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高精度紧缩场的机械精度检测与电性能验证

发布时间:2018-05-17 00:15

  本文选题:紧缩场 + 半光程差 ; 参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根据天线型面精度的确定依据,建立了以半光程差为最小量的型面精度计算模型,据此编写了天线面板测调程序,对高精度紧缩场的型面精度进行了检测,并采用自由拟合的方法对馈源进行了定位,通过机械精度检测,该紧缩场反射面型面静区精度达到26μm,机械精度达到理论和设计要求.最终的电气测试结果表明该紧缩场在26~110 GHz时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验证了天线机械精度检测结果的正确性.该方法使机械装调效率显著提高,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precision of antenna shape plane, a model of shape surface accuracy calculation is established, in which the half optical path difference is the minimum quantity. According to this model, a program for measuring and adjusting antenna panel is compiled, and the precision of shape plane of high precision constriction field is detected. The method of free fitting is used to locate the feed source. By measuring the mechanical accuracy,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ic zone of the reflector surface of the compact field reaches 26 渭 m, and the mechanical precision meets the theoretical and design requirements. The final electrical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act field has excellent electrical performance at 2610 GHz, which verifies the correctness of the precision detection results of antenna machinery. This method ca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mechanical installation and adjustment, and has important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
【基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D2020紧缩场研制项目
【分类号】:TN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全绍辉,何国瑜,徐永斌,江贤祚;一个高性能单反射面紧缩场[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3年09期

2 周贤宾;郝长岭;李东升;李晓星;;高精度反射面板的形面调节新技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3 周国锋;李晓星;;基于半光程差的天线反射面型面精度检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4 宋立伟;段宝岩;郑飞;;变形反射面天线馈源最佳相位中心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5 王伟;段宝岩;马伯渊;;一种大型反射面天线面板测试与调整方法及其应用[J];电子学报;2008年06期

6 王兆峻,陈五一;大型紧缩场反射面板的变形分析与控制[J];航空学报;2004年04期

7 陆佳艳;瞿剑苏;;复合材料天线反射面的测量与分析[J];计测技术;2012年04期

8 全绍辉,何国瑜,徐永斌,董宇亮;大型紧缩场电气性能检测[J];微波学报;2003年02期

9 陈继华,李广云;离散点抛物面拟合的算法研究[J];无线电工程;2005年04期

10 王从思,段宝岩,仇原鹰;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天线变形反射面的拟合[J];现代雷达;2004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曦;胡春华;陈五一;;二次曲面拟合与拟合参数不确定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2 周国锋;李晓星;;基于半光程差的天线反射面型面精度检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焦洪杰;陈五一;王春洁;;大型紧缩场测试扫描架误差分析探讨[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4 原玉磊;骆亚波;郑勇;;三维激光扫描仪在抛物面天线测量中的应用研究[J];测绘通报;2012年02期

5 全绍辉,何国瑜,徐永斌;紧缩场干扰波的时域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6 马永光;何国瑜;;一种寻找紧缩场内干扰源的简单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7 冷国俊;王伟;白前;;天线最佳吻合轴向误差的精确计算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8 宋为民;徐波;;双弯曲反射面天线精度测量问题探讨[J];电子机械工程;2006年02期

9 毕勇;翟嘉;吴金虎;胡企千;;一种光学仪器镜面面形的处理方法[J];光学技术;2009年01期

10 王昭;;某相控阵天线阵面静态仿真分析[J];电子机械工程;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伟;宋立伟;李鹏;马洪波;;从远场方向图反推天线面板调整量[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高洪青;禹倩;;基于虚拟仪器的雷达LFM信号调制特征识别[A];第三届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郑星;师建龙;樊友谊;金朋飞;郝晓军;;非球面透镜在射频仿真系统中的应用分析[A];2009全国虚拟仪器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4 张卓然;仇贤;何国瑜;;毫米波紧缩场及其扩频系统[A];2005'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第二册)[C];2006年

5 刘洪颐;冯伟;李大伟;;缩尺法测试电大尺寸武器系统的雷达散射截面[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贺磊;余春平;李广云;;基于曲率匹配的自由曲面误差评定[A];2009年先进光学技术及其应用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鹏;反射面天线与高密度机箱的多场耦合分析与集成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彦炯;阵列天线与毫米波紧缩场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狄杰建;索网式可展开天线结构的反射面精度优化调整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4 姜会芬;非均匀粒子光散射特性及折射率分布测量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5 占甫;天线结构homologous变形设计与可展结构试验及间隙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李娜;表面粗糙度对高精度微波电子装备电性能影响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冷国俊;大型天线反射面保型与机电综合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原玉磊;鱼眼相机恒星法检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渭;一种毫米波波段的紧缩场设计[D];西北大学;2011年

2 郭逢宇;大型射电望远镜主动面系统控制软件的开发[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岳晓强;天线结构优化中的关键技术研究与软件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孙佳龙;工业测量数据处理及三维可视化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科技大学;2006年

5 孙加滢;太阳能聚能系统能量传输特性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6 毕璞;基于散射调制技术的近场测量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7 许文学;大型天线测量方法研究及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8 兰佩锋;基于异构系统集成的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兰芳;工业测量数据的三维模型显示[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10 白前;基于FEKO的圆抛物面天线电性能分析系统开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春华,樊锐,陈五一;紧缩平面场扫描架系统研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周贤宾,陈连峰,李东升;反射器夹层面板精密成形原理[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王兆峻,陈五一;紧缩场反射面板热变形的适应性调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张曦;胡春华;陈五一;;二次曲面拟合与拟合参数不确定度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5 于来法,付子傲;大型抛物面天线精密校准测量自动化和精度[J];测绘学报;1992年04期

6 李宗春,李广云,卢志辉;余割波束天线检测方法的研究[J];电波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7 王从思;段宝岩;仇原鹰;;天线表面误差的精确计算方法及电性能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6年03期

8 梁健康;门俊环;鞠志涛;胡耀辉;;旋转抛物面天线反射面微机检测和调整系统[J];电子机械工程;1990年01期

9 徐国华,漆一宏,段宝岩,王五兔;反射面天线馈源相位中心的研究[J];电子学报;1990年04期

10 漆一宏,吴鸿适;反射面天线馈源的混合相位中心[J];电子学报;1992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青;大型天线装配测调系统的研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星;石立新;;基于编码识别的电子白板中校准算法[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 孙昊;;金昌市GPS测量控制网建立过程的分析[J];甘肃科技纵横;2008年05期

3 翁伟;黄翠兰;蔡建立;;openGL几何变换与Windows屏幕坐标转换的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34期

4 胡川;;GPS平面坐标转换模型研究[J];科技广场;2009年11期

5 张盛;刘卫山;王珊;;浅谈坐标转换[J];科技传播;2011年01期

6 王兆峻,陈五一;紧缩场反射面板热变形的适应性调整[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廖龙灵;直升机载雷达侦察系统目标定位精度分析[J];电讯技术;2005年04期

8 徐国库;陈禾;;基于CORDIC算法的坐标转换电路的FPGA实现[J];现代电子技术;2006年10期

9 翁明善;臧权;;双基地雷达目标定位解算误差的分析[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3期

10 蒲玮;;OpenGL与Windows坐标转换技术的研究[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爱文;曹佩瑶;张胜利;;平面坐标转换方法探讨及转换软件的设计思路[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2 宋伟凯;周瑞;程进明;;基于MicroStation 2004平台矢量数据坐标转换的程序开发[A];江苏省测绘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万大斌;熊金宝;梁武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在长江航道测绘启用的思考[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测绘学组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9年

4 曾泛林;李土旺;;广州市平面坐标系与1980年西安坐标系坐标转换工具的设计与实现[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5 吴飞;;GIS建设中坐标转换方法研究[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三次理事会暨2007年“信息化测绘论坛”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邓作文;方门福;;GPS技术在深港坐标转换中的应用[A];广东省测绘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5年

7 张虎;姚长永;叶声华;邾继贵;罗明;;空间三维测量技术的研究[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1年

8 李鸿艳;冯新喜;;一种基于ECEF坐标转换的多雷达误差配准算法[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9 张岳;陶校君;;浅述WGS84坐标到地方坐标系的转换[A];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杨长银;;关于城市坐标系及其投影改算问题[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冯春萍;中德携手兴建测试场[N];中国航天报;2003年

2 孙宏金;我国卫星整星测试能力迈上新台阶[N];中国航天报;2006年

3 均儿;3D核动力[N];电脑报;2007年

4 王传峰 那文兰 本报特约记者 李凤鸣;为科学发展做加法[N];解放军报;2009年

5 刘平;手术戒毒期待规范[N];健康报;2004年

6 俞彦诚;大角度看大牛市[N];证券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于德福 本报通讯员 王中义;独特的“数据部队”[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8 ;3D王朝的传说[N];电脑报;2006年

9 郑小青;CASS绘图软件在应用中的体验[N];商务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朱广菁 实习记者 刘柳;奥运农产品监测起点在播种前[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富;基于激光跟踪仪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线测量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刘继斌;时域超宽带紧缩场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集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3 党建武;水下制导多目标跟踪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4 钟海荣;大规模分布式仿真系统的时空一致性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5 王保丰;航天器交会对接和月球车导航中视觉测量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6 顾永刚;近景摄影测量在LAMOST光纤位置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李学友;IMU/DGPS辅助航空摄影测量原理、方法及实践[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8 杨彦炯;阵列天线与毫米波紧缩场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郑加柱;面向森林作业系统的测绘新技术应用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杨铁利;GIS地图产品的不确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滕靖;基于数字图像的无夹具定位的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2 董玉磊;GPS坐标转换中基于改进遗传算法求解病态方程的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3 任国丽;基于GPS的航道疏浚高精度定位系统的研究和开发[D];天津大学;2005年

4 翟琳珊;拖轮辅助式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5 罗勇;光电测量系统跟踪训练模拟器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张罡雷;星空背景建模算法及其在星敏感器上的应用[D];燕山大学;2007年

7 祁伟;基于GIS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的设计与建模[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马少君;GPS控制网数据处理方法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9 殷海峰;GPS在水下地形测量中的研究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10 李渭;一种毫米波波段的紧缩场设计[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99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99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f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