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极化相控阵雷达单脉冲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4 08:12
【摘要】:针对极化相控阵雷达研究了单脉冲技术,提出了极化融合单脉冲算法和极化匹配单脉冲算法,可以同时测量目标角度与回波极化状态。通过仿真研究了两种算法的测角性能以及极化矢量估计性能。研究表明:两者测角性能和极化矢量估计性能几乎完全相同,测角性能与回波的极化状态无关,并且均优于单极化相控阵雷达。
[Abstract]:Single pulse technique is studied for polarimetric phased array radar. Polarization fusion single pulse algorithm and polarization matching single pulse algorithm are proposed, which can simultaneously measure target angle and echo polarization state. The angular performance and polarization vector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two algorithms are studied by simu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angle measurement and polarization vector estimation are almost the same. The performance of angle measurement is independent of the polarization state of echo and is superior to that of single polarization phased array radar.
【作者单位】: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
【分类号】:TN958.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胡体玲;李兴国;;单脉冲探测技术的发展综述[J];现代雷达;2006年12期

2 徐振海;黄艳刚;熊子源;肖顺平;;阵列雷达单脉冲与极大似然估计的一致性[J];现代雷达;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卢福刚;;导引头指向角误差研究[J];兵工学报;2009年03期

2 崔嵬;朱新国;沈清;;一种新的三阶距离跟踪环参数设计算法[J];兵工学报;2010年06期

3 马振球;崔嵬;;相位和差单脉冲雷达测角性能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4 徐友根;刘志文;;广义信号子空间拟合角度-极化联合估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5 齐兴龙;田润澜;王春雨;;机载雷达天线空域稳定测试系统的设计[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马百双;刘昌锦;;炮口初速度测量方法综述[J];四川兵工学报;2011年08期

7 常志彬;袁诚宏;刘峻;;船载测量雷达稳定回路作用分析[J];电讯技术;2008年05期

8 周新良;;计算机辅助跟踪技术在单脉冲跟踪伺服系统中的实现与仿真[J];电讯技术;2008年06期

9 张晓明;陈禾;仲顺安;;脉冲多普勒小型数字化中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实现[J];电讯技术;2008年11期

10 王文民;曹伟;苏宏艳;;基于幅度加权几何中心法的毫米波高分辨雷达角跟踪技术[J];电讯技术;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王雁;张迎滨;;船载精密跟踪测量雷达结构设计要求和特点[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凤建广;钱卫平;;旋转飞行器的应答机天线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3 彭炜;何国瑜;王正鹏;;一种L/LS/S波段宽带自跟踪馈源系统[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徐友根;马静艳;刘志文;;残缺矢量阵列波前畸变信号波达方向估计[A];全国第五届信号和智能信息处理与应用学术会议专刊(第一册)[C];2011年

5 康学海;王双平;;高数据速率“动中通”移动卫星通信终端天线的基本设计与指标说明[A];200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07年

6 郁涛;;短基线三站对沿双曲线下滑目标的测高误差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梁;箔条干扰的特性与雷达抗箔条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立国;近场源参数估计算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杨彦炯;阵列天线与毫米波紧缩场天线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也;弹道目标实时跟踪的稳健高精度融合滤波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陈璇;复合制导武器系统战技指标的融合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饶彬;对抗条件下弹道目标的雷达跟踪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祝依龙;特征辅助的目标机动检测技术[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肖立;窄带雷达体制下弹道中段目标微动参数估计[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9 文忠;雷达信号时空多参量估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江朝抒;机载相控阵雷达地面低速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伟;Ka波段圆极化单脉冲天线[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游娜;电磁矢量传感器取向误差校正和干扰抑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扬;测控单站多星和差多波束测角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杨亚洁;相控阵机载火控雷达系统建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金留念;无源定位中时延估计方法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畅;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正交多相码波形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孔晓丹;单脉冲跟踪雷达跟踪测量技术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8 朱利超;某二次雷达信号处理模块算法分析及硬件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周琦;两维数字阵列雷达DBF控制及其电路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段继岗;舰载跟踪雷达二自由度数字伺服系统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振球;崔嵬;;相位和差单脉冲雷达测角性能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8期

2 龙腾,毛二可,何佩琨;调频步进雷达信号分析与处理[J];电子学报;1998年12期

3 蒋楠稚,王毛路,李少洪,毛士艺;频率步进脉冲距离高分辨一维成像速度补偿分析[J];电子科学学刊;1999年05期

4 李海英,杨汝良;径向速度对频率步进雷达目标距离像影响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5期

5 李德纯;发展中的空空导弹雷达主动导引头[J];航空兵器;1994年02期

6 沈心雄;导引头天线的研究方向[J];上海航天;1995年03期

7 郑学合;几种宽带雷达导引头信号的分析[J];现代防御技术;1998年01期

8 马长征,,张守宏;超分辨在单脉冲雷达三维成像中的应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牛宝君,李延波;二维相控阵单脉冲跟踪测角方法的研究与应用[J];现代雷达;2003年05期

10 胡体玲;李兴国;;单脉冲探测技术的发展综述[J];现代雷达;2006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盛卫星,方大纲,庄菁;相控阵雷达反演口径分布中的误差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00年02期

2 刘兆磊,王荫槐;机载相控阵火控雷达时间资源调度技术[J];现代雷达;2001年S1期

3 吴曼青,王炎,靳学明;收发全数字波束形成相控阵雷达关键技术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1年04期

4 陆林根;相控阵雷达“烧穿”距离的计算[J];航天电子对抗;2001年06期

5 谢建华;相控阵雷达技术及其在防空系统中的应用[J];战术导弹技术;2001年01期

6 傅强;相控阵雷达光轴的标定与校准[J];火控雷达技术;2002年02期

7 柯边;未来战舰将使用双波段相控阵雷达[J];航天电子对抗;2002年06期

8 张光义,刘兆磊,赵玉洁;工作方式对相控阵雷达作用距离的影响[J];现代雷达;2003年05期

9 邱国华,史国庆;相控阵雷达中实时雷达控制的设计方法[J];现代雷达;2003年06期

10 方有培;机载相控阵雷达的现状及其对抗[J];航天电子对抗;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蔡庆宇;;相控阵雷达搜索的优化方法[A];四川省电子学会雷达与火控、电子线路与系统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1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王帆;赵锋;肖顺平;;防空反导相控阵雷达数据处理建模仿真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季明刚;张友益;;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资源综合调度算法研究[A];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杨非;牛长流;臧淼;;相控阵雷达的信号识别分析[A];2007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二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吴在东;肖海红;;二维相控阵雷达模块化结构设计与实现[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王义春;朱旗;龚晨;;锥体共形相控阵波束控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7 陶晓瑛;钟剑锋;;相控阵雷达天线阵面密封设计研究[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8 李学林;项鑫;黄广炎;冯顺山;;钨球破片对相控阵雷达典型部件的侵彻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冲击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牛岩;刘洪;吴海东;;对某相控阵雷达的脉冲卷积干扰效果分析与仿真[A];2014第二届中国指挥控制大会论文集(上)[C];2014年

10 马利华;;大型相控阵雷达天线罩结构设计[A];2008年电子机械与微波结构工艺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海琳 刘江平 宋丽娟;现代海战防空“千里眼”:舰载相控阵雷达[N];解放军报;2005年

2 伍冀陆;“阵风”的新RBE2雷达[N];中国国防报;2011年

3 楼宏高 口述 吴天 袁强 整理;说说我掌控的“相控阵”[N];中国国防报;2011年

4 吴腾奇;漫谈相控阵雷达技术[N];中国国防报;2014年

5 本报特约撰稿 亦天;《汉和》:歼-10“雷达革命”[N];中国国防报;2012年

6 水生;为什么相控阵雷达天线不用转动?[N];中国国防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郑莹莹;电子科大打造智能“车联网”世界[N];成都日报;2014年

8 巴丁;建造信息化航母:国防科技面临的新挑战[N];学习时报;2011年

9 刘江平 刘建安;扫视海空的“神眼”[N];解放军报;2001年

10 晓金;“戈”号航母简介[N];中国船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建斌;相控阵雷达资源优化管理的理论与方法[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2 周文辉;相控阵雷达及组网跟踪系统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3 程婷;相控阵雷达自适应资源管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江朝抒;机载相控阵雷达地面低速动目标检测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丁霄;基于方向图可重构技术的相控阵大角度扫描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何俊;相控阵馈电网络中的无源器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张忠传;毫米波宽带相控阵数字单脉冲雷达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伍洋;射电望远镜天线相控阵馈源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廖羽宇;统计MIMO雷达检测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10 何茜;MIMO雷达检测与估计理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鸿;光控相控阵雷达用光纤延迟技术[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源;相控阵雷达系统仿真及干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倩;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跟踪及调度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毛依娜;相控阵雷达在跟踪模式下的资源管理及任务调度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文新;相控阵雷达冷却系统的均匀送风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罗佳;相控阵雷达系统建模仿真与模型校验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7 傅其祥;相控阵雷达仿真系统加速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8 王峰;相控阵雷达资源自适应调度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9 殷成志;数字相控阵雷达多目标及环境模拟系统[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10 侯泽欣;多功能相控阵雷达资源调度理论与方法研究[D];中国舰船研究院;2013年



本文编号:22001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2001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