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混合语音信号分离算法研究
本文选题:语音分离 + 计算听觉场景分析 ; 参考:《计算机应用研究》2014年12期
【摘要】:人耳听觉系统能够在强噪声的环境下区分出自己感兴趣的语音,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CASA)的基本原理,其重点和难点是找到合适的声音分离线索,完成目标语音信号和噪声信号的分离。针对单通道浊语音分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以基音为线索的浊语音信号分离算法。在白噪声、鸡尾酒会噪声等六种噪声干扰条件下,通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谱减法,语音分离算法的输出信噪比平均提高了7.47 d B,并有效抑制了干扰噪声,改善了分离效果。
[Abstract]:The human ear auditory system can distinguish the speech of interest in the environment of strong noise,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of analyzing the auditory scene based on the calculation is CASA.Its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is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cues of sound separation. The separation of target speech signal and noise signal is completed.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single channel turbid speech separation, a turbid speech signal separ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itch is proposed. Under six kinds of noise interference conditions, such as white noise and cocktail party nois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spectral subtraction, the output SNR of the speech separation algorithm is increased by 7.47 dB on average, and the interference noise is effectively suppressed. The separation effect is improved.
【作者单位】: 太原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3011016-1)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11081047)
【分类号】:TN9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镇扬,张子瑜,李想,赵力;听觉场景分析的研究进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1年02期
2 赵鹤鸣,朱美虹,俞一彪,陈雪勤;一种适于计算声场景分析的混叠语音基音检测方法[J];电子学报;2003年01期
3 张磊;刘继芳;项学智;;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混合语音分离[J];计算机工程;2010年14期
4 王雨;林家骏;袁文浩;;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语音增强改进算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5 王珊;许刚;;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语音混叠信号分离[J];计算机工程;2007年18期
6 虞晓,胡光锐,崔玉红;基于CASA简化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7 张学良;刘文举;李鹏;徐波;;改进谐波组织规则的单通道浊语音分离系统[J];声学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健,韩少华,陈红梅,傅丰林;一种基于DSP的语音增强器的设计与实现[J];电声技术;2004年02期
2 黄秀轩,韦岗;基于双基频多带激励分离模型的元音分离[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年10期
3 王雨;林家骏;袁文浩;;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语音增强改进算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王珊;许刚;;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语音混叠信号分离[J];计算机工程;2007年18期
5 王雨;林家骏;袁文浩;陈宁;;基于改进基音跟踪算法的单通道语音分离[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3期
6 吴春;梁正友;;基于聚类的双说话人混合语音分离[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4年04期
7 王雨;林家骏;袁文浩;陈宁;;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改进清音分离方法[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2期
8 包永强,周晓彦,赵力,邹采荣;人耳对于不同频率成分分离知觉的定量分析[J];声学技术;2004年02期
9 赵立恒;汪增福;;基于谐波和能量特征的单声道浊语音分离方法[J];声学学报;2012年02期
10 熊燕;;抗噪声语音识别技术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6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喻耀华;声音增强移动用户界面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章熙春;翘曲离散傅立叶变换算法与语音处理新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
3 宁更新;抗噪声语音识别新技术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
4 王雨;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单通道语音分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5 袁文浩;基于噪声估计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继芳;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混合语音分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2 徐宏;语音盲分离算法及应用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3 汪健;基于空域滤波的语音分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李沙沙;基于振荡神经网络的语音分离算法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年
5 宋岳阳;基于单源欠定语音分离的音乐主旋律提取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6 陈雪勤;基于计算声场景分析的混叠语音分离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7 朱祺;Bark尺度子波变换及其在混叠语音分离中的应用[D];苏州大学;2002年
8 叶斌;语音增强技术在数字通信中的应用[D];东华大学;2006年
9 王恬;语音信号增强与分离算法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10 程百灵;基于Hilbert-Huang变换的语音增强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雪勤,赵鹤鸣,陈小平;基于计算听觉场景分析的强噪声背景下基音检测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3年03期
2 赵鹤鸣,朱美虹,俞一彪,陈雪勤;一种适于计算声场景分析的混叠语音基音检测方法[J];电子学报;2003年01期
3 顾良,刘润生;高性能汉语语音基音周期估计[J];电子学报;1999年01期
4 孟晓辉;肖灵;崔杰;;基于听觉感知模型的多通道语音增强系统[J];计算机工程;2010年13期
5 虞晓,胡光锐,崔玉红;基于CASA简化模型的语音增强算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11期
6 李从清;孙立新;龙东;任晓光;;语音分离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声学技术;2008年05期
7 程俊,张璞,戴善荣,,易克初;小波变换用于信号突变的检测[J];通信学报;1995年03期
8 卢绪刚,陈道文;听觉计算模型在鲁棒性语音识别中的应用[J];声学学报;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开利;基于子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压缩[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2 胡峻辉,王蓓蕾,李晶皎;基于凌阳单片机的语音信号实时采集[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3年04期
3 田丽平;;基于混沌复合映射的语音信号流安全通信仿真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7年02期
4 张达敏;;小波包分析在语音信号压缩中的应用[J];现代机械;2007年06期
5 徐光洁;高清维;许亚男;;微振动语音信号检测的干扰背景分析研究[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9年03期
6 吕钊;吴小培;张超;李密;;卷积噪声环境下语音信号鲁棒特征提取[J];声学学报;2010年04期
7 韩丽娟;;混沌背景下语音信号提取算法的研究[J];电子技术;2010年05期
8 高悦;王改梅;陈砚圃;闵刚;杜佳;;基于差分变换的语音信号压缩感知[J];信号处理;2011年09期
9 徐倩;季云云;;基于最优观测的语音信号压缩感知[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6期
10 刘毅强;刘昱;段继忠;刘亚峰;;压缩感知处理语音信号的性能分析及比较[J];电声技术;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力;曾毓敏;邹采荣;吴镇扬;;基于子空间分析的语音信号寂声语声段识别方法[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2 杜安丽;王茜;余磊;孙洪;;基于小波树结构的语音信号压缩感知恢复算法[A];2010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张云翼;崔杰;肖灵;;一种改进的语音信号去混响算法[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陈韬;莫福源;李昌立;;语音信号的自动分段方法研究[A];第三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5 沙宗先;卢绪刚;秦兵;李吉民;;语音信号的混沌现象研究[A];第四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6 沙宗先;韩俊涛;陈惠鹏;秦兵;;语音信号的混沌现象研究[A];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刘佳;师硕;李锡杰;王旭;;语音信号的分析方法和应用[A];第八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于水源;陈玉东;;语音信号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与语音学特性之间的关系[A];中国声学学会2006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吕苗荣;古德生;彭振斌;;语音信号基本处理单元的选择与应用[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10 高畅;李海峰;马琳;;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语音信号压缩与重构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西安邮电学院 王娜;企业IP电话解决方案探讨[N];通信信息报;2005年
2 成都 史为;红外光语音通信实验[N];电子报;2005年
3 记者 杨柳纯;HYT携手清华大学研发语音信号技术[N];深圳特区报;2009年
4 ;什么是信号分离器?[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5 NMS国际公司供稿;StudioSound:高性能的语音质量[N];通信产业报;2003年
6 陕西 朱亚伟 编译;一款半双工对讲机电路[N];电子报;2012年
7 湖海;美推出一次性手机[N];中国电子报;2002年
8 ;YS-608型学习耳机原理与维修[N];电子报;2002年
9 山东 吕建国;鹦鹉学话、复读两用电路[N];电子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丽芳;语音信号动态特征分析及其可视化的关键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 ;2010年
2 韩志艳;语音信号鲁棒特征提取及可视化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3 刘柏森;基于HHT复杂环境下低信噪比语音检测及增强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金学成;基于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陈为国;实时语音信号处理系统理论和应用[D];浙江大学;2004年
6 谭丽丽;语音信号盲分离算法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1年
7 闫润强;语音信号动力学特性递归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8 覃爱娜;基于非线性理论的汉语语音编码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郭海燕;基于稀疏分解的单通道混合语音分离算法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覃胜;语言学习系统学生终端机的数字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秦;基于声场景分析的混叠语音信号分离[D];苏州大学;2004年
2 牛国君;神经网络方法在语音信号检测中应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3 张健;基于压缩感知的语音信号建模技术的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宋杨洁;基于LabVIEW与MATLAB的语言信号的采集与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赵翠;基于压缩感知的语音信号压缩[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高静;压埋人员呼救语音信号处理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7 吕丽鹏;基于时频分析的语音信号多脊提取算法研究[D];五邑大学;2013年
8 王帅;基于压缩感知的语音信号压缩重构算法研究[D];中北大学;2014年
9 李智海;基于语音信号监测脑疲劳的微电子系统设计与优化[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郭海燕;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信号增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26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26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