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残留色散均衡器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7 11:25
【摘要】:在高速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完全使用电子色散补偿时会引入均衡增强相位噪声.本文提出在已有10Gbit/s光纤通信链路上使用电子色散补偿来补偿残留色散的混合色散补偿方案,实现了特定通道100Gbit/s以上高速数据传输.使用虚拟光学仪器软件仿真了在112Gbit/s相干光通信系统中,分别采用有限脉冲响应均衡器和重叠频域均衡器对现有光纤信道进行残留色散补偿后的系统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相同的抽头长度下,有限脉冲响应均衡器相比重叠频域均衡器有更好的残留色散补偿能力,并且有限脉冲响应均衡器均衡性能更稳定而且计算复杂度更低.因而,有限脉冲响应均衡器相较于重叠频域均衡器更适于混合色散补偿.
[Abstract]:In high speed coher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the equalization enhanced phase noise will be introduced when the electron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s used completely. In this paper, a hybri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scheme based on electron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or residual dispersion in existing 10Gbit/s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links is proposed. High speed data transmission above 100Gbit/s is realized in a specific channel. In the 112Gbit/s coherent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performance of the existing fiber channel is simulated by using the finite pulse response equalizer and the overlapping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er, respectively, using the virtual optical instrument software.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nite pulse response equalizer has better residual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than overlapped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er with the same tap length, and the equaliz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finite pulse response equalizer is more stable and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is lower. Therefore, the finite pulse response equalizer is more suitable for hybrid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than the overlapping frequency domain equalizer.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61271239)资助
【分类号】:TN929.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道平,王智,简水生;线性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性能的数值分析[J];光学技术;2001年05期

2 ;北方电信公司生产出目前最长的色散补偿光纤光栅[J];光通信技术;1998年04期

3 宋开,范崇澄;光纤非线性效应对10 Gb/s波分复用色散补偿系统的限制[J];光学学报;1999年04期

4 陈光德,章道勇;沪宁4×10Gbit/s试验段工程概况[J];电信科学;2000年08期

5 潘小龙,张劲松;用于高速光传输系统的色散补偿技术[J];世界电信;2002年07期

6 吴强,余重秀,姚德启,辛雨,忻向军,胡乐辉;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方案研究[J];光通信研究;2003年06期

7 刘佳秋,卓仲畅,于永森,赵志勇,张玉书;长周期光纤光栅在色散补偿中的应用[J];光电子技术;2004年03期

8 徐斌;一种有效应用于DWDM系统的色散补偿器件[J];闽江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周志强,唐余亮,谢崇进;色散补偿光纤传输系统的最佳补偿方案[J];激光技术;2000年05期

10 宁提纲,简水生,裴丽,谢增华,延凤平,李唐军,童治,魏淮,王目光;4×10 Gb/s 412 km密集波分复用光纤光栅色散补偿的实验[J];光学学报;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原荣;;色散补偿和动态色散管理[A];中国通信学会2002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谭中伟;刘艳;宁提纲;简水生;;可调色散补偿器[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3 蒋志;范崇澄;;光纤传输系统色散补偿对噪声的影响[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4 李志全;陈颖;朱奇光;;光网络中色散补偿和光分插复用的同时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许桂雯;欧阳征标;;一种可实现正负色散补偿的缺陷态光子晶体[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涂峰;柳涛;汪洪海;;啁啾光纤光栅色散补偿器件PMD性能研究[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李栩辉;陈向飞;毛晋;戴一堂;谢世钟;;实用化的8信道色散补偿光纤光栅的研制[A];全国第十一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二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3)论文集[C];2003年

8 吴迪;周建华;严新民;;FFH OCDMA系统的色散补偿及误码率性能的改善[A];2004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2005全国光学与光电子学学术研讨会、广西光学学会成立20周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俊荣;余震虹;纪长军;查理;;新型螺旋型啁啾光纤光栅的色散补偿分析[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吕晓华;李德荣;毕昆;周炜;骆清铭;曾绍群;;随机扫描双光子显微成像进展[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进展——200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新兴公司将DSP用于色散补偿[N];计算机世界;2003年

2 于尚民;光网热点尚要理性对待[N];通信产业报;2007年

3 ;色散补偿技术[N];人民邮电;2003年

4 杨四刚;“柚子”是这样找到的[N];新清华;2007年

5 将俏峰;西门子:七大技术“维新”ULH WDM系统[N];通信产业报;2005年

6 于尚民;40G,抢占下一代传输制高点[N];通信产业报;2008年

7 于尚民;与10G兼容最重要[N];通信产业报;2008年

8 烽火通信 张宾邋胡庚强;烽火通信:破解40G WDM技术难题[N];通信产业报;2008年

9 ;烽火通信3.2TDWDM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N];人民邮电;2006年

10 ;光纤技术演进趋势[N];通信产业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天华;高速相干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补偿及载波相位评估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2 宗良佳;超高速光传输系统中高精度色散管理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林密;高速光传输系统中电色散补偿以及网管适配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吕晓华;随机扫描双光子荧光显微成像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李彬;用于色散补偿、光纤激光器中的光纤光栅[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邵群峰;基于时域透镜的高速非线性光纤通信链路的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李跃辉;相敏光纤参量放大器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8 侯尚林;采用新型包层材料和基于微结构的光纤与光纤光栅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9 吴铭;光子晶体光纤制造工艺与特性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10 陈新;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与非线性补偿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震岳;光学色散补偿薄膜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黄涛;光时分复用系统中的色散补偿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3 马群;飞秒激光用色散补偿薄膜设计与制备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刘雯;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色散补偿技术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5 许政;精密可调G-T多腔色散补偿器研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刘沛;光子晶体光纤色散及色散补偿的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7 郑涛;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G-T腔进行色散补偿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8 祝栗;光纤光栅研制及其色散特性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5年

9 张昊;FBG色散补偿在第二代NZ-DSF光纤中的应用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付江;色散补偿技术在WDM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162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162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7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