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功率控制的Femtocell异构网络干扰管理方法的研究与改进

发布时间:2018-06-01 14:55

  本文选题:LTE + 家庭基站 ; 参考:《东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3GPP已经将LTE作为继3G系统之后的第四代移动通信(4G)技术。由于LTE系统使用高频率无线信号,使得其穿透能力差,极易导致在建筑物内形成信号覆盖盲区。而研究表明,大部分通信业务请求都是由用户在室内发起。因此基于改善室内信号覆盖与提高用户体验的目的,业界提出Femtoce11(毫微微蜂窝)。在LTE系统中,通过部署HeNB(家庭基站)形成Femtocell。HeNB由用户购买,即插即用,开机后即可与LTE宏蜂窝组成LTE-Femtocell异构系统。而部署HeNB前缺乏网络规划与设计,同时HeNB的部署也具有随机性,这必然导致家庭基站小区与宏蜂窝小区之间存在复杂地系统间干扰。因此,研究家庭基站干扰控制机制,尤其是家庭基站功率控制算法就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基于LTE与Femtocell相关标准化协议与文献,详细分析LTE与Femtocell关键技术、LTE-Femtocell的部署场景、干扰场景,上下行链路功率控制机制,而后以下行链路干扰为切入点,重点研究了LTE与Femtocell同频部署时,家庭基站对宏蜂窝用户的干扰场景,归纳总结了五种家庭基站自适应功率控制算法以降低该干扰。最后基于对LTE开源系统级仿真平台,搭建适合本文的LTE-Femtocell系统级仿真平台,并基于该平台对之前总结的五种功率控制算法逐个进行系统级仿真。仿真结果显示,这五种功率控制算法虽然性能各有差异,有高有低,但均能有效权衡家庭基站用户系统性能(中断概率与平均吞吐量)与LTE宏蜂窝用户系统性能(中断概率),使得家庭基站对宏蜂窝下行的干扰有效降低。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3GPP has taken LTE as 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fter 3G system. Because of the high frequency wireless signal used in LTE system, the penetration ability of the system is poor,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blind area in the building. Research shows that most communication requests are initiated by users indoors. Therefore, for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indoor signal coverage and user experience, Femtoce11 is proposed. In LTE system, Femtocell.HeNB is formed by deploying HeNB (home base station), which is purchased by user, plug and play, and can be used to form LTE-Femtocell heterogeneous system with LTE macrocell after boot. However, there is a lack of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before the deployment of HeNB, and the deployment of HeNB is also random, which inevitably leads to complex system interference between the cell of the home base station and the cell of the macro cell.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interference control mechanism of the home base station, especially the power control algorithm of the home base station. Based on the standardization protocol and literature of LTE and Femtocell, this paper analyzes in detail the deployment scenario, interference scenario, power control mechanism of uplink and downlink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LTE and Femtocell, and then the following line interference is take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When LTE and Femtocell are deployed in the same frequency, the interference scene of the home base station to the macro cell user is studied, and five adaptive power control algorithms of the home base station are summarized to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Finally, based on the LTE open source system-level simulation platform, a LTE-Femtocell system-level simulation platform is built, and the five power control algorithms are simulated one by one based on the platform.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ve power control algorithms have different performance, high and low. However, both of them can effectively balanc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home base station user system (interrupt probability and average throughput) and the LTE macro cellular user system performance (interrupt probability),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home base station to the macro cell downlink.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2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志刚;功率控制在优化最坏小区中的应用[J];电信技术;2001年11期

2 钱业青,姚天任;分布式离散功率控制[J];通信技术;2002年07期

3 李文娟;惠晓威;;3G系统中的几种联合功率控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9期

4 鲁玉芳;唐宏;朱江;张家波;;TD-HSUPA系统E-PUCH信道功率控制机制研究[J];数字通信;2010年06期

5 张炜,铁玲,戎蒙恬,诸鸿文;一种基于博奕论的功率控制准则[J];通信技术;2001年07期

6 钟卫,徐友云,蔡跃明;非合作功率控制博弈优化设计[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汪筱阳;吴德伟;戴传金;;多飞机着陆测距信号的功率控制策略[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1期

8 毛翔宇,郑建宏;模糊逻辑在内环功率控制中的应用[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黎宁,徐艳,谢胜利;一种802.11功率控制协议的仿真[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肖迎春,裴_g;三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控制方案[J];现代电子技术;2004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丹;俞立;;基于加速超松弛迭代方法的随机功率控制[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赵云波;张纪峰;;无线通信网络中的功率控制及相关控制理论问题[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欧怀谷;李富;张良驹;冯俊婷;;核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的数字化实现[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杜洪峰;梁朝晖;周正;邝育军;;可变速率可变功率的V-BLAST系统的性能分析[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王忠;任苏萍;雷礼平;杨永祯;;CDMA功率控制的计算机仿真[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梅俊蓉;钟义信;;CDMA系统中的最优前向功率控制[A];1998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邓也;戴明艳;张慧;张晓辉;;PS下行功率控制原理及评估方法简介[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赵云波;张纪峰;;Ad hoc网络中两种功率控制策略的传输容量分析[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李平;;一种新的认知无线电功率控制博弈算法[A];2009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赵妮丽;王峰;;Ad Hoc功率控制与节能技术的研究[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北京市电信规划设计院 王珏;从点看面现有CDMA网络如何工作?[N];计算机世界;2004年

2 武晓黎;TD手机很“绿色”[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3 ;第三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N];人民邮电;2001年

4 上海 王坦;常用手机英语缩略语构成特点及解释[N];电子报;2003年

5 ;“软硬兼施”TD终端更绿色[N];人民邮电;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黄秋萍;多用户系统的容量及功率控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2 张艳荣;蜂窝移动通信分布式功率控制及其性能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3 陈波;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杨春刚;认知无线网络中基于博弈论的功率控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胡荣;宽带CDMA移动通信高性能接收及功率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6 王晓勇;LTE-A系统中功率分配与功率控制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文晓聪;现代移动通信系统中功率控制和速率控制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金婧;LTE-Advanced系统中多天线协作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范军;采用智能天线和功率控制的Ad Hoc网络MAC协议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丽丽;基于博弈论的两层Femtocell网络功率控制与干扰管理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王金乐;两层Femtocell网络中基于信道增益不确定的鲁棒功率控制[D];燕山大学;2015年

3 董广伟;WCDMA的功率控制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4 卜超;蜂窝网络中功率控制的研究与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5年

5 查建青;通信系统低辐射能量方案设计与实现[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6 陈文博;基于Femtocell功率控制技术与能效的研究[D];宁夏大学;2015年

7 蔡培;基于载荷优化与功率控制的智能风机叶片驱动系统的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8 孙莉莉;基于功率控制博弈的跨层干扰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李世杰;面向功率控制的车载自组织网络组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瑜敏;超宽带无线Ad Hoc网络MAC协议及功率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964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64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4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