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高斯量子密钥分发数据协调的性能优化

发布时间:2018-09-04 10:47
【摘要】:针对高斯量子密钥分发的数据协调问题,对高斯连续变量进行了最优量化,实现了Alice和Bob之间的互信息量最大。在分层错误校正(SEC)协议和多电平编码/多级解码(MLC/MSD)协议的基础上,各级码流采用了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进行错误校正,并推出了一次硬信息级间迭代更新公式参与MSD译码算法。算法实现中使用双向十字链表方式存贮LDPC码的稀疏矩阵H,并用C语言实现整个数据协调过程,极大地降低了空间复杂度,提高了协调速度。实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信道信噪比4.9dB以上实现2×105个连续变量序列的可靠协调,协调效率达91.71%,在2.4GHz CPU,32G内存服务器平台上的协调速度可达7262bit/s。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data coordination of Gao Si's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the optimal quantization of Gao Si continuous variable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maximum amount of mutual information between Alice and Bob is realized. Based on the layered error correction (SEC) protocol and the multilevel coding / multilevel decoding (MLC/MSD) protocol, the 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LDPC) code is used for error correction in all levels of bitstreams, and an iterative update formula between hard information levels is propos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MSD decoding algorith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algorithm, the sparse matrix H of LDPC code is stored by two-way cross linked list, and the whole process of data coordination is realized by C language, which greatly reduces the space complexity and improves the speed of coordin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algorithm can achieve reliable coordination of 2 脳 105 continuous variable sequences above channel SNR 4.9dB. The coordination efficiency is 91.71, and the coordination speed on 2.4GHz CPU,32G memory server platform can reach 7262 bits / s.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基金】: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KF201003)
【分类号】:O431.2;TN9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帅;王金东;钟平平;魏正军;刘颂豪;;时间抖动对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量子误码率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2 彭X墀;贾晓军;苏晓龙;谢常德;;连续变量量子态的光学操控[J];光学学报;2011年09期

3 赵顾颢;赵尚弘;幺周石;蒙文;王翔;朱子行;刘丰;;大气导致的脉冲展宽对星载量子密钥分发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4 逯志欣;于丽;李康;刘炳灿;林建桂;焦荣珍;杨伯君;;基于逆向协调的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数据协调[J];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年11期

5 白增亮;王旭阳;杜鹏燕;李永民;;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的数据逆向协调[J];量子光学学报;2012年01期

6 郭大波;张宁;刘纲;;基于Turbo码的量子高斯密钥分发的数据协调[J];量子光学学报;2013年01期

7 郭大波;刘纲;张宁;蔡虹;;量子高斯密钥分发的逆向数据协调[J];量子光学学报;2013年03期

8 宋汉冲;龚黎华;周南润;;基于量子远程通信的连续变量量子确定性密钥分配协议[J];物理学报;2012年1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亚平;郝树宏;苏晓龙;谢常德;;连续变量六组份和八组份星型Cluster纠缠态光场产生系统[J];光学学报;2012年06期

2 冀炜邦;万金银;成华东;刘亮;;可扩展的用于量子信息处理的刻槽平面离子芯片设计[J];光学学报;2012年07期

3 冀炜邦;成华东;刘亮;;平面刻槽离子阱的热噪声引起的离子加热研究[J];光学学报;2012年10期

4 赵顾颢;赵尚弘;幺周石;蒙文;王翔;朱子行;刘丰;;大气导致的脉冲展宽对星载量子密钥分发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2年11期

5 王飞;肖明;;非绝热消除条件下输出边频量子关联[J];光学学报;2012年12期

6 曹亚梅;聂敏;刘晓慧;;量子信令的偏振态差分相位编码方案及仿真[J];光子学报;2013年06期

7 贾晓军;段志园;闫智辉;;连续变量纠缠增强对实验参量的依赖关系[J];光学学报;2013年02期

8 冯川;萨楚尔夫;李红星;;多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原子与Glauber-Lachs场态相互作用的量子纠缠[J];光学学报;2013年05期

9 廖庆洪;刘晔;贾书磊;;单光子和双光子Jaynes-Cummings模型中原子间纠缠突然死亡的研究[J];中国激光;2012年06期

10 程磊;陆鸢;曾贵华;;嵌入式Linux环境下的量子密钥协商系统开发[J];量子光学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明明;量子多方保密通信中若干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杜鹏燕;量子密钥分发私密放大的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2 刘纲;基于LDPC的量子高斯密钥数据协调方案设计[D];山西大学;2013年

3 戴峤;基于有噪私密信道的物理层密钥分发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4 冯川;多光子过程中Glauber-Lachs态光场与原子相互作用的量子特性[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纯毅;杨华民;姜会林;佟首峰;范静涛;韩成;;激光脉冲云层传输时间扩展与信道均衡[J];兵工学报;2008年11期

2 陆红强;赵卫;谢小平;;大气湍流和色散导致脉冲展宽的分析比较[J];兵工学报;2011年04期

3 陈彦;邓科;胡渝;;光纤耦合对量子密钥分配系统光子探测的影响[J];光学学报;2007年08期

4 韩宝彬;裴昌幸;刘丹;;磁光效应对量子相位编码系统的影响分析[J];光学学报;2010年11期

5 魏正军;李华锃;王金东;刘颂豪;;基于萨尼亚克光纤干涉仪的相位调制器半波电压的测量方法[J];光学学报;2011年06期

6 陈帅;王金东;钟平平;魏正军;刘颂豪;;时间抖动对相位编码量子密钥分发系统量子误码率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1年07期

7 裴昌幸;韩宝彬;赵楠;刘丹;阎毅;;光纤信道压力作用下量子密钥分发误码率建模与仿真[J];光子学报;2009年02期

8 方俊彬;廖常俊;魏正军;刘小宝;王金东;刘颂豪;;超短光脉冲波形对门模单光子探测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9年09期

9 韩燕;强希文;冯建伟;盛良;胡月宏;宗飞;李岩;;大气折射率高度分布模式及其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9年02期

10 ;Multiple stochastic paths scheme on partially-trusted relay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network[J];Science in China(Series F:Information Sciences);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锐;朱玉兰;聂义友;黄亦斌;;不完全依赖仲裁的量子签名协议[J];量子电子学报;2009年04期

2 ;量子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7年01期

3 ;量子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2期

4 金星日,张英俏,李岩,张寿;Tavis-Cummings模型中Stark移位对三体纠缠量的影响(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05年05期

5 李英;;振幅相干态的量子相位密度分布[J];商洛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詹孝贵;张登玉;高峰;唐世清;谢利军;;可控传送两qubit系统任意量子态的方案[J];量子电子学报;2009年01期

7 陶蕊;郑小虎;曹卓良;;用约瑟夫森结量子比特制备簇态(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09年05期

8 周建;杨名;;基于弱Kerr非线性相互作用的近乎确定性可控量子隐形传态(英文)[J];量子电子学报;2011年03期

9 王育竹;量子光学的新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年02期

10 ;量子光学[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先明;朱佩平;查新未;艾尔肯·斯迪克;;梯-型三能级系统中自发辐射的量子相干控制[A];第十三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悦科;张桂明;高云峰;;Kerr效应对原子与双模场Raman相互作用模型腔场谱的影响[A];第十三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翟泽辉;王少凯;李永明;王海波;郜江瑞;谢常德;彭X墀;;二次谐波过程反射场的纠缠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4 赵一广;张宇生;黄显玲;焦鹏飞;;平面微腔半导体激光器的横模控制[A];第三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1997年

5 王旭阳;白增亮;杜鹏燕;李永民;彭X墀;;30公里四态分离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6 李洪才;林秀;;实现控制非门和隐形传输的一种方法[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会务组;李洪才;;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纪要[A];第十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论文论文集[C];2002年

8 ;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在四川都江堰市胜利召开[A];第十一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张卫平;区泽宇;陈丽清;;基于相干原子系综的量子光学实验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林秀;李洪才;;通过操作控制原子的发射性质[A];2002年中国光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何健;量子光学的春天[N];江苏科技报;2005年

2 ;走进光的微观世界[N];科技日报;2006年

3 王海滨;山西跻身量子光学研究第一梯队[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4 ;与绚丽的光线打交道[N];科技日报;2006年

5 通讯员 杨保国邋记者 李陈续;我科学家率先实现量子容失编码[N];光明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何锦惠;光电交响中的美丽音符[N];科学导报;2006年

7 黄辛;我国量子信息技术取得新进展[N];上海科技报;2008年

8 刘霞;新技术首次将光场转化为机械振动[N];科技日报;2010年

9 胡胜友邋记者 吴长锋;我学者率先实现高精度量子相位测量[N];科技日报;2008年

10 本报驻美国记者 王如君;引人关注的“超光速”现象[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涛;高速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电子学[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康国栋;基于多路径系统的量子密钥分发与量子信息传输[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洋;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系统的相关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孙茂珠;双路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协议的安全性分析[D];北京大学;2013年

5 王旭阳;全光纤四态分离调制连续变量量子密钥分发[D];山西大学;2013年

6 任e,

本文编号:22218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2218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bd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