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识承载的车路协同无线综合接入通信网技术研究
本文选题:车路协同 + 标识承载 ; 参考:《东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现今基于IP架构的专用无线接入通信网已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车路协同专用无线接入通信网作为解决当前交通问题的主要方案之一,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网络技术,能够全方位实现人、车、路之间的信息交互,进而提高交通管理效率。然而,使用IP协议组建车路协同专用通信网存在不支持移动性、对网络终端接入缺乏有效管控等问题。因此,探索既能对终端提供移动支持又能对终端接入实现有效管控的专用通信网不仅具有技术研究意义,而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针对车路协同专用通信网对终端移动性及可管可控接入的实际需求,在对主要标识承载接入网技术全面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以IP承载技术为核心支撑网络,研究并给出了一种基于LISP技术的标识承载无线综合接入网构架,并就该网络构架中终端编址和地址管理方法开展了具体研究;通过对移动IP和LISP_MN协议两者优点的融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标识承载接入网络终端移动支持方法:设计并采用了一种利用标识承载接入控制映射技术,有效实现了在网络层对终端的可管可控接入;给出了基于NAT转换技术的标识承载接入网与IP网络互联方案,并就标识承载接入网信息推送方法进行了探讨。论文对基于标识承载的接入网中关键性技术进行了工程实现研发,构建了相应的标识承载接入实验网络,并对关键性技术开展了运行验证,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标识承载接入网络技术在支持终端移动接入及可管可控接入等方面的有效性,实用性,以及研究参考价值。
[Abstract]:Nowadays, the dedicate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IP architectur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various industries. As one of the main solutions to the current traffic problems, the vehicle-road cooperative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adopts advanc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t can realize the information exchange among people, cars and roads in all directions, and the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ffic management. However,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not supporting mobility and lack of effective control of network terminal access when using IP protocol to set up vehicle-road cooperative priva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erefore, exploring a private communication network that can provide mobile support to the terminal and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terminal access is not only of techn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value. This paper aims at the actual demand of mobile terminal and manageable and controllable access of vehicle-road cooperative spec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main identification bearer access network technology, the IP bearer technology is taken as the core to support the network. In this paper, a wireless integrated access network architecture based on LISP technology is proposed, and the terminal addressing and address management methods in the network architecture are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advantages of mobile IP and LISP_MN protocol are combined. In this paper, an improved mobile support method is proposed. A mapping technique is designed and used to realize the managed and controllable access to the terminal in the network layer.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cheme of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the identity bearer access network and the IP network based on the NAT conversion technology, and discusses the information push method of the identification bearer access network. In this paper,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access network based on identification are researched and develop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experimental network is constructed, and the key technology is ve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identification bearer access network is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in supporting terminal mobile access and manageable and controllable access, as well as the research reference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5.6;U4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守珍;高速公路通信网的传输与接入技术[J];山东交通科技;2002年02期
2 ;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系统与通信网[J];电子科技文摘;2006年04期
3 张海勇;未来高技术战争海上联合编队通信网的保密措施[J];舰船电子工程;2000年03期
4 熊国炎;浅议长江通信网的发展方向[J];中国水运;2001年10期
5 肖闽进;通信网流量分配的马氏决策及策略改善迭代计算[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6 王巍;发展骨干通信网 服务水利信息化[J];北京水利;2002年02期
7 李秉武,任崇;辽宁省水利通信网的建设和运行管理[J];东北水利水电;2003年06期
8 张淼,宋元胜;水利通信网络建设与水利信息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年06期
9 赵建芳;郑合锋;;浅析联合作战民用通信网动员[J];国防技术基础;2005年12期
10 高春平;张峰;;浅谈辽宁水利通信网的发展策略[J];吉林水利;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靖;程时端;;通信网仿真:目的、方法与工具[A];'99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9年
2 刘锡荟;王海燕;;通信网的模糊随机分析[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3 刘斌;;浅析通信网和信息的安全[A];四川省通信学会二零零四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4年
4 李乐民;;惠及下一代的通信网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唐克;黄义;张鹏;;军用通信网的仿真与评估[A];'2002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论文集(第四卷)[C];2002年
6 刘衍斐;李晖;罗群;;基于分层模型的通信网安全问题分析与对策[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宋曙春;;黄河专用信息通信网的业务融合[A];河南省通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黄萍;史正祥;李红平;刘成芳;;构筑信息时代通信网的安全保密屏障[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9 刘国军;李建岐;黄毕尧;王智慧;王楠;徐鑫;;农村电网通信网技术研究与应用[A];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张毅;赖仪一;姚富强;;抗干扰通信网的可靠性分析[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浩荣;韩国加强对信息通信网管理[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2 记者 张剑雯;我省新农村农电通信网改造工程竣工[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3 记者 刘越;建设信息通信网覆盖各领域[N];人民邮电;2001年
4 记者程胜;深圳证券地面 通信网基本建成[N];中国证券报;2003年
5 代小龙;【河南公司】 坚强的信息平台保证通信网安全[N];国家电网报;2012年
6 张春恒;乌鲁木齐电信积极优化校园通信网[N];人民邮电;2008年
7 ;组建光网络的合理途径[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8 陈重 赵一岩 记者 阎鸿源;联通移动通信网遍布龙江[N];黑龙江日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依靠改造工程平台 提升通信管理水平[N];忻州日报;2008年
10 解学明 侯毅刚;我国信息通信网技术跨入世界先进[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卢加元;江苏农信社通信网模式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2 喻鹏;无线通信网的节能管理机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子锴;省域通信网可靠性与经济效益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2 岳璐;基于卫星的移动通信网云仿真调度技术的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3年
3 胡启盟;XX供电局通信网运行管理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4 唐志军;基于标识承载的车路协同无线综合接入通信网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5 李凡;通信网工作可靠性的综合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6 刘永虎;骨干通信网安全态势评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蔚海;近海渔业安全救助通信网关键技术改进及实现[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8 谷雨;高速公路万兆以太通信网的设计与实施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高健;通信网信息安全的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张现飞;通信网管系统实时故障分析与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18852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85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