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差分吸收相干激光雷达中偏振分集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17 00:23

  本文选题:偏振分集技术(PDT) + 平衡探测 ; 参考:《光电子·激光》2015年03期


【摘要】:为减小差分吸收相干激光雷达(DIAL)中偏振衰落对回波信号功率反演精度影响,研究了偏振分集技术(PDT)在相干DIAL中的作用,构建了利用STM32控制的双光束切换DIAL实验装置。依托构建的装置,利用平衡探测,分别采用PDT和一般外差探测完成多组次实验,应用单频检测方法得到20m光程下吸收气体不同浓度下相干中频信号的振幅值,并由此求解出on光和off光回波信号功率。对回波信号功率值差分信息与由HITRAN得到的参考差分信息比较发现:应用PDT能使探测分辨率提高4倍,对应到2km距离内,可以探测到3.5×10-6ppm的CO2浓度变化,满足了气候研究所需的优于1%的精度要求,验证了PDT消除偏振衰落以及提高相干DIAL分辨精度的作用。
[Abstract]:In order to reduce the effect of polarization fading on the power inversion accuracy of echo signal in differential absorption coherent lidar (Dial), the effect of polarization diversity technique on coherent DIAL is studied. A double beam switching DIAL experimental device controlled by STM32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device, using balanced detection, using PDT and general heterodyne detection, the amplitude of coherent intermediate frequency signal at 20 m optical path under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of absorbed gas is obtained by using single frequency detection method. The power of on light and off optical echo signal is calculated.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information of echo power value with the reference differential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HITRAN, it is found that the detection resolution can be increased by 4 times by using PDT, corresponding to the range of 2km, the change of CO2 concentration of 3.5 脳 10-6ppm can be detected. It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accuracy of 1% for climate research and verifies the effect of PDT to eliminate polarization fading and improve the resolution accuracy of coherent DIAL.
【作者单位】: 合肥电子工程学院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电子制约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353)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308085QF123) 脉冲功率激光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基金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58.9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小红;胡以华;蔡晓春;;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大气CO_2精度分析[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年02期

2 刘小勤,张寅超,胡欢陵,谭锟,杨高潮,邵石生;车载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对SO_2的测量[J];光电子·激光;2004年11期

3 王潇;张学亮;胡正良;曹春燕;胡永明;;干涉型光纤传感系统偏振分集接收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6期

4 倪明;曹春燕;胡正良;张学亮;;偏振分集技术及其在光纤传感器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5 李红莲;魏永杰;贾浩;陈文亮;;基于非线性标准差模型的差分光学吸收光谱技术烟气浓度测量[J];光电子.激光;2013年07期

6 高坡;胡以华;赵楠翔;王勇;李政;;全光纤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大气成分探测精度分析[J];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7 熊兴隆;李猛;蒋立辉;冯帅;庄子波;;多次散射的卷云激光雷达比反演方法研究[J];光电子.激光;2014年06期

8 韦秋叶;王先华;叶函函;李志伟;江新华;卜婷婷;;应用于高精度大气CO_2遥感的空间外差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4年08期

9 杨彦玲;李彦超;高龙;从海芳;王春晖;;相干激光雷达平衡外差探测方法的数值仿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10期

10 林惠祖;姚琼;胡永明;;全保偏结构的光纤偏振耦合测试系统[J];中国激光;2010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玮霖;董毅;周潜;常乐;何浩;胡卫生;;光频域反射技术中激光相位噪声影响分析[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2 龙启强;钟凯;洪光烈;;种子注入环形腔人眼安全KTP参变振荡器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6期

3 马昕;林宏;马盈盈;龚威;;差分吸收大气CO_2激光雷达的大气压力增宽修正算法[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4 冯振华;付松年;唐明;沈平;刘德明;;LiNbO_3马赫-曾德尔调制器任意偏置工作点锁定技术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12期

5 刘志波;李阳;苏耘;刘艳;谭中伟;马林;简水生;;基于压电陶瓷的光相位调制器的调制系数测量及验证[J];光学学报;2013年07期

6 高坡;胡以华;赵楠翔;王勇;李政;;全光纤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大气成分探测精度分析[J];光学学报;2014年03期

7 李环环;朱小磊;马秀华;李世光;黄崇德;张俊旋;陈卫标;;Narrowband optical parametric amplifier for efficient conversion of high-energy pulse with high beam quality[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4年09期

8 郭力仁;胡以华;李政;徐世龙;;声光移频器对微多普勒效应探测的影响研究[J];光学学报;2015年02期

9 张合勇;彭树萍;赵帅;刘立生;王挺峰;郭劲;;非合作转动目标相干测速实验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2年03期

10 张红霞;温国强;任亚光;刘铁根;贾大功;张以谟;;光源谱型对保偏光纤应力传感信号的影响[J];激光与红外;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培涛;张寅超;赵曰峰;苏嘉;方欣;曹开发;谢军;杜小勇;;车载测污激光雷达光路分束设计[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陈信伟;用于保偏光纤特性表征的白光干涉理论及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尹世荣;差分吸收激光雷达建模仿真及其信息处理算法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曹贤洁;兰州地区气溶胶辐射特性观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梅亮;激光光谱学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杜军;多普勒激光雷达配合型工作方式与相位调制探测方法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6 丁振扬;几种改进OFDR性能方法的提出及验证[D];天津大学;2013年

7 陈胜哲;大气水汽探测激光雷达系统仿真与数据反演[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国强;保偏光纤偏振消光比测试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张巧萍;单模光纤干涉仪中的偏振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王倪颖;红外吸收法CO_2浓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组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4 高星;吸收光谱法测量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气体浓度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杨志超;高精度光学相干域偏振检测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杨盼盼;激光外差探测收发共用光学系统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7 宋楠;微弱激光雷达信号检测技术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3年

8 戚佳明;基于HYSPLIT模型的大气CO_2传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4年

9 王俊楠;用于硫氮氧化物监测的差分吸收光谱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赵引弟;中国主要温室气体卫星柱浓度与人为排放估计值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金桓,H.Quenzel,M.Wiegner;参数化的多次散射激光雷达方程和它的反演理论 Ⅰ:方程[J];大气科学;1992年05期

2 陶小红;胡以华;蔡晓春;;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探测大气CO_2精度分析[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年02期

3 钟志庆;刘博;范爱媛;戚福弟;王珍珠;黄威;岳古明;周军;;双波长双视场米散射激光雷达[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08年03期

4 史博;聂淼;麻晓敏;陶宗明;;卷云消光后向散射比的激光雷达测量[J];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5 满小明,张以谟,周革,井文才,李海峰,贾大公,唐锋;光纤寄生偏振耦合测试仪偏振态的调整[J];光电子·激光;2002年10期

6 高楠;杜振辉;齐汝宾;马艺闻;高东宇;陈文亮;汪V,

本文编号:18990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8990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1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