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应用诱骗态的光子轨道角动量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1 18:32

  本文选题:轨道角动量 + 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 ; 参考:《信号处理》2014年11期


【摘要】:轨道角动量作为量子信息的一种载体,可应用于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中,来消除发送端和接收端间的基校准。诱骗态技术可以消除量子密钥分发协议采用弱相干光源时易被分裂攻击的缺陷。本文将轨道角动量态、测量设备无关方案和诱骗态方案相结合,设计一种基于高效轨道角动量分离方法的诱骗态光子轨道角动量测量设备无关量子密钥分发协议方案,避免了极化方案中对极化基的依赖性缺陷,提高了密钥速率,本文给出了该方案密钥速率的理论推导,并分别对采用无限个诱骗态和两个诱骗态时该方案密钥速率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基于轨道角动量的MDI-QKD协议方案比极化方案密钥速率更高。
[Abstract]:As a carrier of quantum informatio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device 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protocol to eliminate the base calibration between the transmitter and the receiver. The decoy state technology can eliminate the defects that are easily split when th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protocol uses a weak coherent light source. Combining the scheme with the decoy state scheme, a decoy state photon track angular momentum measurement device independent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protocol is designed based on the high efficient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separation method, which avoids the dependence on the polarization base in the polarization scheme and improves the key rate. This paper gives the theoretical deduction of the key rate of the scheme. The key rate of the scheme is simulated with the infinite decoy state and two decoy state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 the MDI-QKD protocol based on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is higher than the polarization scheme.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信号处理与传输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271238) 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23223110003) 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资助(11KJA510002)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分类号】:TN918;O41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雄华,王伟;量子信息技术浅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2 刘志猛;基于BB84协议的量子密码体制浅析[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彭永刚;SHOR量子算法的原理与模拟的研究[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4 赵义红,李正文,刘永智,何其四;基于波粒二象性的量子光通信系统的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5 熊学仕;付洁;沈柯;;多个控制者参与的量子态受控传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6 廖进昆;侯文婷;刘永智;廖翊韬;代志勇;;量子比特的门操作与共形映照[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7 郭彦青;王晓玲;;量子力学中决定论的恢复[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李飞,赵生妹,郑宝玉;量子神经元特性研究[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4期

9 邹谊,庄镇泉,李斌;基于量子遗传算法的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划分算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4年05期

10 陈皇卿;王剑;张权;;一种新的量子噪声信道仿真算法[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婕;;量子计算机与公钥密码体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七届信息论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冯向华;马轩文;;在大学物理教学中适当渗透前沿应用案例的介绍——在量子物理基础部分加入量子密码术应用案例的尝试[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乔辉;吴斌;盛山锋;陈小余;;量子密码通信中暗计数对误码率的影响[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冯晨旭;焦荣珍;;1550nm升频单光子探测器的特性分析[A];2007年红外探测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栋祥;具突变性对象的量子神经网络突变波函数及权重波函数的分析与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2 汪加梅;关于量子熵的若干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石国芳;量子通信中信息传输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王双;光纤量子密钥分配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谢钦;广义双Jaynes-Cummings模型的纠缠动力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大足;量子安全通信理论及方案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司坤;光场量子态的性质及其耗散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计新;多量子位纠缠态的制备[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9 刘南平;基于计算智能的UWB系统发射与检测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10 李春燕;联合噪声下的量子通信和量子门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孝芳;量子密钥分配仿真及诱骗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田养丽;量子对话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柳莹莹;基于量子进化计算的数据聚类和图像分割[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4 武艳花;基于量子中继的量子直接通讯理论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常俊杰;利用电子束与深紫外光学曝光技术制备悬空掩膜的工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6 龙宗焕;量子信道中量子关联稳定性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邱孟达;q模光场—两原子系统量子场熵的演化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薛丽;基于腔QED的最大纠缠通道的制备和量子克隆[D];温州大学;2011年

9 肖宇;量子广播信道容量与量子LDPC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10 袁倩;自由空间量子密钥分配协议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为什么轨道角动量不能是銈/2?[J];物理学报;1997年05期

2 张丽慧,张占新;电子轨道角动量公式的一种简单推导方法[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刘义东;高春清;李丰;高明伟;;部分相干光的轨道角动量及其谱的分析研究[J];应用光学;2007年04期

4 王瑞霞;徐建波;吴同彩;李平;;阵列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特性[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6期

5 殷勇,朱正和;再论为什么轨道角动量不能是銈/2?[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8年S1期

6 苏志锟;王发强;路轶群;金锐博;梁瑞生;刘颂豪;;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的密码通信方案研究[J];物理学报;2008年05期

7 肖宏波;李楠;;暗中空激光束轨道角动量及光致旋转效应[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8 张逸新;徐建才;司丛芳;王建宇;贾建军;;激光轨道角动量态的湍流倾斜、像散和慧差效应[J];激光技术;2010年06期

9 丁攀峰;蒲继雄;;高斯涡旋光束的动量及轨道角动量与拓扑电荷数的关系及其在自由空间中的传输[J];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3年06期

10 杨帆;王乐;赵生妹;;基于高效轨道角动量态分离方法的复用系统方案研究[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陆亮亮;徐平;钟马林;柏艳飞;祝世宁;;非线性光子晶体中的轨道角动量纠缠[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2 周志远;丁冬生;李岩;史保森;郭光灿;;准相位匹配晶体中轨道角动量光的倍频与干涉[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3 任希锋;郭国平;黄运峰;王志伟;郭光灿;;表面等离子体辅助光传送的空间模特性[A];光子科技创新与产业化——长三角光子科技创新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刘永欣;蒲继雄;;菱形光阑衍射探测涡旋光束的轨道角动量[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5 高路;郑海祥;杨玲;马青玉;;相位编码声涡旋研究[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国承山;韩玉晶;薛冬梅;张燕;;二元多阶螺旋相位板的涡旋谱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巍巍;微米级“光学漩涡光束” 发射器集成阵列面世[N];科技日报;2012年

2 记者 彭德倩;抓不住的光也能成为扳手[N];解放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贺贺;自旋光在非均匀介质中的传播[D];上海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瑞霞;阵列光学涡旋的轨道角动量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永强;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的压缩关联成像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卢雷雷;光学涡旋轨道角动量及其测量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丁建;基于光子轨道角动量纠缠的鬼成像和多址技术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杨秦岭;基于轨道角动量光(子)束的无线激光通信[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吕巍;光束轨道角动量的理论研究和光镊分选细胞的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7 李晓青;涡旋光束轨道角动量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杰;基于光学超晶格的电光效应调控光子角动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沈军峰;光驱动微机械马达实现方式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10 李东华;光与物质间相互作用力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496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496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7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