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不同位置强光源作用微光电视系统成像特征建模及分析

发布时间:2018-11-24 10:40
【摘要】:以强光源作用微光电视成像机理为基础,借助端到端成像建模思想,综合考虑强光源作用目标表面辐射特性及系统自动亮度控制特性,建立了不同位置强光作用后系统成像特征量化模型.以模型为基础,利用三维场景仿真平台实时计算强光源作用后地物成像灰度,实现了不同位置微光系统成像数字仿真.结合外场实验数据,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中目标和背景灰度及目标成像对比度,对仿真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与外场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模型可靠性较高.最后探讨了强光作用后不同干扰因素对系统成像质量的影响,当强光源位于系统视场外时,其对目标表面辐射特性的作用是影响系统输出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当强光源位于系统视场内时,其对系统增益的作用则成为主要因素.
[Abstract]:Based on the imaging mechanism of LLL TV with strong light source, and with the help of the idea of end-to-end imaging modeling,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surface and the automatic luminance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are considered synthetically. A quantization model of the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m under the action of strong light at different positions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model, the 3D scene simulation platform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image grayscale of ground object after the action of strong light source in real time, and the imaging digital simulation of low light level system in different position is realized. The simulation model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the gray level of the target and the background and the contrast of the target imag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del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 the fiel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model is high.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interference factors on the imaging quality of the system is discussed. When the strong light source is located outside the system field, the effect of the strong light source on the rad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rget surface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image quality of the system output. When the strong light source is in the field of view, its effect on the system gain becomes the main factor.
【作者单位】: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63870部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007014) 航空科学基金(No.2010181004)资助
【分类号】:TN949.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永强;吴振森;杭凌侠;;银薄膜对光学基底表面粗糙度及光散射的影响[J];光子学报;2009年05期

2 王晓蕊,张建奇,冯卓祥,解卫博;微光电视成像系统表征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9期

3 郭冰涛;王晓蕊;荆卫国;王小兵;黄晓敏;;自动亮度控制对微光电视系统强光适应性的影响[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华;李丽华;;基于脉冲激光的微光夜视技术研究[J];安防科技;2012年02期

2 金泽安;;夜视技术[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3 贺剑锋;许俐;严俊武;;红外干扰弹干扰性能测试系统[J];兵工自动化;2011年06期

4 金伟其,何玉青,王岭雪,王仲春;大气紫外传输特性的计算机仿真分析[J];兵工学报;2001年01期

5 周遵宁,潘功配,关华,朱晨光;烟幕对红外成像探测干扰作用研究[J];兵工学报;2005年03期

6 曾桂林;苏秉华;牛丽红;苏学征;;基于神经网络的微光图像增强与复原[J];兵工学报;2006年04期

7 王玄玉;潘功配;;红磷烟幕使用特性及其对红外激光的最佳消光直径[J];兵工学报;2007年09期

8 牟达;王建立;陈涛;;凝视型红外搜索跟踪系统对武装直升机作用距离的分析[J];兵工学报;2008年03期

9 吕相银;杨莉;;热成像系统中的视在温差研究[J];兵工学报;2010年08期

10 郭新军,金伟其,王霞,高稚允,王霁;云层红外表观辐射模型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谭碧涛;李艳娜;景春元;;导弹目标光学特性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0年光学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杨晓阳;王江云;罗红磊;;受大气影响的巡航导弹建模与仿真研究[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陈铮;童一峻;刘玉峰;任海刚;;舰船排气烟羽红外辐射及大气传输特性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童一峻;陈铮;刘玉峰;任海刚;;视距估算在舰船红外隐身性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谭碧涛;郭晓红;关小伟;;导弹目标光学特性研究[A];第三届红外成像系统仿真、测试与评价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峰;何峰;井丽红;窦伟;;火星表面红外特性计算方法[A];中国宇航学会深空探测技术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文俊;矿井封闭火区救灾辅助决策系统研发[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龚冰;毫米波/亚毫米波目标辐射特性及探测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3 白俊奇;高分辨率红外成像中的图像处理算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涛;中段弹道目标群天基红外成像探测与识别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汪涛;UMBIRFPA的计算机仿真及非均匀性校正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6 贾功贤;基于VI的IRFPA ROIC参数测试及热释电FPA凝视成像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1年

7 张晓飞;基于DSP的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8 唐海蓉;Landsat7 ETM+数据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电子学研究所);2003年

9 孙韶媛;夜视图像基于小波分析的压缩编码与融合处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10 王建宇;基于图象的虚拟环境生成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婕;基于OGRE的微光成像系统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青文;强光作用ICCD和EMCCD微光成像系统建模与仿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恒殊,黄廉卿;基于人眼视觉特性的医学图像处理方法[J];光电工程;2001年04期

2 汪震;洪津;叶松;张冬英;王峰;;金属表面粗糙度对热红外偏振特性影响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08期

3 潘永强;吴振森;;透明基底表面双向反射分布函数及粗糙度特性研究[J];光子学报;2008年06期

4 崔东旭;任玲;石峰;史继芳;钱芸生;王洪刚;常本康;;Test and analysis of the halo in low-light-levelimage intensifiers[J];Chinese Optics Letters;2012年06期

5 武英,王庆宝,喻春雨;微光图像的计算机模拟[J];红外技术;2002年01期

6 侯海虹,洪瑞金,张东平,易葵,范正修,邵建达;测量薄膜微粗糙度的总积分散射仪[J];中国激光;2005年09期

7 刘伟;付江涛;常本康;;激光助视下微光夜视仪光谱响应和视距分析[J];中国激光;2010年01期

8 邵建达,范正修,易葵,王润文;薄Si膜对基底表面粗糙度的影响[J];中国激光;1996年09期

9 彭仁军,吴健;环状干涉条纹成像技术的实验研究[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3年07期

10 王晓蕊,张建奇,冯卓祥,解卫博;微光电视成像系统表征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4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屈伟平;;宽动态摄像机成为市场热点[J];有线电视技术;2008年05期



本文编号:2353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53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56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