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战效果的雷达对抗仿真方法研究
[Abstract]:Aiming at the shortage of reality of radar countermeasure simulation at present, the research on P display simulation of alert radar based on actual combat effect i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simulation model of radar countermeasure, the simulation methods of clutter jamming, false target deception jamming, narrowband and wideband suppression jamming, radar anti-jamming and so on ar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and verifies several difficult problems related to the actual combat effect such as the jamming intensity and the influence of jamming environment on radar detection range, and puts forward a solution.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can simulate the radar countermeasure environment more vividly an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project of warship combat simulation training system, which can satisfy the radar countermeasure training effect under actual combat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舰炮系;
【分类号】:TN97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兰英;;关于雷达对抗情报侦察信号处理概论[J];电子对抗;1997年02期
2 刘划东,张琳,张东洋,刘胜;雷达对抗系统隐身技术探析[J];雷达与对抗;2002年03期
3 叶涛;王旭赢;周江;;一种雷达对抗阵地选择的辅助决策模型[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8年02期
4 余辉;李应升;曹轶利;陈玉斌;;雷达对抗指挥控制系统仿真试验[J];舰船电子对抗;2008年04期
5 刘建林;顾明超;;基于数字信道化输出的改进式DRFM设计[J];舰船电子对抗;2011年02期
6 曲长文;应用对策论研究雷达对抗的实例[J];电子对抗技术;1994年05期
7 淦元柳;;雷达无源干扰技术的发展现状[J];电子对抗;2001年05期
8 付伟;侯振宁;;雷达无源干扰的实战应用及其战术原理[J];中国雷达;2000年04期
9 黄绍年;;冲击雷达及其侦察手段探讨[J];电子对抗;2003年01期
10 赵严冰;申浩;刘相利;;舰载ESM设备的作战环境适应性分析[J];舰船电子对抗;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可心;刘彬斌;;雷达对抗发展趋势刍议[A];2006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一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杨帆;;雷达有源诱饵干扰原理及军事应用前景[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段文义;李舰;徐彦明;;基于分布交互仿真技术的电磁环境仿真框架及实现[A];2007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鲁溟峰;单涛;陶然;;信息对抗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葛利嘉;;通信对抗与反对抗的技术现状及其发展趋势[A];四川省通信学会一九九三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3年
6 刘峰;龙腾;曾涛;;一种半实物雷达仿真系统硬件体系结构设计和应用[A];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06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俊;;基于HLA的电子对抗仿真系统设计[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8 莫世禹;;现代战争军事通信对抗技术[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通信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邓代海;陈良勇;陈文汉;;数字化战场通信对抗的发展趋势[A];四川省通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二)[C];2006年
10 董印权;马晓龙;安树林;;电子战装备仿真试验系统数据传输的实现方案[A];'2000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锡祥;回忆过去 展望未来[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2 毛敬雄邋本报记者 钱晓虎;让人才“大器早成”[N];解放军报;2007年
3 刘亚迅邋代勇;科学管理提升训练含金量[N];科技日报;2008年
4 ;瞄准未来战场需求提高打赢能力[N];解放军报;2003年
5 楚军;21世纪的德国陆军炮兵[N];中国国防报;2003年
6 刘凤喜 韩兴宝 李洪洲;未来“魔法战争”更加异彩纷呈[N];解放军报;2006年
7 孙文博;航天电子配套战略发展论坛召开[N];中国电子报;2005年
8 毛敬雄邋梁艳蕊 高春占;飞兵走马于无形战场[N];光明日报;2008年
9 马国武 彭兵根 本报记者 孙兆秋;“电磁蓝军”改变了谁[N];解放军报;2010年
10 罗文义、特约记者 钟友国;广州军区某部挺进陌生地域练战法[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煜;对逆合成孔径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2 朱燕;SAR-GMTI雷达干扰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余志斌;基于脉内特征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4 张葛祥;雷达辐射源信号智能识别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5 张伟;雷达系统仿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雷;雷达对抗效能评估系统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永顺;复杂电磁环境下基于博弈论的机载雷达对抗仿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王忠林;数字储频的应用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孙琪;基于HLA的雷达对抗系统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黎晓春;基于DBF的雷达有源相控阵天线[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宋道军;综合电子战环境下的雷达对抗作战效能分析及仿真[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7 张俊杰;机载雷达抗干扰技术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苏波;基于Ad Hoc的地面雷达对抗协同作战网络及其路由协议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9 欧阳小安;对多威胁信号的干扰功率管理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晁磊;基于雷达对抗研究的电子对抗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69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169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