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水下移动传感网多目标有向路径覆盖增强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水下传感网 + 移动传感网 ; 参考:《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01期
【摘要】:水下传感网中实现多个移动目标的协同追踪任是一个技术难题,针对这个问题论文提出了一种分布式的多目标有向路径覆盖增强算法。在实际的三维水下传感网中,水下传感器节点会随着水流运动而移动,被追踪的目标具有自主行动能力。假设移动规律遵从Meandering Current Mobility模型,多个运动目标沿着基于概率的Random Walk移动模型轨迹运动。在论文提出的算法中,覆盖运动路径的传感器节点通过两跳邻居节点范围内的水下传感器节点协同决策来实现最大化路径覆盖,通过调整水下传感器节点自身的有向覆盖方向达到多目标轨迹路径有向覆盖率平均值最大,并使多目标轨迹路径有向覆盖率标准方差尽量小。最后论文通过MATLAB软件仿真来验证分布式覆盖增强算法的有效性,能够显著提高多个移动目标的路径覆盖率。
[Abstract]:It is a technical problem to realize cooperative tracking of multiple moving targets in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s. A distributed directed path coverage enhancement algorithm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n an actual 3D underwater sensor network, underwater sensor nodes will move along with the flow of water, and the target being tracked has the ability to move autonomously. Assuming that the moving law obeys the Meandering Current Mobility model, multiple moving targets move along the trajectory of the probabilistic Random Walk moving model. In the algorithm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sensor nodes covering the moving path can maximize the path coverage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decision of underwater sensor nodes in the range of two-hop neighbor nodes. By adjusting the directional coverage direction of the underwater sensor nodes, the average directional coverage of the multi-target trajectory path is maximum, and the standard variance of the directed coverage path of the multi-target trajectory path is minimized as far as possible. Finally, the MATLAB software simulation is used to verify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istributed coverage enhancement algorithm,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path coverage of multiple moving targets.
【作者单位】: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电气工程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1102067)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2F03006) 水声通信与海洋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开放课题项目 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海洋机电装备技术”开放基金项目
【分类号】:TP212.9;TN92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张宝利;于峰崎;张足生;;一种能量有效的三维传感器网络覆盖控制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2期
2 陶丹;马华东;刘亮;;视频传感器网络中路径覆盖增强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8年07期
3 张美燕;蔡文郁;;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有向感知K覆盖控制算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晓燕;孙力娟;郭剑;肖甫;;一种有向传感器网络改进粒子群覆盖增强算法[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2 黄帅;程良伦;;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有向传感器网络低冗余覆盖增强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3 赵龙;彭力;冯闻捷;;动态视觉传感器网络中的节点目标覆盖机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10年10期
4 何天成;曹文明;谢维信;;基于Clifford代数传感器网络覆盖理论的平面目标覆盖分析[J];电子学报;2009年08期
5 陶丹;孙岩;陈后金;;视频传感器网络中最坏情况覆盖检测与修补算法[J];电子学报;2009年10期
6 陆克中;冯禹洪;毛睿;罗秋明;刘刚;;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问题的贪婪迭代算法[J];电子学报;2012年04期
7 郭剑;孙力娟;肖甫;韩崇;;基于PSO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J];电子设计工程;2011年18期
8 符祥;石丹丹;曾接贤;;一种新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10期
9 蔡文郁;张美燕;蒋一波;;基于时空联合性的无线传感网覆盖采样技术[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2期
10 张美燕;蔡文郁;;无线视频传感器网络有向感知K覆盖控制算法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3年05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帅;程良伦;;一种基于虚拟力的有向传感器网络低冗余覆盖增强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1年03期
2 金军;纵芳;梁妙元;郑君杰;;水下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J];电信科学;2012年02期
3 陶丹;马华东;刘亮;;视频传感器网络中路径覆盖增强算法研究[J];电子学报;2008年07期
4 陶丹;孙岩;陈后金;;视频传感器网络中最坏情况覆盖检测与修补算法[J];电子学报;2009年10期
5 符祥;石丹丹;曾接贤;;一种新的有向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算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毅中:加快开展传感网标准制定[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0年10期
2 朱建勇;马莹;汤熠;;我国传感网发展的思考[J];电子技术应用;2010年07期
3 纪佩宇;陈俊;谢新;李千目;;大规模传感网数据溯源技术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4 ;关键字[J];上海信息化;2009年10期
5 ;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9年05期
6 张南;;传感网联盟成立事宜逐步落实 三大运营商物联网研究院将落户无锡[J];通信世界;2009年41期
7 王慧;陈金鹰;朱军;;传感网——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9年06期
8 赵振宇;陈金鹰;;传感网及3G新商机[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9年06期
9 陈洁;邢涛;;传感网特征与通用技术需求[J];电信技术;2010年01期
10 舒文琼;;中国传感网信息服务园开启 云计算、统一接入成特色[J];通信世界;2010年4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王慧;陈金鹰;朱军;;传感网——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赵振宇;陈金鹰;;传感网及3G新商机[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何明;;传感网在纺织业的应用[A];“五洋杯”2010年江苏纺织学术论文集[C];2011年
4 杨光松;肖明波;程恩;张静;;水声传感网中节省能量的寻路机制[A];中国通信学会通信软件技术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李燕君;孙扬;;低占空比传感网的端到端延迟控制方法[A];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C];2013年
6 陈曦;冯瑞;张卫;;面向上层应用的传感网数据过滤方法[A];2007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雪坤;陈金鹰;季翔宇;;ZigBee技术在传感网中的应用研究[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姗姗;吴慧;卢祥林;饶云江;王杰;;基于光纤传感网技术的智能油田综合监测系统[A];全国第15次光纤通信暨第16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琼玲 虹全;无锡加快传感网技术攻关[N];中国电子报;2009年
2 扬帆;无锡北邮携手建设传感网研究院[N];无锡日报;2009年
3 龚兴;工信部将全力支持传感网发展[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记者 扬帆;争分夺秒,进军传感网产业[N];无锡日报;2009年
5 丛林;专家聚锡研究传感网标准制定[N];无锡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王磊;让传感网技术造福于人[N];科技日报;2009年
7 记者 过国忠 通讯员 吴伟新;国家(无锡)传感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揭牌[N];科技日报;2009年
8 英洁;无锡传感网产业快马加鞭[N];无锡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合作共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N];无锡日报;2009年
10 陆峰;合作共建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N];新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泽强;传感网整合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张帆;机械装备状态监测的光纤光栅传感网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年
3 孔令和;绿色传感网的资源优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张琳娟;基于车载传感网的交通异常信息检测与传输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王怿;水下传感网时钟同步与节点定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黄俊杰;模型约束下的无线传感网覆盖优化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新;大规模传感网数据时序推导溯源方法的研究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蕾;基于超图的异构传感网密钥管理协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3 邱明林;基于人体传感网的穿戴式远程健康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浙江大学;2013年
4 刘欢;气象传感网数据修正方法研究与实现[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年
5 陈志童;光纤传感网自愈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6 张云亚;传感网节点部署优化算法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7 杨天昊;基于负载均衡的多媒体传感网路由协议研究与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8 吴晓伟;传感网网关和互联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刘钊;基于水下传感网的被动定位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李享;基于空中传感网的三维部署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907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1990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