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长距离供热管道余热搜集系统
本文选题:物联网结构 + 长距离 ; 参考:《科技通报》2014年12期
【摘要】:为了解决供热管道过长,余热收集效率低、偏差大的问题,利用物联网的特点,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物联网框架的长距离供热管道余热收集系统,系统将供热管道余热搜集物联网结构划分成感知层、处理层以及应用层。给出了系统中协调器节点、电源电路模块、余热数据采集ADAM-4000系列模块以及余热回收装置的硬件设计方案,以热前沿跟踪模型为基础进行供热管道余热搜集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通过获取供热管道的热前沿参数后,调整供热管道的传热、传质关系式,获取供热管道的余热情况。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搜集长距离供热管道中的余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oo long heating pipeline, low efficiency of waste heat collection and large deviation, a long distance heating pipeline waste heat collection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framework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e system divides the waste heat collection of heating pipeline into perceptual layer, processing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The hardware design scheme of the coordinator node, power circuit module, ADAM-4000 series module of waste heat data acquisition and waste heat recovery device in the system is presented. The software design scheme of the heat supply pipeline waste heat collec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heat front tracking model is presented. After obtaining the heat front parameters of the heating pipeline, the heat transfer and mass transfer relation of the heating pipe is adjusted to obtain the residual heat of the heating pipelin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can accurately collect the residual heat in long distance heating pipeline and has high application value.
【作者单位】: 西安石油大学基建处;
【分类号】:TP391.44;TN92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妍;;我国发展物联网的挑战及应对之策[J];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2 刘浩;王丹;;建筑材料热湿效果的检测与仿真[J];科技通报;2013年06期
3 仝庆居;王学敏;;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宝霞;贾朝阳;;挤出机双流道筒体的设计及换热能力的计算与分析[J];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09期
2 许建柳;;复合墙体室内温度响应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3 李茜;苏华;李晓虹;张燕;;地源热泵竖埋U形换热器一维数值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4 李传瑞;王立涛;葛仁余;余小鲁;陈志浩;;CSP连轧过程变形的有限元分析[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5 宋如敏;王恒青;;农产品加工的供热管道在传输过程中的热损耗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2期
6 丁凯凯;冯士维;郭春生;刘静;;大气与真空下功率VDMOS散热特性研究[J];半导体技术;2011年07期
7 刘达德;;对于改进国产内燃机车冷却系统的几项建议[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8 翟唤春,尚娜,王浚;环境试验设备的状态空间法仿真设计[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9 郭兴旺;丁蒙蒙;;热障涂层红外热无损检测的建模和有限元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张利珍;王晓明;董素君;王浚;;高超声速飞行器热载荷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季玲玲;周光魏;寇智慧;赵保国;杜志明;郭泽荣;;圆柱形烟花热自燃数学模型研究[A];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1年
2 魏琪;赵俊;;太阳能空气集热器传热性能实验研究[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3 介鹏飞;李德英;;能耗统计在建筑节能工作中的应用[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贺建忠;幸利;马康康;;电解槽保温技术的应用与探讨[A];2011(昆明)中西部第四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孔令斌;;斯特林热机逆流换热式回热器[A];2011中国太阳能热利用行业年会暨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赵博;武传松;;水下湿法焊接温度场的数值模拟[A];第十六次全国焊接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宋小伟;孙斌煜;;双辊带材铸轧侧封技术中熔融钢液液面宽度对侧封板所受温度场和应力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8 张靖岩;史毅;吕振纲;仝玉;王礼;;结构构件耐火隔热性计算模型[A];2010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田立柱;朱国庆;张国维;;基于性能化的大空间建筑钢结构防火设计[A];2011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婷婷;李永安;;基于采暖工况的毛细管网不同敷设方式热工性能分析[A];2011年全国冷冻冷藏行业与山东制冷空调行业年会暨绿色低碳新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阳;甘肃河西大麦麦芽干燥控制系统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左远志;熔融盐高温斜温层混合蓄热的热过程特性[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姚栋伟;汽油机燃用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空燃比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朱登亮;槽形竖壁冷凝强化规律研究与结构优化[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国富;高温岩层巷道主动降温支护结构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6 阎秦;太阳能辅助燃煤发电系统热力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7 李先春;褐煤提质及其燃烧行为特性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谭晓倩;活化生土基低碳节能村镇建筑材料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9 程秀花;温室环境因子时空分布CFD模型构建及预测分析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10 徐高春;面向环保的高速全自动冷镦机优化研究与系统实现[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建军;高温矿井热环境数值模拟及热害控制技术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亓玉栋;矿井冰制冷降温系统能效测试与诊断[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达;井下工具油浸试验装置温度控制系统分析[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永;纤维混凝土夹心秸秆压缩块砌块墙的研究与开发[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建秋;钢管组对机总体方案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徐义洪;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7 李艳红;CPU热柱散热器的实验研究及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D];湘潭大学;2010年
8 闫宗宝;AP1000核电蒸汽发生器管子与管板胀/焊过程模拟与接头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包毅;城市居民小区内微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龙志云;逆温霜冻条件下植物冠层数值模拟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沈鸿雁,马殿晖,李良成;烟气露点温度与锅炉低温受热面的腐蚀[J];黑龙江电力;2002年02期
2 李鹏;;从RFID到物联网 追求突破式改革的新动力[J];通信世界;2009年40期
3 古丽萍;;对于我国物联网应用与发展的思考[J];通信世界;2009年40期
4 王智民;天然气锅炉烟气余热回收与效率[J];区域供热;2003年04期
5 孟祥茹;张金刚;;EPC及物联网在我国推广应用的对策分析[J];江苏商论;2009年01期
6 饶少阳;;物联网:理性超越炒作[J];信息网络;2009年10期
7 李竹青;谈多孔材料中的热湿迁移[J];中国住宅设施;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田辉,李又容;供热管道微机测漏系统[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2 朱贵田,刘有香;直埋供热管道保温层受力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95年03期
3 吴海棠;;直埋供热管道设计分析[J];科技传播;2013年17期
4 张琪欣;供热直埋管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年04期
5 ;“轮廓工艺”3D打印技术[J];机械工程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振家;赵东芝;;试论直埋供热管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2 刘耀浩;周成义;;新型直埋供热管道的经济性[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1994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1994年
3 席小鹏;刘海;;提高供热管道安装焊接的质量[A];中国煤炭学会成立五十周年系列文集2012年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专刊(下)[C];2012年
4 吴川林;;真空绝热在直埋供热管道中的应用[A];2006年保温材料技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6年
5 王飞;王国伟;;直埋供热管道变径处的受力分析与保护[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原安琦;;直埋供热管道最佳经济保温厚度的理论求值[A];中国有色金属建设协会——2004年项目管理评审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段富国;王国斌;陈亮;;供热管道直埋穿越河流工程案例简介[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大会暨第四届全国区域能源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崔恩富;王志刚;王维滨;;直埋供热管道设计探讨[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9 孟继成;李治东;张肇永;;论金属波纹补偿器在直埋供热管道上的应用[A];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热能动力分会第十六届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昌禄;穆树方;何彦;;直埋供热管道保温层厚度计算机辅助设计[A];矿井建设与岩土工程技术新发展[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市人大代表、市中加动物保健品厂厂长 姜伟;关于做好居民楼供热管道分户改造工作的几点建议[N];辽源日报;2005年
2 陈凤来邋马路 艾暖 贾冽;衡水全力抢修供热管道并恢复供暖[N];河北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魁 综合整理;供热管道“老龄化” 社会难题谁出招?[N];中华建筑报;2005年
4 余子荣;集中供热管道开始安装[N];黄石日报;2008年
5 记者 杜将 贾冽;市区供热主管道昨晚出现故障[N];衡水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王艳邋记者 黄清标;邢台热栓未开 服务先行[N];河北日报;2008年
7 杨素英;太原市迎泽西大街正加紧施工[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胡锐;温暖千万家 热诚为民生[N];开封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王秀萍 实习生 刘业飞;供热管道接进来 土小锅炉搬出去[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10 通讯员 郭淑霞;情系百姓冷暖 服务社会家庭[N];酒泉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贵强;供热管道的防腐蚀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2 申金波;供热管道检漏的数值模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3 刘欢;直埋供热管道中管井管件的应力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14年
4 王国伟;大口径直埋供热管道90°弯头疲劳寿命的有限元分析[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5 于海洋;直埋供热管道锈蚀监测及安全性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王秀全;地上和管沟敷设供热管道的受力分析与计算[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7 姜金海;基于次声波的供热管道泄漏检测系统设计[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8 王乐;直埋敷设供热管道受力计算及计算软件开发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9 庞鑫峰;埋地供热管道泄漏三维大地温度场仿真计算[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19443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44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