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联惯性导航系统误差工程化分析方法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easonably selecting inertial sensor when designing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a method of error analysis for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the error model of the system under different working conditions is established. The method of selecting gyroscope and accelerometer when the time of pure inertial navigation is less than 2 minutes and the error of position is less than 100 m is given when the strapdown inertial navigation system is designed.
【作者单位】: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分类号】:TN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小跃;杨功流;张春熹;;三轴一体光纤陀螺高精度标定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2 严恭敏;秦永元;卫育新;张立川;徐德民;严卫生;;一种适用于SINS动基座初始对准的新算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9年03期
3 康臻;郭栓运;马忠孝;张琬琳;;基于QMEMS陀螺的自适应滤波方法研究[J];应用光学;2011年03期
4 张志鑫;夏金桥;蔡春龙;;光纤陀螺标度因数分段标定的工程实现[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08年01期
5 龙兴武;于旭东;张鹏飞;王宇;汤建勋;;激光陀螺单轴旋转惯性导航系统[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0年02期
6 翁海娜;姚琪;胡小毛;;舰船单轴旋转激光捷联惯导系统动态初始对准[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7 吴枫;秦永元;成研;;基于GPS的弹载捷联惯导动基座传递对准技术[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敖宏奎;王宏力;侯青剑;孙渊;;弹道导弹轨迹发生器的设计[J];兵工自动化;2007年08期
2 曹立佳;颜诗源;张胜修;;基于Simulink的巡航导弹INS/CPS组合导航仿真[J];兵工自动化;2007年12期
3 丁涛;赵忠;;捷联惯导系统的误差角关系与推导[J];兵工自动化;2007年12期
4 黄雪妮;赵忠;杨利兰;;游移方位激光捷联惯导系统传递对准方法[J];兵工自动化;2011年05期
5 韩永根;;一种惯性导航与瞄准线稳定组合的陀螺平台设计[J];兵工学报;2009年02期
6 李遗;李召;刘军晨;;近程导弹瞄准线转动角速度预测模型及误差分析[J];兵工学报;2009年11期
7 刘明雍;胡俊伟;李闻白;;一种基于改进无迹卡尔曼滤波的自主水下航行器组合导航方法研究[J];兵工学报;2011年02期
8 苏中;付国栋;;滚转弹的姿态解算研究[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王超;郝静如;李启光;;一种基于DSP和多传感器稳定平台的设计[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杨鹏;李擎;;LS-SVM在捷联惯导系统初始对准的应用[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恭敏;严卫生;徐德民;;逆向导航算法及其在捷联罗经动基座初始对准中的应用[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张泽;段广仁;;超定条件下基于星敏感器的姿态确定[A];第二十七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尚松田;邓志红;付梦印;王瑞涛;莫凡;;单轴旋转调制对光纤陀螺惯导系统精度的影响分析[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高伟熙;缪玲娟;沈军;;一种分段快速捷联惯导静基座自对准新方法[A];第二十九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贾建芳;;低成本MIMU/GPS组合导航系统的序贯滤波技术[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A卷[C];2011年
6 郝士林;郝小宁;;坐标转换误差对武器系统目标指示精度影响的分析[A];2011年通信与信息技术新进展——第八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刘刚;郭美凤;崔晓伟;张嵘;;GNSS/INS深组合系统实现架构与仿真[A];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S09组合导航与导航新方法[C];2012年
8 张金亮;秦永元;梅春波;;基于MEMS惯性技术的鞋式个人导航系统[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9 赵云旭;赵小明;翁海娜;;一种基于方位信息的微机械 IMU标定方法[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10 梅春波;秦永元;张金亮;;基于MEMS惯性器件的两种水平姿态算法比较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琛;光纤陀螺光路偏振特性及温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凤鸣;重力梯度辅助导航定位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丁国强;惯性导航系统传递对准技术关键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张涛;GPS/SINS超紧密组合导航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张勤拓;机载导弹SINS动基座传递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吴富梅;GNSS/INS组合导航误差补偿与自适应滤波理论的拓展[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7 彭富清;海洋重力辅助导航方法及应用[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8 杨建强;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相关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章大勇;激光雷达/惯性组合导航系统的一致性与最优估计问题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10 刘义;对抗条件下被动雷达制导技术及效能评估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运涛;基于ARM+DSP的捷联航姿系统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苑海静;船用MEMS航姿测量系统算法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马汉增;微惯性组合惯导系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吴岩;微惯性组合惯导系统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孙柏虹;基于MEMS的捷联航姿系统初始对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闫超;超紧SINS/GPS组合导航系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任蕾;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初始对准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何丽芳;光纤陀螺温度控制及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栾厚斌;综合舰桥系统信息集成处理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王磊;硅微航姿系统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琼;谢元平;宋章启;胡永明;;闭环方波调制谐振型光纤陀螺标度因子非线性分析[J];半导体光电;2006年04期
2 王新龙;马闪;;光纤陀螺温度与标度因数非线性建模与补偿[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马建萍;;GPS辅助捷联惯导系统动基座初始对准新方法[J];传感技术学报;2010年11期
4 于飞;翟国富;高伟;李倩;;舰船捷联惯导系统粗对准方法研究[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9年05期
5 王宇;汤建勋;张鹏飞;于旭东;;一种提高激光陀螺惯导系统精度的方法[J];光学技术;2009年03期
6 刘波,李学锋;速率捷联惯导系统陀螺仪误差分段补偿技术研究[J];航天控制;2005年01期
7 陈令刚,刘建业,孙永荣,岳淼;微小型捷联惯导系统解析式对准方法研究[J];航天控制;2005年04期
8 谭红力;黄新生;;GPS/INS组合系统空中对准方法研究[J];航天控制;2006年05期
9 张鹏飞;汤建勋;王宇;于旭东;;TMS320C6713B在船用捷联惯导系统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09年16期
10 贾大玲;李连仲;严卫钢;;基于星敏感器的弹载陀螺工具误差分离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练军想;捷联惯导动基座对准新方法及导航误差抑制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磊;苏伟;陈泉根;;微电容加速度计系统的设计[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7年11期
2 徐叶雷;方勇;;基于MEMS加速度计的车用自动呼救系统[J];传感技术学报;2009年06期
3 ;第一章 第七节[J];强度与环境;1978年02期
4 ;第二章 加速度计的特性[J];强度与环境;1978年02期
5 吴捷 ,管仕钦;加速度计的参数测试与动态综合[J];华南工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6 沈宏甫 ,钟伟麟;一个能从零赫芝起工作的加速度计[J];上海力学;1980年02期
7 沈宏甫 ,钟伟麟 ,王加政 ,王洪兴;差容式加速度计的研制[J];同济大学学报;1981年03期
8 于治会;;关于接点式加速度计使用范围的讨论[J];强度与环境;1983年03期
9 P.Hartemann ,P-L.Meunier ,王一农 ,杨清宗;表面波加速度计[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6年09期
10 于治会;;加速度计设计的新发展[J];强度与环境;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慧丹;沈昱明;赖际舟;;微硅加速度计标定及试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8年
2 索智群;乔东海;;力平衡模拟反馈电容加速度计的研究[A];2010’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及发展[A];惯性技术发展动能发展方向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刘惠兰;林恒;李莉;张春熹;;光学加速度计的技术研究与发展[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钱朋安;;一体化多维加速度计研究的若干问题分析[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宋长福;严小军;韩丰田;郭晓芳;马高印;;硅微静电悬浮加速度计关键技术研究[A];微机电惯性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C];2011年
7 李建飞;薛兵;张俊峰;朱小毅;王晓蕾;;应用于MEMS加速度计的小型恒温系统的实现[A];中国地震学会第14次学术大会专题[C];2012年
8 周泽兵;祝竺;;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六专题论文集[C];2013年
9 薛旭;李丹东;刘国文;万蔡辛;张承亮;;MEMS加速度计工程样机的研制[A];惯性技术发展动态发展方向研讨会文集——新世纪惯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C];2012年
10 张亮;陆秋海;;静电悬浮式电容差分加速度计测量原理与动特性设计[A];第九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包秋红;加速度计测试的加速者[N];中国航空报;2004年
2 唐新培;“黑黢侠”再显神威[N];中国航天报;2012年
3 黄忠魁 付秀娟 本报记者 徐建华;“敏感精灵”助力嫦娥探月[N];中国质量报;2014年
4 唐新培;搬走“三座山” 促成“太空吻”[N];中国航天报;2011年
5 北京弗欧弗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谭薇;MEMS传感器大规模应用指日可待[N];中国电子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蒋玉齐;高量程MEMS加速度计封装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2004年
2 杨杰;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加速度计构型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3 张习文;微小型加速度计的精密装配及影响性能的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4 刘志平;无陀螺捷联惯导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博;基于共振隧穿结构介观压阻效应的纳机电加速度计研究[D];中北大学;2008年
6 刘力;惯性传感器扭摆测试中地面振动和放电金丝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世明;基于离心机的惯性仪表测试方法研究与误差分析[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红革;硅挠性伺服加速度计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2 李园晴;悬丝支承加速度计温度误差建模及补偿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3 王巍;高精度加速度计测量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4 游侠飞;MEMS加速度计温度场及残余应力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5 陆阳;高精度加速度计采集单元的设计及关键器件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席晋;加速度计数据采集与温度补偿技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解启瞻;捷联惯导系统中石英加速度计温漂补偿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庄瑞芬;硅微谐振式加速度计结构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9 李发明;光学加速度计方案的初步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10 韩小菊;声表面波加速度计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238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22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