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无重叠视域多摄像机目标匹配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28 13:47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重要场合对多摄像机的需求越来越大。单摄像机的目标跟踪方法已经日臻完善,但是由于其监控范围小,较难的应用于大范围的目标跟踪中。用摄像机覆盖所有的监控区域容易造成摄像机的浪费,所以只需要覆盖重要场合,这就造成了摄像机之间存在一定盲区,盲区的存在将摄像机之间运动目标在时间和空间上分离,目标在摄像机之间的成像特征不同导致匹配非常困难。本文主要工作以及创新点如下:(1)针对传统的VIBE算法提取的目标前景无法解决目标粘连和阴影问题,本文提出了使用VIBE与HOG+SVM特征分类相结合的多运动目标检测算法。利用VIBE算法检测出运动目标区域,将检测出的前景送入HOG特征的SVM分类器,分割得到正确目标,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2)在多摄像机目标匹配中,针对不同环境下的每个特征在摄像机目标匹配中的作用不一样,选择不同特征决定匹配效果的好坏,本文选用基于颜色补偿的颜色直方图匹配;基于LMNN的H分量匹配,基于扩散距离改进的SURF特征匹配。颜色直方图可以消除摄像机之间的光照差异;基于LMNN的H分量特征能够加大不同目标的距离,使相同目标距离变小,便于匹配度的区分;基于扩散距离改进的SURF算法利用扩散距离的特性,消除了目标的误匹配,提高了匹配效率。(3)将摄像机之间的不可见区域训练一个拓扑关系,将拓扑关系作为一个匹配特征,作为摄像机对目标的选择,超过阈值的目标不进行匹配,在阈值之内的特征才用于摄像机之间的匹配。(4)将所有的特征进行D-S多特征融合,消除误匹配,获得不同情况下的最好匹配精度。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demand for multi-cameras is increasing on important occasions. The target tracking method of single camera has been improved day by day, but it is difficult to be used in a wide range of target tracking because of its small monitoring range. The use of cameras to cover all the monitoring areas is likely to lead to waste of cameras, so only important occasions need to be covered, which results in a certain blind area between cameras. The existence of blind area separates the moving targets between cameras in time and space. The difference of imaging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cameras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matching. The main work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are as follows: (1)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the target foreground extracted by the traditional VIBE algorithm can not solve the problem of target adhesion and shadow, a multi-moving target detection algorithm combining VIBE and HOG SVM feature classification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VIBE algorithm is used to detect the moving target region, and the detected foreground is sent into the SVM classifier of the HOG feature to segment the correct target. The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is robust. (2) in the multi-camera target match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robust.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function of each feature in the camera target matching under different environment, the color histogram matching based on color compensation is chosen to select different features to determine the matching effect. H component matching based on LMNN and SURF feature matching based on diffusion distance. The color histogram can eliminate the illumin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cameras, the H component feature based on LMNN can increase the distance of different targets, make the distance of the same object smaller, and facilitate the discrimination of matching degree. The improved SURF algorithm based on the diffusion distance eliminates the mismatch of the target and improves the matching efficiency. (3) the invisible region between the cameras is trained with a topological relation. The topological relation is regarded as a matching feature and the target is selected by the camera. The target above the threshold is not matched. The features within the threshold are used to match the cameras. (4) all the features are fused with D-S multi-features to eliminate the mismatch and obtain the best matching accuracy in different cases.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48.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凤梅,胡占义;摄像机简化模型对三维重构的影响——分析与实验[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10期

2 树子;;运动摄像“4+1”DV摄像高手之路[J];数字通信;2006年04期

3 徐淑平;;视像中的摄像机运动检测[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7年07期

4 高俊鑫;华炜;章国锋;秦学英;;带约束的摄像机定标方法[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0年03期

5 耿玉亮;须德;;一种鲁棒的摄像机运动分类算法[J];电子学报;2006年07期

6 孙凤梅;王卫宁;;关于摄像机正交运动下约束方程独立性的一点讨论[J];自动化学报;2007年10期

7 黎俊;彭启民;吕文先;范植华;;基于尺度不变局部特征的摄像机运动检测[J];系统仿真学报;2009年16期

8 孙卓金;胡士强;;双摄像机协同人脸鹰眼检测与定位方法[J];计算机应用;2011年12期

9 张思民;瞿帆;孙航;;基于摄像机运动控制的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算法研究[J];福建电脑;2013年09期

10 李铀;宋利;王嘉;;基于图像拼接的双摄像机系统自动标定方法[J];电视技术;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宇臣;葛宝臻;牟冰;孙明睿;张以谟;;采用线性方法对摄像机的分区标定[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娟;陈春晓;;基于分层重建的摄像机完全自标定[A];2011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重庆 哎呀;教你使用家用摄像机[N];电脑报;2002年

2 关景火 蔡涛 李德华;几种典型的表演动画系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董文会;多摄像机监控网络中的目标连续跟踪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孙晓燕;多摄像机接力目标跟踪关键算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张柳新;多摄像机三维重建技术与应用[D];北京理工大学;2010年

4 谭树人;全方位摄像机与主动摄像机协作跟踪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5 曾成斌;多摄像机协同的行人检测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杨磊;单目运动摄像机进行稠密场景重建的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5年

7 耿玉亮;基于内容的视频结构化技术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8 杨广林;主动视频监控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燕山大学;2006年

9 梁栋;基于多视图的参数估计与形状重构[D];安徽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至尊;多摄像机连续目标跟踪系统的应用研究[D];聊城大学;2015年

2 余慧;多摄像机下的智能视频监控及其在电缆防盗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3 吴盈;基于智能辅助视域盲区目标识别与匹配[D];宁波大学;2015年

4 马铂伦;电影特效镜头的制作[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5 文雪;基于信息融合的多摄像机跟踪的算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6 石皓;用于全景与PTZ主从摄像机的标定方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7 张滢;多摄像机运动目标检测与分析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8 贡超;无重叠视域多摄像机目标匹配算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9 吴磊杰;摄像机运动检测技术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10 阎镭;网络球形摄像机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630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630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9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