11n D信道模型实现[J];计算机工程;2011年03期
2 谢晓明,黄载禄,吴晏,洪新伟;ATM网的双Gamma自回归视频模型[J];电子学报;1999年01期
3 党安红,朱世华,汤俊雄;蜂窝移动通信中一种分级紧致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案[J];通信学报;2002年09期
4 党安红,张敏,朱世华,汤俊雄;一种新的优化动态信道分配策略及建模分析[J];电子学报;2004年07期
5 牛俊坡;顾学迈;杨明川;;基于高空平台站通信的三状态宽带信道模型[J];移动通信;2008年10期
6 李红艳;李建东;曹勇;;基于IEEE 802.11的多信道多址接入协议性能分析[J];电子学报;2009年04期
7 邹志军;季新生;郭淑明;;CDMA2000-1X系统多业务复合越区切换策略[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5期
8 左琪,李善平;一种可扩展的分布式VoD系统[J];电视技术;2005年S1期
9 张远平;勇萌哲;张永生;;聚结CAP在求解频率分配问题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年07期
10 朱红霞;陈曙;;一种新的基于非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三维定位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然;;一种分布式VOD管理方案[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红娟;刘晖;唐健;钱闯;;分布式CORS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8卫星导航模型与方法[C];2012年
3 金岩;;基于备份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策略[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陈方春;;适用于分布式传感技术的光纤光缆[A];中国通信学会2009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波;陈相宁;;移动性对分布式无线通信系统性能的影响[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邵朝;卢光跃;;分布式信源的分类及特性研究[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罗文超;;IP分布式呼叫中心[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王捷民;宋瀚涛;姜少峰;吴正宇;;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能量有效的自适应成簇算法[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肖玲;李仁发;罗娟;;基于多维标度的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定位算法[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王钊;李杨;;基于Kademlia协议的物联网分布式ONS构架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芸 星际网络公司;IP分布式呼叫中心 让企业驶离信息孤岛[N];计算机世界;2002年
2 衣文;华为发布UM TS分布式基站[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段云峰;分布式:呼叫中心发展主流[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刘慧;整合平台分布式呼叫更稳定[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5 ;WCDMA分布式覆盖解决方案[N];人民邮电;2004年
6 UT斯达康(中国)有限公司 李鲲鹏;WCDMA分布式基站打造精品网络[N];通信产业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范毅波;分布式IP语音通信[N];网络世界;2003年
8 刘;奥迪坚AltiCenter 简化IP分布式[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9 晓波;峰华:建分布式并不难[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10 李文;IP化 分布化 一体化[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旭琪;分布式信息压缩算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查长军;分布式压缩感知及轮廓识别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田有亮;分布式密码协议及公平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奉飞飞;智能光网络中的分布式资源预留技术[D];清华大学;2004年
5 张玉臣;移动自组网分布式密钥管理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6 杨珉;无线传感器网络多播路由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申兴发;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分布式定位跟踪系统[D];浙江大学;2007年
8 徐奎;无线网络下的网络编码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金祥;面向对象的分布式网络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10 商建伟;门限密码及相关安全应用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沛林;基于IP网的分布式视频会议系统的研究与实践[D];暨南大学;2001年
2 洪涌辉;分布式视频服务器的技术研究与实现[D];清华大学;2004年
3 刘涛;基于无线分层ad hoc网络的视频会议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4 张熙瑜;一种用于MIMO系统的新型分集天线[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5 林华炯;分布式MIMO系统的检测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清;分布式VOD视频点播系统研究与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刘琳琳;网络拓扑发现技术的研究和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8 吕君伟;分布式频谱共享系统的动态p坚持CSMA接入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王华;基于分布式嵌入式系统的VoIP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6年
10 张永生;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信道分配算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492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4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