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非圆信号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

发布时间:2018-12-31 10:44
【摘要】:自适应波束形成器是阵列信号处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利用多个传感器组成的传感器阵列来接收和处理空间采样信号,进而提取所需要的期望信号,同时抑制接收信号中不需要的干扰和噪声成分。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在通信、雷达、生物医疗以及天文等众多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一般假定来波信号为圆信号,但是当来波信号为非圆信号时,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将不能给出最优权矢量。近20年来,非圆信号的特性在信号处理领域被广泛的研究利用,,为了更好的提取接收信号中包含的期望信号信息,广义线性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在近几年被提出,它能够最小化期望信号的最小均方误差,所以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在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中,默认信号为圆信号,协方差矩阵可以完全描述信号的二阶特性,但是,在通信系统中我们经常使用非圆信号,比如,二进制相移键控信号、脉冲幅度调制信号,高斯最小移频键控信号和偏移四相相移键控信号等,信号的伪协方差矩阵不为零,传统波束形成器求得的权矢量是次优的,而基于非圆信号的广义线性波束形成器提取了包含在接收信号以及其共轭形式中的期望信号信息,可以求得最优的权矢量。但是当快拍数有限时,经过扩张处理后,与传统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相比,其自由度变为原来的两倍,带来的劣势是扩张的采样协方差矩阵特征值扩散加剧,使波束形成器性能降低,另外,也使得计算复杂度增大。为了减轻扩张后的采样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扩散加剧对波束形成器性能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特征空间的广义线性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当快拍数有限时,最优权矢量不仅受到信号子空间的影响,也受到噪声子空间的影响,该算法通过投影的方式将权矢量投影到信号子空间,避免了噪声子空间对权矢量的干扰,所以提高了波束形成器的稳健性。 在连续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领域,基于最小均方误差(Least Mean Squares, LMS)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虽然具有计算复杂度低的优势,但是其收敛速度较慢。针对该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变步长的收缩线性最小均方误差(Shrinkage Linear LMS, SL-LMS)波束形成算法,它利用了无噪声后验误差与无噪声先验误差之间的关系,每次迭代时反馈给系统一个渐近最优的迭代步长,大大提高了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收敛速度。另外利用了信号的非圆特性的广义线性LMS(Widely Linear LMS, WL-LMS)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相比于LMS算法,其稳态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然存在和LMS波束形成器同样的问题,即收敛速度较慢,受迭代步长大小的影响。因此,在变步长SL-LMS波束形成算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收缩的变步长广义线性LMS (Shrinkage Widely Linear LMS, SWL-LMS)波束形成算法,它不仅利用了无噪声扩张的后验误差与无噪声扩张的先验误差之间的关系,还利用了信号的非圆特性,在迭代过程中,SWL-LMS算法自适应的调整迭代步长,使其相对于WL-LMS算法的收敛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保持了较好的稳态性能。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1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琬逸,郑义明;延迟采样相移波束形成器[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2 王华斌,姚萌,费璐璐;嵌入式波束形成器的实现[J];电子产品世界;2004年05期

3 李雅梅,冯大政,刘建强;一种积分约束的波束形成器[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4 桂任舟;;用权系数迭代的自适应波束形成器抑制干扰[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8年04期

5 鄢社锋;马晓川;;宽带波束形成器的设计与实现[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8年04期

6 杨骏;李佳妮;龙飞;;一种抑制运动干扰的稳健波束形成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年17期

7 杨骏;龙飞;王斌;;一种自适应稳健波束形成器的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0年08期

8 刘子龙;丁淑娟;孙广俊;李铁成;;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3年05期

9 H·S·C·王 ,杨超 ,王朔中;数字波束形成器中的后置滤波[J];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8年S1期

10 苑秉成;;有源波束形成器[J];海军工程学院学报;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陈超贤;;两种稳健波束形成器的敏度分析[A];泛在信息社会中的声学——中国声学学会2010年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姚萌;王华斌;;模块化嵌入式波束形成器的实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高杨;章新华;;一种改进的稳健主模式抑制波束形成器[A];2009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交流暨水声学分会换届改选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唐建生;;虚拟干扰源的扩展零陷宽带波束形成器设计[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董明;范文涛;;基于二阶锥最优化的强干扰抑制宽带波束形成器[A];中国声学学会水声学分会2011年全国水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樊凌雁;何晨;车小林;;频选时变信道下的一种Pre-FFT自适应波束形成器[A];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新进展——2005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邵杰;叶宁;唐金华;;基于神经网络FIR滤波器的宽带波束形成器综合[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C卷[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磊;非理想条件下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2 唐建生;运动目标辐射噪声的宽带波束形成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星;医学超声成像中的特征空间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王天南;宽带波束形成器的抽头稀疏化设计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3 康宁;一种树形结构宽带波束形成器的设计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4 石运梅;基于非圆信号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5 李雅梅;稳健的宽带波束形成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6 唐金华;宽带波束形成器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王慧;远场宽带波束形成器的稳健优化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8 张凯;一种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设计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菅立龙;基于稀疏信号的波束形成器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杨彦立;恒定束宽波束形成器的设计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64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3964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b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