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信道中一种新的空时编码传输方案
本文选题:X信道 + 空时分组码 ; 参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针对每个用户均配置四根天线的X信道,提出了一种新的空时编码传输方案.每个用户采用速率为2的空时分组码(R2-STBC),首先对编码矩阵进行预编码,然后将预编码后的编码矩阵进行加减组合后分两次发送.通过对接收信号进行加减操作减少相互干扰的编码矩阵的数量,再通过合理地设计预编码以及接收端的线性处理消除多用户干扰.与已有方案相比,所提方案在保持传输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不仅极大地减少了反馈信息,而且性能显著优于相同场景中的已有方案.
[Abstract]:A novel space - time code transmission scheme is proposed for each user , and a new space - time code transmission scheme is proposed .
【作者单位】: 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174263,61202286)
【分类号】:TN91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天魁;程婕;冯春燕;;一种全速率的多天线中继STBC协作机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丽洁;唐艺;黄勤飞;魏急波;;协同OFDM放大前传空时编码系统中的功率分配[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2 田心记;倪水平;宋成;赵伟;;一种改进的广义正交空时分组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罗涛,李祥明,乐光新,尹长川;正交空时分组码最大比率合并接收组合形式的配方方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2年04期
2 王勇;廖桂生;叶子;王喜媛;;天线子阵划分的OSTBC特征波束形成技术[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廖桂生,张林让,吴顺君;衰落信道的空间相关性对空时编码性能的影响分析[J];电子学报;2003年09期
2 虞湘宾,毕光国;基于空时编码和优化多带复小波的MC-CDMA系统及性能[J];通信学报;2005年04期
3 曾雁星,殷勤业,邓科,张一闻;空时编码多载波码分多址系统上行空时信道盲估计[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陈其铭,尹俊勋;空时码在相关快衰落瑞利信道下的性能[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8期
5 张雷;多用户条件下利用信道信息结合发送分集的空时编码[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5年09期
6 刘刚;郭漪;葛建华;;MIMO-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技术的性能评估[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5年06期
7 陈立娜;马娅娜;蔡剑;;编码协作分集研究与展望[J];现代电子技术;2007年01期
8 卢斌;熊尚坤;韦岗;;基于时延分集的MIMO多径信道盲估计算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7年05期
9 罗斌;冯辉;唐义锋;尹巧萍;;空时编码通信系统的研究[J];机电信息;2009年36期
10 金立标;张乃谦;;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功率分配算法研究[J];电视技术;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雍亮;秦宁;;基于空时编码的协作分集研究[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2 霍新整;肖丽萍;;无线通信中的空时分组码研究[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康亦佳;;MIMO技术在HSPA+系统中的研究[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樊绍群;王雷;林家儒;;分层空时码的检测算法[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5 居美艳;酆广增;;网格编码调制与空时块码级联和空时格码的比较[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曹振海;邵谦明;谢晖;;分组空时码在存在信道估计误差时的优化解码[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李子;蔡跃明;;空时OFDM系统中的子空间半盲信道估计[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储婉琴;朱震华;;空时Turbo码在未来移动通信中的研究[A];江苏省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宋高俊;周正中;;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的差分空频编码[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吴长奇;李莹;李静;魏立新;;一种新型的信号处理方法——线性空时分组编码的设计与分析[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山东大学 韩旭东;802.11n:有望解决带宽、漫游、移动问题[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陈代寿;MIMO提高信道容量[N];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
3 韩旭东(山东省信息产业厅) 曹建海(山东省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MIMO:无线技术革命[N];计算机世界;2004年
4 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系教授 张平博士;CDMA与GSM孰优、孰劣?![N];科技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基于线性扩散设计的空时编码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李广森;级联卷积编码和空时编码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3 李勇朝;基于阵列信号处理的空时编码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沈文丽;MIMO-CPM的信道模型、空时编码和同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孙晓颖;CDMA每路径权矢量波束成形与功率控制[D];吉林大学;2005年
6 武刚;多入多出无线通信中的信道模型、空时编码及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7 刘勤;多用户空时编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赵莹;MIMO通信系统中若干关键问题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9 李君;无线通信中的Turbo码和空时编码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明;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天线选择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兵;MIMO系统中的空时编码与频域均衡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2 龚昌平;移动通信系统BLAST空时编解码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储珊;IEEE802.16e系统中的空时编码OFDM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陶琴;MU-MIMO系统准正交空时编码联合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明华;空时编码在MIMO-OFDM系统中的仿真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6 曹硕;准正交空时分组编码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7 徐静;MIMO-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8 聂圣峰;高带宽利用率OFDM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9 高晶;CDMA系统容量分析与空时分组码性能估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年
10 陈皓俊;基于陈列信号处理的空时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676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67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