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偏振复用相干光纤通信系统中的自适应色散监测

发布时间:2018-06-16 01:58

  本文选题:光通信 + 相干光纤通信 ; 参考:《光学学报》2014年11期


【摘要】:针对长距离相干光纤通信系统,提出了一种超大色散(CD)监测范围的两级自适应高精度色散估计算法。该算法利用信号功率自相关波形(ACSPW)函数作为粗估计,再使用恒模误差函数(CMA)中心值搜索,得到精确色散值。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色散估计误差小于35ps/nm,比传统ACSPW算法精度提高将近4倍;在参考误码率为10-2时,对比传统ACSPW算法,提出的算法功率罚改善8dB。
[Abstract]:A two-stage adaptive high-precision dispersion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long distance coherent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algorithm uses the signal power autocorrelation waveform (ACSPWW) function as the rough estimation, and then uses the constant modulus error function (CMA) to search the center value to obtain the exact dispersion valu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persion estimation error of the new algorithm is less than 35ps / nm, which is nearly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traditional ACSPW algorithm, and the power penalt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improved by 8dB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ACSPW algorithm when the reference error rate is 10-2.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光子与通信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杰出青年基金(613250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35005)
【分类号】:TN929.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曾祥烨;刘剑飞;赵启大;;偏振复用光纤通信系统色散均衡器及算法的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02期

2 徐婷婷;孙美智;杨庆伟;王楠楠;郭爱林;康俊;朱海东;谢兴龙;;基于双密度棱栅的新型超短脉冲色散补偿装置[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3 谷星瑶;陈宏伟;陈明华;谢世钟;;160 km all-optical OFDM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inline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2年02期

4 赵东鹤;席丽霞;杨松;翁轩;张晓光;张文博;;基于信号功率波形自相关函数的色散监测[J];光学学报;2013年12期

5 张红霞;任亚光;叶雯婷;陈信伟;贾大功;刘铁根;张以谟;;保偏光纤偏振耦合系统的动态色散补偿[J];中国激光;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悦娱;王昭昭;石志东;彭蕾;颜锦奎;;基于宽带光纤圆起偏器的保偏光纤拍长测量[J];光学学报;2013年12期

2 张岩宇;励强华;;单轴各向异性晶体纤芯偏振光传播特性分析[J];光学学报;2014年02期

3 刘剑飞;刘帅民;曾祥烨;王蒙军;卢嘉;胡贵军;;CO-OFDM系统中利用阈值功率点改进的后向传输补偿算法[J];光电子.激光;2014年05期

4 刘剑飞;余美龙;曾祥烨;卢嘉;王蒙军;;一种降低CO-OFDM系统PAPR改进的星座图扩展算法[J];光电工程;2014年10期

5 陈朝良;高万荣;;基于光谱光纤低相干的透射样品色散和折射率测量方法[J];中国激光;2013年10期

6 李春蕾;张晓光;席丽霞;翁轩;赵东鹤;;偏振复用系统中FIR-BP算法有效补偿非线性损伤的实验研究[J];中国激光;2013年12期

7 张彩霞;张震伟;郑万福;刘晓航;李裔;董新永;;超弱反射光栅准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研究[J];中国激光;2014年04期

8 张磊;张晓光;席丽霞;赵东鹤;唐先锋;张霞;;PM-QPSK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基于高阶统计矩的光信噪比监测方法的修正[J];中国激光;2014年05期

9 李子忠;李志宏;李果华;;消偏光纤陀螺偏振串扰误差分析及实验研究[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14年06期

10 张岩宇;励强华;柳翔;周世伟;;椭圆光纤基模偏振特性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唐静;高速全光OFDM系统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曾祥烨;偏振复用相干光通信系统数字均衡技术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3 唐静;高速全光OFDM系统性能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亚光;白光偏振干涉系统的解调理论及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孔敏;直接检测光OFDM系统中信道估计算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明;张冶金;贺丽娜;陈宏伟;司治建;谢世钟;;基于半导体光放大器频移的色散监测方法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7年04期

2 孟卓;梁雨;姚晓天;姚晖;刘铁根;万木森;;光学相干层析系统色散的在线测量及补偿[J];光电子.激光;2011年02期

3 归律;黄照祥;李良川;;2.5Gb/s光纤通信系统的电色散补偿技术研究[J];光通信技术;2007年06期

4 周晓军,龚俊杰,刘永智,周建华;白光干涉偏振模耦合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分析[J];光学学报;2004年05期

5 王二玉;胡婉约;李文雪;丁良恩;;可编程声光色散滤波器在10 Hz飞秒再生放大系统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2006年12期

6 李岩;徐天华;贾大功;井文才;胡浩;于晋龙;张以谟;;一种40Gb/s单信道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动态色度色散补偿[J];光学学报;2007年07期

7 邹良港;宋牟平;;基于硅光波导非线性效应的色散监测技术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冯勇;闻和;张汉一;;偏振复用差分相移键控信号的数字相干解调与偏振解复用算法研究[J];光学学报;2010年05期

9 陈信伟;张红霞;贾大功;刘铁根;张以谟;;偏振模耦合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数值色散补偿[J];光学学报;2010年11期

10 杨庆伟;郭爱林;谢兴龙;张福领;高奇;李美荣;林尊琪;;高能拍瓦激光装置中的展宽系统[J];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2008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秦,冯存前;变步长LMS算法及其在自适应消噪中的应用[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14期

2 黄玮;;自适应同步参数未知的Lü混沌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宋雄亮;马力妮;刘超;;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六边形搜索方法[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付桂涛;赵天磊;唐川;邢座程;;优化迁移共享的自适应令牌协议[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5 梁春燕,钟庆昌,谢剑英;基于模型参考的自适应PID控制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6 孙小卓,宋国文,王世力,赵玉华;区间自适应算法与回声抵消[J];信号处理;2001年05期

7 杨盐生;一种自适应鲁棒跟踪模糊控制新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3年06期

8 李国勇;一种改进的自适应PID控制器[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9 陈亮,刘实,李云剑;基于F-范数的小波自适应量化的语音伪装[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2期

10 项文君,余忠华,殷建军;热态误差的自适应分段补偿方法研究[J];计量技术;2005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寒光;;电子地图中的自适应注记[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孟宏;刘玉;;基于复调制的自适应细化谱算法[A];2008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进展大会论文集(Ⅰ)[C];2008年

3 王平;冯海朋;李勇;康燕;;一种工业无线网络的自适应节能机制[A];2009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铁;樊剑;钟秀蓉;;地震波的自适应时频分析方法对比研究[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2008年

5 张竞新;张广岩;;全局收敛的自适应广义预报控制算法[A];1991年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年会论文集(上)[C];1991年

6 彭云;王遂学;陈莽;李欣冀;张宇翔;肖继红;;自适应抗干扰天线在飞行器导航系统中的应用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7 张士娟;孙金生;;自适应PID主动队列管理算法设计[A];Proceedings of 2010 Chinese Control and Decision Conference[C];2010年

8 唐文彬;郝重阳;;目标成像识别的自适应融合系统和方法[A];中国图象图形科学技术新进展——第九届全国图象图形科技大会论文集[C];1998年

9 徐振中;;多指机器人手的一种自适应力/位控制方法[A];1994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李维;汪小帆;;群集的自适应速度策略[A];第三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胜春;自适应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刘亚;复杂非线性系统的智能自适应重构控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3 吴礼福;脉冲噪声自适应有源控制算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4 梁凌宇;人脸图像的自适应美化与渲染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年

5 叶镇清;自适应聚类算法挖掘网络模块结构及其在酵母蛋白作用网络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6 伍宇;移动计算中自适应负载转移决策模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7 朱磊;基于自适应邻域概念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杨洋;三维人体动作分析及其在智能舞蹈教学系统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李力争;凿岩机器人双三角钻臂自适应控制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10 杨祥;无线正交频分多址系统中自适应资源配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韦群锋;校园网环境下的自适应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东南大学;2006年

2 彭青艳;粒子滤波及跟踪窗口尺寸自适应调整方法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3 徐聪聪;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自适应服务方式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年

4 来林;双螺旋桨自适应双重控制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饶睿楠;自适应对消的收发隔离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6 汤佳惠;自适应泄漏弹性的基于身份加密机制[D];苏州大学;2012年

7 丁蕾;用于运动载体的三轴自主稳定系统自适应鲁棒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8 杨晓;基于内容特征的图像自适应压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9 任俊伟;关于自适应小波相关问题的一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晓玲;复杂网络的自适应同步及其应用[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24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24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b9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