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弯曲反射面天线卧立转换尺寸偏差分析方法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dimension accuracy calculation of double bending reflector antenna with thousands of rivets, a method of springback analysis of horizontal conversion dimension deviation is proposed: a group of riveting process parameters (rivets and local plate sizes) are expressed by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odel. Material parameters, auxiliary clamping position, rivet upsetting direction, punching displacement rule), th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 is completed, and the inherent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rivet hole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e inherent deformation distribution around the hole has a clear correspondence with the riveting process parameters, and through the spatial interpolation, the inherent deformation and the calculated deformation around the rivet hole are loaded for each rivet hole in the statics finite element code of thin-walled parts. The structure assembly dimension deviation analysis is realized under the action of riveting deformation. The accuracy of the method is verified by the results of the pure dynam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springback effect of assembly dimension deviation caused by gravity and riveting deformation of large size thin-walled parts before and after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transformation is studied.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基金】:某部先进制造技术预先研究(51318010102,51318010103,5131801040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AA040903) 苏州科技发展(SYG201221)资助项目
【分类号】:TN82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恒,宁汝新,唐承统;三维装配尺寸链的自动生成[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2 刘伟东;宁汝新;刘检华;蒋科;;机械装配偏差源及其偏差传递机理分析[J];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3 张志胜;何博侠;史金飞;刘国良;张佳阳;刘樝;;多工步制造过程的变异流研究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珍琦;宁汝新;刘检华;刘伟东;;虚拟环境下导弹舱段连接精度预分析[J];兵工学报;2008年08期
2 季进清;;基于MC(Matching)的车身偏差问题解决方法研究[J];北京汽车;2011年06期
3 ;Automatic generation of assembly dimension chain based on tolerance cell[J];Computer Aided Drafting,Design and Manufacturing;2012年01期
4 Andrzej kawalec;Jerzy Wiktor;Dariusz Ceglarek;;应用有限元法(FEM)验证在直齿轮和斜齿轮内采用ISO和AGMA标准的齿根强度的比较分析[J];传动技术;2007年03期
5 侯欣;李余兵;金隼;胡敏;;概念设计阶段车身装配尺寸链自动建立[J];传动技术;2008年01期
6 唐倩;;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assembly variations for non-rigid parts[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2005年03期
7 戴国洪;张向华;;面向虚拟装配公差建模方法的研究[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Study on quality evaluation model in multi-station assembly processes[J];Engineering Sciences;2008年04期
9 程亚龙;刘晓军;倪中华;刘金锋;;基于差异度的三维尺寸标注自动规范化处理方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10 田本鉴;熊峻江;;非对称疲劳载荷作用铆钉连接件疲劳寿命估算[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矿;满孜郁;熊峻江;;航空金属结构铆钉连接疲劳试验研究[A];2014海峡两岸破坏科学与材料试验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十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勇;基于同步公差设计的概念结构设计优化[D];山东大学;2006年
2 杜世昌;多源多工序加工系统偏差流建模、诊断和控制系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徐旭松;基于新一代GPS的功能公差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4 彭和平;基于新一代GPS框架的公差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古家军;TBC背景下企业高管团队战略决策过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万小金;工件—夹具—刀具系统的几何误差分析与预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周思杭;产品装配质量设计、预测与控制理论、方法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3年
8 刘洋;多维规划的复杂产品模块化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9 邢保英;自冲铆连接机理及力学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冬英;数控机床装配质量建模与诊断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飞;基于Pro/E的装配公差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李仲辉;飞机装配容差优化设计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姚澎涛;计算机辅助飞机制造容差优化设计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杨文龙;面向装配的公差设计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梁建华;20Kg铝锭连铸机搭锭机构的虚拟装配设计[D];兰州理工大学;2006年
6 孙晓燕;与概念结构生长同步的三维公差设计研究与开发[D];山东大学;2007年
7 樊瑞满;全球供应链环境下虚拟企业若干问题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8 匡兵;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计算机辅助混合设计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9 夏长春;基于Pro/E的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D];兰州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丽霞;LG-1汽车车身焊装系统夹具的开发[D];天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立中,马玉林,姬舒平;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的研究[J];工程设计;2000年04期
2 肖迪,张根保,王旭初;一种公差建模方法及其在尺寸链自动生成中的应用[J];机床与液压;2001年06期
3 王洋,王春河,高峰,肖盎然,张新访;基于特征的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及分析的研究[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1998年02期
4 孙继文;奚立峰;杜世昌;;面向多工位制造系统可诊断性的传感器布置优化[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7年12期
5 刘玉生,高曙明,吴昭同,杨将新;基于特征的层次式公差信息表示模型及其实现[J];机械工程学报;2003年03期
6 王恒,宁汝新,唐承统;三维装配尺寸链的自动生成[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7 田兆青;来新民;林忠钦;;多工位薄板装配偏差流传递的状态空间模型[J];机械工程学报;2007年02期
8 何博侠;张志胜;戴敏;史金飞;;机械装配过程的偏差传递建模理论[J];机械工程学报;2008年12期
9 侯永涛,顾寄南,黄娟;Pro/Engineer平台下装配尺寸链生成的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3年07期
10 王克武;查找和解算尺寸链的一种算法[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琦;基于MDT的装配尺寸链生成与公差分析系统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为民;双曲率反射面天线制造工艺研究[J];电子机械工程;2004年06期
2 胡正飞;谢继东;;反射面天线误差设计研究[J];现代雷达;2006年04期
3 林岩;;一种新型双弯曲反射面天线[J];微波学报;2008年S1期
4 宋立伟;段宝岩;郑飞;马洪波;;表面误差对反射面天线电性能的影响[J];电子学报;2009年03期
5 马洪波;段宝岩;王从思;;随机参数反射面天线机电集成稳健优化设计[J];电波科学学报;2009年06期
6 谢苏隆;钟鹰;;一种赋形反射面天线远场的快速计算方法[J];现代雷达;2010年06期
7 丁庆文;;双曲率反射面天线数据处理方法探索[J];电子工艺技术;2011年03期
8 王从思;段宝岩;;反射面天线机电场耦合关系式及其应用[J];电子学报;2011年06期
9 张新刚;吴刚;钟鹰;;基于实数编码遗传算法的赋形反射面天线设计[J];微波学报;2011年05期
10 付世奇;潘谊春;陈辉;孙鹏;;反射面天线单孔战损补片修复方法研究[J];空军雷达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勋旺;梁昌洪;;快速分析反射面天线的辐射特性[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周治宇;田华;陈豪;;基于卫星反射面天线的数字波束形成技术[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陈建平;周雷;唐为民;倪仁品;王庆虎;;大反射面天线自动展开折叠技术[A];2005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秦顺友;杜彪;张文静;;毫米波反射面天线欧姆损耗效率的计算[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5 黄朝晖;王双宝;刘恺;;高精度双曲率反射面天线成形技术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电子机械工程分会2007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栾秀珍;周方明;;船舶交通管制雷达天线-双弯曲反射面天线设计方法的探讨[A];船舶通信与导航(1997)[C];1997年
7 冷国俊;;大型反射面天线机电场耦合模型及其在65m口径天线设计中的应用[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王伟;宋立伟;李鹏;马洪波;;从远场方向图反推天线面板调整量[A];2011年机械电子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谢苏隆;钟鹰;;椭圆口径面反射面天线辐射远场的Fourier-Bessel展开分析方法[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10 伍捍东;王英英;李科娟;王立志;潘云飞;魏茂华;;Ku波段静中通环焦反射面天线的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下)[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伟;机械结构因素对反射面天线电性能的影响机理及其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鹏;反射面天线与高密度机箱的多场耦合分析与集成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天龄;赋形反射面天线及馈源系统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刘少东;星载有限电扫描天线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5 鉴福升;基于等离子体反射面天线的雷达基本性能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冷国俊;大型天线反射面保型与机电综合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曹海林;深空测控通信大天线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雪莹;偏置反射面天线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许小锋;基于非概率区间方法的反射面天线结构及电性能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3 唐书娟;结构误差对反射面天线电性能的影响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4 兰佩锋;基于异构系统集成的反射面天线机电综合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宋微微;具有局部凸起形变反射面天线的方向图仿真与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齐恩杰;网状反射面天线电性能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季祥;大型反射面天线分析与优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开拓;反射面天线分析计算方法及全息测量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傅丽佳;一种基于两场耦合模型的反射面天线机电集成稳健优化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10 关蕊;沙漏反射面天线波束赋形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898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289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