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Sagnac干涉的新型光缆径路探测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6 02:01

  本文选题:径路探测 + Sagnac干涉 ; 参考:《铁道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直埋光缆的路径探测是进行光缆维护、故障检测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多基于探测加载在光缆加强芯线上的电磁信号实现。本文基于Sagnac光纤干涉效应,提出一种新型的光缆径路探测方法,以分布式光纤传感理论为基础,结合光相位调制技术和软件解调技术,可有效实现对光缆路径的定位和探测。本文阐述了该方法的探测原理与系统构成,分析相应的相位调制与解调技术,并通过搭建相应的软硬件平台,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实验表明,基于Sagnac光纤干涉效应的新型光缆径路探测方法具有较高的探测灵敏度和定位精确度,同时可有效避免电学探测方法具有的电磁干扰问题。
[Abstract]:The path detection of directly buried optical cable is an important work in the maintenance and fault detection of optical fiber cable. At present, the electromagnetic signals loaded on the cable reinforced core are mostly realized based on detection. Based on the Sagnac fiber interference effect, a novel optical cable path detection method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dist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ing theory, optical phase modulation technology and software demodulation technology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location and detection of the optical cable path.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tection principle and system structure of the method, analyzes the corresponding phase modulation and demodulation technology, and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ethod by building the corresponding software and hardware platfor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w optical cable path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Sagnac fiber interference effect has higher detection sensitivity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and can effectively avoid th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problem of the electrical detection method.
【作者单位】: 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国际学院;
【基金】: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2012X013-B)
【分类号】:TN913.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德胜;郜洪云;肖灵;傅汝廉;孙德兴;;基于Sagnac干涉仪的新型声源定位光纤传感器[J];光电子·激光;2006年04期

2 江毅,娄英明,王惠文;基于对称3×3耦合器的光纤干涉信号的软件解调技术[J];光子学报;1998年02期

3 孙晶华;陈聪;;基于白光干涉的光缆无损伤识别方法[J];发光学报;2011年05期

4 王刚;周伟;李进武;;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全数字信号处理[J];光通信技术;2009年03期

5 王鑫;宋章启;张学亮;孟洲;;Sagnac干涉式光纤水听器传感特性理论研究[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7年S1期

6 王小宁,王光明;Sagnac效应在光纤水听器中的应用[J];应用声学;199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章启;Sagnac光纤水听器阵列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王燕花;新型光纤传感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Design of Demodulation System of Interferometric Sensor Based on Labview[J];Semiconductor Photonics and Technology;2008年02期

2 李东,张晓晖,黄俊斌;用基于3×3耦合器的干涉仪解调相移光纤光栅传感信号[J];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3 肖尚辉;江毅;;粘贴光纤检测复合材料梁的分层[J];传感技术学报;2005年04期

4 陈朋超;蔡永军;李俊;孟佳;封皓;靳世久;;基于改进型马赫-曾德干涉仪原理的管道安全预警系统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11期

5 肖尚辉,江毅;基于Mach-Zehnder干涉仪的复合材料梁分层检测[J];传感器技术;2005年10期

6 江毅,许颖;表面粘贴光纤干涉仪测量复合材料梁的分层[J];测试技术学报;2003年04期

7 江毅,肖尚辉;Sagnac干涉型水听器的信号解调技术[J];测试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8 江毅,许颖,Christopher K Y Leung;埋入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检测复合材料梁的分层[J];复合材料学报;2004年01期

9 张诚;王金海;陈才和;张波;岳泉;;非对称3×3干涉型传感器解调系统设计[J];光电工程;2007年11期

10 侯俊芳;裴丽;李卓轩;刘超;;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应用[J];光电技术应用;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鑫;宋章启;孟洲;;Sagnac干涉式光纤水听器研究进展[A];中国声学学会2007年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李东;张晓晖;黄俊斌;;用基于3X3耦合器的干涉仪解调相移光纤光栅传感信号[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鑫;宋章启;张学亮;孟洲;;Sagnac干涉式光纤水听器传感特性理论研究[A];2007年先进激光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文磊;压差式光纤矢量水听器基元与测试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王静;光纤光栅多参数传感理论技术研究及在地下工程灾害监测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2011年

3 许海燕;分布式光纤振动传感器及其定位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周琰;分布式光纤管道安全检测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5 袁军国;分布式马赫—泽德干涉仪的原理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宋章启;Sagnac光纤水听器阵列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7 罗洪;拖曳线列阵用光纤水听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8 吴东方;Sagnac干涉式光纤声传感器及其定位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荣民;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液体溶液浓度测量关键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10 张雅彬;光纤水听器对各种信号解调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威;人工神经网络用于传感信号的模式识别[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杨圢;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油井热洗过程温度监测系统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3 王凯;光纤干涉型水听器PGC信号解调及应用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海洲;萨格奈克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特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邱立忠;光纤水听器基元特性及PGC检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6 潘黎;基于3X3耦合器的干涉型光纤麦克风的系统设计[D];安徽大学;2011年

7 葛思宣;光纤分布式振动传感器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8 谷蕾;反射式塑料光纤微距检测系统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2年

9 陈威;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网络通信与管理[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10 黄玉玲;多普勒光纤速度传感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荣民,王兰勋,薛林,廖延彪;基于光强度调制技术的光纤水听器[J];半导体光电;2003年03期

2 马丽娜;宋章启;曹春燕;胡永明;;一种新颖的反射放大式宽谱梳状光纤光源[J];半导体光电;2008年01期

3 秦曦,方宏,延凤平,裴丽,简水生;基于光纤光栅的新型车辆载重自动检测方法的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4 郑宏军,黎昕,杨恒新;两种典型的光纤传感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传感技术学报;2001年04期

5 滕峰成;陈志红;吴飞;李志全;吴惕华;;光纤光栅干涉式波长解调器的设计[J];传感技术学报;2007年02期

6 王智元,周福洪,王文芝;法布里—珀罗干涉型光纤水听器的特性[J];传感器技术;1998年02期

7 江毅,肖尚辉;Sagnac干涉型水听器的信号解调技术[J];测试技术学报;2004年03期

8 刘代志;王仁明;李夕海;刘志刚;;基于小波包分解及AR模型的单通道地震波信号初至点检测[J];地球物理学报;2005年05期

9 林志斌,徐柏龄;基于传声器阵列的声源定位[J];电声技术;2004年05期

10 宋章启;姚琼;范磊;谢元平;胡永明;;全数字开环光纤陀螺工作点实时控制[J];光电工程;2006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治国;光纤传感应用中若干关键技术及系统方案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彩庭;;低噪声倍频[J];电讯技术;1976年03期

2 张丽娟;;高精度相位调制测量技术[J];真空电子技术;1979年06期

3 敖明君;;数字信号的相位调制[J];电信科学;1987年06期

4 陈飞;刘慧洋;陆萍;张晓光;;光8DPSK调制原理及仿真[J];光通信研究;2008年05期

5 江阳;于晋龙;张爱旭;胡林;张莉;;正弦型相相位调制对闲频光展宽抑制的研究[J];光电子.激光;2009年01期

6 黄黎蓉,黄德修,胡振华;SOA双折射效应对超短光脉冲光谱特性的影响[J];光电子.激光;2003年11期

7 邢朋波,于瑞涛,董介春;周期激励混沌系统的相位调制信息的传输方法[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2期

8 黄涛;吴重庆;王瑞峰;王拥军;;全光纤Mach-Zehnder干涉仪相位补偿的研究[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7年04期

9 林永照;吴成柯;王布宏;陈娜;;连续相位QPSK调制的简化接收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史森;闫娟娟;郑铮;;相位调制信号的全光再生技术[J];光子学报;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建;缪小明;;恶劣地质条件下的新型直埋光缆[A];中国通信学会2010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韩正甫;桂有珍;莫小范;郭光灿;;相位调制量子密钥分配实验系统研制[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3 乔钢;桑恩方;马雪莉;;相位调制水声通信技术试验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2005年青年学术会议[CYCA'05]论文集[C];2005年

4 郭建平;;直埋光缆线路的全程验收[A];内蒙古通信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王地;袁嗣杰;;基于虚拟无线电的DPSK信号解调算法[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6 王地;袁嗣杰;章兰英;;一种新颖的DPSK信号软件解调算法[A];浙江省电子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海昕;刘燕都;侯孝民;;PCM/FM遥测信号的AR模型谱估计研究[A];2009年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论文集[C];2009年

8 周祖全;李建平;;光缆常见故障成因对策剖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红梅;李栋;;AM信令系统及其应用[A];2007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李真;;光纤测试误差的原因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新建 缪小明;助力国家西部大开发:中天研发出新型直埋光缆[N];人民邮电;2010年

2 吉林 孙世龙;直埋光缆防雷设施的安装[N];电子报;2008年

3 部电信研究院通信标准研究所 赵文玉邋张海懿;选择合适的技术部署40G WDM系统[N];人民邮电;2008年

4 ;码型调制技术和技术和SuperCRZ技术[N];人民邮电;2003年

5 ;WDM持续发展须解决四大难题[N];人民邮电;2004年

6 湖南 刘修文;调幅、调频与QAM调制[N];电子报;2008年

7 张海懿;部署40G系统须考虑最适用技术[N];人民邮电;2008年

8 ;“冲击脉冲地下成像雷达” 项目通过评审验收[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6年

9 河南 张国光;浅谈光缆线路对地绝缘[N];电子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志列;相位调制偏振编码的量子密钥分配系统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琳;编码调制与星座映射相关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3 张晓媛;光参量放大脉冲压缩和相位调制信号全光再生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李利军;高速光时分复用(OTDM)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张铮;面向新型调制格式的全光信号处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于源;全光微波信号处理技术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何舟;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先进调制格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铮;面向新型调制格式的全光信类号理[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唐先锋;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几种均衡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张慧星;超高速全光取样系统设计及应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勐;相位调制微波光纤传输技术与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2 余艳芳;基于双平行光相位调制的RoF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3年

3 燕延;信号软件解调及干扰效果评估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4 王刚;短波单边带软件无线电DSP模块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5 庞宇;短波单边带软件无线电DSP模块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6 卢非;基于相位调制偏振编码的QKD系统的偏振补偿技术[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光;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多级相位调制码及其相位恢复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8 王拥军;星用中频发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范慧娟;高性能QPSK软件解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翟万腾;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的调制格式及其性能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247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247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a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