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IEEE 802.11 DCF的建模与分析
本文选题:分布式协调功能 + 马尔可夫模型 ; 参考:《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针对IEEE 802.11系列标准中分布式协调功能(DCF)的缺点,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改进DCF算法.其主要的改进集中在2方面:在经典DCF的基础上,将第0级退避的退避窗口值加倍;使用选择概率p将第0级退避窗口分割成2部分.为了精确地反映改进后协议的性能,建立了二维马尔可夫模型,并将其与经典DCF比较.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CF协议在终端节点密度较大时,其吞吐量和时延等性能参数要比经典的DCF优越.
[Abstract]:Aiming at the shortcoming of distributed coordination function in IEEE 802.11 series standard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improved DCF algorithm is proposed. The main improvements are focused on two aspects: doubling the Backoff window value of step 0 on the basis of classical DCF, and dividing the 0 Backoff window into two parts by using the selection probability p. In order to accurately refl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improved protocol, a two-dimensional Markov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DCF.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 such as throughput and delay of the improved DCF protocol are superior to those of the classical DCF when the terminal node density is high.
【作者单位】: 重庆邮电大学移动通信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71111)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2012jjA40049,CSTC2011jjA40046) 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120524)
【分类号】:TN915.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吴大鹏;王汝言;武穆清;甄岩;;IEEE802.11无线网络中DCF模式媒介服务状态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高峰;高泽华;文柳;张兵;徐大雄;;IEEE 802.11a DCF协议吞吐量与时延性能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宋瓷婷;赵希鹏;韩秉君;谢春蕾;张欣;;地铁CBTC与列车厢内便携Wi-Fi干扰共存性能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01期
2 梁栋;覃武凌;刘书龙;纪晓东;彭木根;;基于多项式窗函数模型的WLAN干扰自优化方法[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3 胡陶军;胡铮;苗杰;;基于WLAN与蜂窝网协同的终端选择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3年01期
4 扈鹏;侯娟;;无线多跳网络中基于EDCA的信道接入算法[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5 迟学芬;马丽君;王雅辉;石文孝;;针对M2M业务的IEEE 802.11优化及其性能评价[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5期
6 徐湘淄;孙特;;WLAN有效吞吐量提升方法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3年1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兵;IEEE 802.11无线网络DCF协议性能分析及改进[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震宇;室外WLAN网络规划关键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胡陶军;异构网络下多终端协同的网络控制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建军;唐雅娟;;基于IEEE802.11的速率自适应算法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刘静;牛志升;;非饱和状态下的IEEE 802.11e性能分析模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刚,游志胜,刘直芳;基于小波隐性马尔可夫模型的人脸检测[J];信号处理;2004年01期
2 孔帆帆;李宏;李号双;尹翔;;基于改进马尔可夫模型的启动子预测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7年12期
3 于晓晗;袁保宗;;复合马尔可夫模型在2——D谱估计中的应用[J];信号处理;1990年01期
4 刘安;赵姝;张燕平;;基于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粮食产量预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06期
5 周晟;俞建家;;基于动态马尔可夫模型的智能网页推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S1期
6 熊瑛;张光年;郭新宇;陆声链;;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苹果树枝条生长仿真[J];农机化研究;2009年07期
7 吴宏和;陈黎飞;郭躬德;;一种事件序列的加权变阶马尔可夫模型[J];计算机工程;2014年04期
8 葛鹏岳;黄考利;刘晓芹;连光耀;;基于隐半马尔可夫模型的动态多故障诊断方法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0年06期
9 张开旭;孙茂松;;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古文对联应对模型[J];中文信息学报;2009年01期
10 郑甜;杨鹤标;;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临床序列异常检测[J];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张杰;刘志强;高金伍;;可变阶的隐式马尔可夫模型[A];第三届中国智能计算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开旭;孙茂松;;统计与规则结合的古文对联应对模型[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邱昌颖;黄曦;白丽月;陈志强;;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福州市耕地动态变化预测[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唐娜;桂预风;李宝;;灰色马尔可夫模型应用于股指分析[A];第五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刘少林;王道文;王西恩;陈成;周维;;基于移动结点信息预报的马尔可夫模型[A];2010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五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杨文强;;衍生马尔可夫模型对DNA剪切位点的识别[A];第二十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3年
7 李帅;王精业;王丽娟;;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文本信息提取算法概述[A];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进展——第三届图像图形技术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捷;面向RFID应用的情境感知计算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纪灵军;隐非齐次马尔可夫模型的混合性[D];江苏大学;2008年
2 李绍燕;基于变长马尔可夫模型的基因剪接位点识别[D];苏州大学;2011年
3 郭超众;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寿命预测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4 兰锦池;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人民币汇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彩平;滑动平均马尔可夫模型在高速公路沿线降雨预测中的应用[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6 李小芳;基于改进灰色马尔可夫模型的城市污水量和COD总量预测[D];天津大学;2012年
7 刘少林;P2P结点信息预报马尔可夫模型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冯心任;基于神经网络与马尔可夫模型的主机入侵防御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9 武新玲;自适应站点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869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69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