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28纳米工艺的光通信芯片低功耗物理设计

发布时间:2018-06-26 20:51

  本文选题:超深亚微米 + 模数转换器 ; 参考:《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随着工艺的的发展,当今的片上系统芯片不仅要求有最小的面积,最优的性能,还要有最低的功耗。低功耗设计首先要求有较低的功耗值,这样设备使用时间更长,还要求有较好的电压降值来保证电路的性能。随着台积电28纳米工艺的成熟,现功耗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设计者积极应对这些变化,在设计每个阶段注意细节,挖掘并尝试新方法来最大程度降低功耗。随着工艺的发展,芯片面积和线宽越来越小,功耗密度不断增大,给后端物理设计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首先从物理层次上来分析功耗的结构及产生机理。阐述了伴随工艺的发展,功耗结构比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系统级,代码设计级,综合级的低功耗设计方法学进行研究。对于电路级的低功耗设计,即为物理实现阶段采取的低功耗策略。在第三章中,实现了一款基于28纳米工艺光通信芯片的低功耗物理设计。由于工作频率高达2.7GHz,所以功耗和电压降将会是除了性能之外的一个很大的瓶颈。主要讲述的是模数转换器子系统级的物理设计,阐述整个项目物理实现过程,包括布局规划,电源网络规划,标准单元布局,低功耗时钟树设计,时钟树后优化,绕线,静态时序分析,物理验证。主要阐述芯片在各个流程阶段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最后总结了物理设计中的低功耗策略以及功耗分析结果。通过物理设计,使得高阈值的器件的比例达到85%。漏电功耗降低了35%。电压降也达到最初的预期指标。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on-chip system chips require not only the minimum area, optimal performance, but also the lowest power consumption. Low power design requires a lower power value to en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ircuit. It also requires a better voltage drop to ensu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ircuit. With the maturity of TSMC 28 nanotechnology, the current power structure has changed, which requires designers to actively deal with these changes, pay attention to details in each stage of design, mining and try new methods to minimize power consump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chip area and linewidth are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and the power density is increasing, which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to the backend physical designers. Firstly, the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power consumption are analyzed from the physical leve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ratio of power consumption structure is changed. On this basis, the system-level, code design-level, integrated-level low-power design methodology is studied. For low power design at circuit level, a low power strategy is adopted for the physical implementation phase. In chapter 3, a low power physical design based on 28 nm optical communication chip is implemented. Because the operating frequency is as high as 2.7 GHz, power consumption and voltage drop will be a major bottleneck in addition to performance.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hysical design of the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sub-system, including layout planning, power network planning, standard cell layout, low-power clock tree design, post-clock tree optimization, winding, and so on. Static timing analysis, physical verifi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each stage of the chip process, as well as the solution. Finally, the low power strategy and power analysis results in physical design are summarized. By physical design, the proportion of devices with high threshold reaches 85. Leakage power consumption is reduced by 35. The voltage drop also meets the initial expected target.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29.1;TN4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磊;孙丰刚;柳平增;孙赛赛;;芯片层次化物理设计中的时序预算及时序收敛[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1年10期

2 杨洪艳;牛伟;吴武臣;;无线火灾监测系统中微处理器芯片的物理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16期

3 JIM MARTENS,王正华;EDA工具:物理设计的再利用改进了线路板的设计[J];今日电子;1999年08期

4 赵继业;杨旭;;纳米级工艺对物理设计的影响[J];中国集成电路;2008年08期

5 郑峗,刘伟平;深亚微米物理设计的挑战与方法[J];中国集成电路;2004年06期

6 唐有情;;纳米级工艺下系统级芯片的物理设计[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7 周强,蔡琪,洪先龙,蔡懿慈;PhyD-XML:VLSI物理设计数据标记语言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3年07期

8 黎铁军,宋廷强,李思昆;一种基于组的时序驱动布局规划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年09期

9 王伟;刘成;侯立刚;张健;吴武臣;;光栅测量系统芯片后端物理设计与实现[J];微电子学;2007年04期

10 孟少鹏;马强;;电源关断技术在导航芯片的物理设计实现[J];中国集成电路;201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力轲;游定山;杨佳;元国军;沈华;;集合通信芯片物理设计阶段的验证方法[A];第十五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一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A辑)[C];2011年

2 熊旭亚;李忠良;缪正强;;西安脉冲堆参数查询软件物理设计[A];全国第六届核仪器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夏婷婷;赵振宇;陈吉华;孙秀秀;莫凡;;一种基于预布局的时序优化方法[A];第十六届计算机工程与工艺年会暨第二届微处理器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邢士林;徐克尊;凤任飞;武淑兰;;一个高分辨快电子能量损失谱仪供电系统的物理设计和应用[A];第7届全国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一)[C];1994年

5 代志勇;文龙;邓建军;章林文;丁伯南;;神龙Ⅰ直线感应加速器多功能腔物理设计[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胡伟武;“龙芯”的成长日记[N];人民日报;2004年

2 胡伟武;龙芯1号研发纪事[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康;VLSI物理设计中布局及有约束的布局优化[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南国芳;VLSI物理设计中关键问题求解的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吕冬明;基于自主嵌入式处理器的半自定制物理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磊;1.2GHz阵列存储体物理设计优化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2 沈良伟;基于28纳米工艺的光通信芯片低功耗物理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孔昕;YAK SOC芯片的物理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4 郭欢;高师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周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物理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杨哲;多核并行网络处理器物理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付浪;GHz DDS SOC芯片的高速低功耗物理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杨炳君;基于32nm高性能微处理器向量控制部件的物理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喻建军;基于40nm工艺芯片物理设计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杨可军;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713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0713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8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