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速退化模型的加速度计非线性特征分析及贮存寿命预测
[Abstract]: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storage life of accelerometers with nonlinear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long-term storage environment, a nonlinear degradation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storage life of acceleromet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constant stress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test. Firstly, by analyzing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accelerometers, the main stress is temperature and the Arrhenius model is the acceleration model. Secondly, the nonlinear degenerate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nd the stress level is analyzed, and the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of life distribution restricted by the accelerated model is derived. Finally, the parameter identification method combining 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is used to estimate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pected storage life of the accelerometer is 64 200 h, the drift coefficient and diffusion coefficien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while the shape parameters remain unchanged.
【作者单位】: 第二炮兵工程大学自动控制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4030) 二炮装备技术基础项目(EP114054) 空军装备延寿专项研究项目(201213019005)
【分类号】:TN9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袁宏杰;李楼德;段刚;吴浩;;加速度计贮存寿命与可靠性的步进应力加速退化试验评估方法[J];中国惯性技术学报;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翟利波;韩宁;;基于卡尔曼滤波的剩余寿命预测模型[J];电子科技;2013年09期
2 张建勋;胡昌华;周志杰;司小胜;杜党波;;缓变退化设备剩余寿命预测的随机阈值方法[J];电光与控制;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兆强;胡昌华;司小胜;张建勋;王慧颖;;一种基于维纳过程和贝叶斯估计的独立部件剩余寿命实时预测方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夏丽莎;方华京;罗贞;;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故障诊断与预报综述[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司小胜;胡昌华;周东华;;基于退化建模的备件需求预测[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4 魏慕恒;陈茂银;周东华;;基于多源监测信息的最优预测维护决策支持方法[A];第25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立丽;基于EP算法的离散型AMSAA可靠性增长模型参数的求解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晓阳;姜同敏;黄涛;李庚雨;;微波电子产品贮存状态的SSADT评估方法[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2 邓爱民;陈循;张春华;汪亚顺;;基于加速退化数据的可靠性评估[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6年S8期
3 上官芝;付桂翠;万博;;基于加速性能退化的元器件贮存寿命预测[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9年05期
4 李晓阳;姜同敏;;基于加速退化模型的卫星组件寿命与可靠性评估方法[J];航空学报;2007年S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晓昀,熊俊,蓝幕杰,赵辉,刘楠,刘晓为;开关电路在微机械加速度计中的应用[J];传感器技术;2005年11期
2 D.J米莱斯,丁其伯;力反馈式加速度计用的一种多用途测试装置[J];电光与控制;1977年02期
3 朱展文;;液浮摆式加速度计零位漂移数学模型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4 麦凯;低g值加速度计的输入饱和表征方法[J];电子产品世界;2002年16期
5 DAN STRASSBERG;;MEMS测试:不走老路但要步步为营[J];电子设计技术;2002年01期
6 钟莹,李醒飞,张国雄;有限元法在谐振式硅微机械加速度计设计中的应用[J];天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7 苏中;李擎;;基于仿真技术的加速度计标度因数温度补偿[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4年04期
8 鲍方,董景新,赵长德;微机械加速度计的集成化数字接口[J];传感器技术;2005年01期
9 包绍明,胡子俭 ,沈夏城 ,雒彩云;压电加速度计结构与其输出灵敏度的关系[J];传感器世界;2005年05期
10 赵彦涛;李志全;;基于Bragg光纤光栅的三维加速度传感器的研究[J];仪器仪表学报;2006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光明;符养;徐寄遥;陈凤贵;;基于CHAMP卫星加速度计观测的高层大气密度研究[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六)——空间地球物理环境与国家安全[C];2010年
2 何胜;王巍;邢朝洋;;石英振梁式加速度计研究[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3 钱朋安;;加速度计自动校准技术研究的现状分析[A];第十七届全国测控计量仪器仪表学术年会(MCMI'2007)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朱红生;何胜;赵采凡;;硅微加速度计在动态测斜中的应用[A];2001年飞行器惯性器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5 齐建宇;李华滨;;一种利用加速度计输出标定惯性平台陀螺漂移的方法[A];2003年惯性仪表与元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武强;宁德尧;;基于FFT的压电加速度计背靠背替代法校准技术[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2)[C];2002年
7 马铁华;朱红;;基于水银的电容式加速度计研究[A];第三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薛大同;张剑威;王佐磊;刘保湘;;静电悬浮加速度计真空装置的研制[A];中国真空学会2006年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王宏伟;江世宇;腾功清;齐臣杰;;一种小型电容敏感式加速度计的研制[A];第十届全国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余瑶;钟宜生;;多工作点加速度计组合件高精度鲁棒温度控制[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周芳 通讯员 王芯;华中科大专家研究“蝴蝶效应”[N];湖北日报;2000年
2 天津有线电视台 李纯;制作非线性新闻[N];计算机世界;2002年
3 薜立群;非线性分销浮出水面[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4 徐卫国;非线性建筑探讨[N];中华建筑报;2008年
5 冯淑娟;非线性激光焊接技术[N];中国汽车报;2002年
6 记者 史玉根;幸福感,怎样才能多一点?[N];中国妇女报;2007年
7 东木;非线性先进控制技术为聚合物生产保驾护航[N];中国石油报;2004年
8 太原教育电视台 牛建萍;浅谈非线性新闻节目制作网络的安全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3年
9 关健;非线性运营模式激活IT供应链?[N];电脑商报;2003年
10 陈春生 王久战;以复杂系统控制理论 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冰;欠驱动船舶非线性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2 赵光明;无网格方法及其在冲击动力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陈彤;拉压不同模量弹性问题的数值研究[D];上海大学;2008年
5 杨瑞华;转杯纺复合纱长丝短纤复合机理及结构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6 高夫征;抛物型方程组的数值方法和分析[D];山东大学;2005年
7 丁俊堂;若干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爆破理论与最大值原理[D];山西大学;2006年
8 姚缨英;大型电力变压器直流偏磁现象的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0年
9 周水兴;钢管初应力对钢管混凝土拱桥承载力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10 吴建德;基于频域辨识的微小型无人直升机的建模与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天;解耦结构微机械陀螺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2 姜华;VBA()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3 周益明;二维同振柱形矢量水听器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4 刘佳钰;加速度计横向输出特性研究及其对惯性组合的影响[D];中北大学;2008年
5 朱大非;基于折叠壳式加速度计柱形矢量水听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陈宇晓;电容式微机械静电伺服加速度计系统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7 赵正杰;无陀螺飞行体姿态测试与仿真[D];中北大学;2006年
8 黄平;加速度计数据采集与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技术[D];四川大学;2005年
9 郑晓东;基于DSP的加速度计温度模型辨识与补偿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王强;高精度加速度计空间引力标定方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6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96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