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一种基于流处理框架的可重构分簇式分组密码处理结构模型

发布时间:2018-07-10 18:17

  本文选题:分组密码 + 可重构 ; 参考:《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2期


【摘要】:可重构密码处理结构是一种面向信息安全处理的新型体系结构,但具有吞吐量和利用率不足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流处理框架的阵列结构可重构分组密码处理模型(Stream based Reconfigurable Clustered block Cipher Processing Array,S-RCCPA)。针对分组密码算法特点,采用粗粒度可重构功能单元、基于Crossbar的分级互连网络、分布式密钥池存储结构以及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重构方式,支持密码处理路径的动态重组,以不同并行度的虚拟流水线执行密码任务。对典型分组密码算法的适配结果表明,在0.18 mm CMOS工艺下,依据所适配算法结构的不同,规模为4×1的S-RCCPA模型的典型分组密码处理性能可达其它架构的5.28~47.84倍。
[Abstract]:Reconfigurable cryptographic processing architecture is a new architecture for information security processing, but it has the problems of low throughput and low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a Stream based Reconfigurable clustered block Cipher processing (CCPA) based on stream processing framework is proposed.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ock cipher algorithm, coarse-grained reconfigurable function unit, hierarchical interconnection network based on crossbar, distributed key pool storage structure and static and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are adopted to support dynamic reconfiguration of cryptographic processing path. Perform cryptographic tasks with virtual pipelining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parallelism. The adaptation results for typical block cipher algorithms show that the typical block cipher processing performance of the 4 脳 1 S-RCCPA model in 0.18mm CMOS technology is 47.84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other architectures.
【作者单位】: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2009AA012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302107)资助课题
【分类号】:TN91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孟涛;戴紫彬;;分组密码处理器的可重构分簇式架构[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2期

2 宋奂寰;王树宗;邵利兵;;基于可重构计算技术的ASIP设计与实现[J];舰船科学技术;2012年05期

3 杨晓辉;戴紫彬;张永福;;可重构分组密码处理结构模型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06期

4 李可长;;基于FPGA可重构快速密码芯片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7期

5 李可长;;粒度可配置的密码算法重构单元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年03期

6 何乃味;;分组密码算法的可重构设计模型与结构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朱敏;刘雷波;尹首一;陈英杰;魏少军;;面向对称密码领域的可重构阵列设计[J];微电子学;2012年06期

8 何乃味;;基于模块划分的可重构分组密码芯片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吴武飞;王奕;李仁发;;可重构Keccak算法设计及FPGA实现[J];计算机应用;2012年03期

2 李可长;;基于FPGA可重构快速密码芯片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年07期

3 李可长;;粒度可配置的密码算法重构单元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2年03期

4 李可长;;基于FPGA可重构设计中资源动态分配算法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何乃味;;分组密码算法的可重构设计模型与结构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6 李校南;王雪瑞;戴紫彬;纪祥君;;可重构分簇式分组密码处理架构[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4年01期

7 何乃味;;基于模块划分的可重构分组密码芯片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宏志;对称密码算法簇设计及其仿真[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严明;面向领域应用的异构多核SoC系统结构设计与优化[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3 方湘艳;面向网络安全的支撑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褚有睿;基于可重构密码处理的IPSec VPN网关研究与设计[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张伟平;基于SOPC的可重构加/解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苏东;刘雷波;魏少军;;基于循环映射的可重构处理器设计[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2 盛荣菊;马建伟;;人工神经网络FPGA硬件实现的研究进展[J];电气自动化;2009年05期

3 刘全果;戴紫彬;;可重构分组密码处理结构的研究与设计[J];电子技术;2008年05期

4 杨晓辉;戴紫彬;;一种基于FPGA的可重构密码芯片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6年08期

5 孟涛;戴紫彬;;可重构S盒运算单元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7年05期

6 翁颖方;徐德民;苗胜;;动态部分可重构方法在SDRAM控制器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4期

7 董刚;杨海钢;;FPGA芯片内部可重构配置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10期

8 高娜娜;李占才;王沁;;一种可重构体系结构用于高速实现DES、3DES和AES[J];电子学报;2006年08期

9 于苏东;刘雷波;尹首一;魏少军;;嵌入式粗颗粒度可重构处理器的软硬件协同设计流程[J];电子学报;2009年05期

10 孟涛;戴紫彬;;分组密码处理器的可重构分簇式架构[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君;专用指令集处理器(ASIP)体系结构设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2 施冬材;基于对等网络的语义发布/订阅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孙康;可重构计算相关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晓辉;面向分组密码处理的可重构设计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军,张友纯,薛思清;分组密码工作模式发展动态及简评[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3年02期

2 王鹏;冯登国;;TAE模式的分析和改进[J];软件学报;2006年02期

3 李文莉;杜丽英;;分组密码中线性映射硬件的优化设计[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4 温凤桐;吴文玲;温巧燕;;一个优化的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6年06期

5 成旭;赵学民;;一种基于前馈网络的分组密码体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01期

6 龙敏;丘水生;;基于四维混沌猫映射分组密码的设计与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7年32期

7 李伟博;解永宏;胡磊;;分组密码S盒的代数方程[J];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年04期

8 陈华;冯登国;范丽敏;;一种关于分组密码的新的统计检测方法[J];计算机学报;2009年04期

9 谢永宏;;分组密码S盒的可重构设计方案[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9年09期

10 杨晓辉;戴紫彬;张永福;;可重构分组密码处理结构模型研究与设计[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娜;陈卫红;;AES的安全性分析[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范淑琴;韩文报;;混合型加密协议[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九项措施保护WLAN[N];网络世界;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豫濮;分组密码的设计与安全性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2 温凤桐;分组密码工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3 唐国坪;混沌分组密码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刘志强;分组密码的线性类分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李瑞林;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张文涛;分组密码的分析与设计[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4年

7 张美玲;分组密码分析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学远;基于分组密码的消息认证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9 谷大武;分组密码理论与某些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10 陈杰;分组密码的分析技术[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晓丽;分组密码的加密认证工作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袁悦;基于分组密码的消息完整性认证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贵州大学;2008年

3 王娟;混沌分组密码的设计与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郑东;可重构分组密码处理系统实现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陶涛;基于混沌的分组密码S盒研究与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杨子江;分组密码的设计分析及其关键技术的应用[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旋;分组密码的设计与分析[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8 李强;分组密码设计中的纠错码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9 林德敬;基于变结构的分组密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D];福州大学;2003年

10 刘景伟;分组密码中关键问题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142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142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7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