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架构与性能分析研究

发布时间:2019-04-29 07:43
【摘要】:摘要:无线通信的发展始终朝着一个目标演进,那就是让人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通信。高速列车作为现代重要交通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长达数小时的旅程中,乘客所需的通信服务一般包括语音、电子邮件、上网浏览和流媒体等多种业务。为高速移动中的乘客提供信息化服务,已成为移动通信发展中新的热点。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网络存在信道快变、多普勒频谱扩展大、切换频繁、频谱受限、电波干扰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等特点。然而,现有无线通信系统均无法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因此,需要研究和分析与高速移动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架构及其性能。 本文利用概率论和随机矩阵等理论工具,对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网络进行研究。针对高速铁路场景,分析信道特性,提出适用的网络架构,研究高铁网络中的各项性能指标。基于一般的高铁信道模型,本文给出了信道容量、中断率、误码率、差错指数、截止速率、删除指数和有效速率等数学表达式。研究成果能够解析地评估高铁网络系统性能,揭示高铁网络的性能受限规律,把握影响网络性能的系统参数,为今后高速铁路宽带网络的设计、规划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具有现实意义。具体来说,本文的主要工作有: 1.在高铁场景信道特性和系统架构方面,本文首先根据实际测量数据,分析了高铁信道的大尺度和小尺度衰落参数的统计特性。针对高铁信道的复杂多样性,引入了两种一般的小尺度信道衰落模型:η-μ和κ-μ分布,并分别给出其信号包络和功率的概率密度表达式,为后文的性能分析提供了数学基础。通过改变它们的参数能够较好地描述高铁各种场景中的小尺度衰落特性,具有一般性。具体来说,η-μ分布包括Hoyt、Rayleigh和Nakagami-m分布;κ-μ分布包括Ricea、One-Side Gaussian、Rayleigh和Nakagami-m分布等。然后,本文分析了各种现有高速铁路接入网络技术方案(例如卫星通信、漏泄电缆和WiMAX等)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车载基站和RoF的高铁网络方案。通过在列车顶部架设天线,车载基站直接与轨边射频拉远单元进行通信,并将接收信号进行处理后,通过分布于车厢内部的天线,覆盖车厢内的用户终端。该方案成本较低,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制式,切换管理简单,实现平滑切换,降低切换时延,切换成功率高,减小对其他网络的干扰。更重要的是,该网络架构能够把复杂的时变信道估计算法和抗多普勒效应算法移到车载基站上,解决了用户终端功率和性能受限的难题。 2.在高铁宽带无线接入网络的性能分析方面,本文首先分析RAU与车载基站之间无线链路的经典性能。在综合考虑路径损耗、阴影衰落和小尺度衰落基础上,提出一种一般的η-μ/Gamma复合信道模型。根据这种混合信道的瞬时接收功率的概率密度函数和累积分布函数解析表达式,给出了中断概率和误码率的准确表达式。进一步,推导了不同发送机制下η-μ/Gamma复合衰落模型的信道容量表达式。然后,本文还分析了高铁网络的差错指数和有效速率两个性能指标。通过研究MIMO STBC系统在η-μ和κ-μ信道下的差错指数,分析收发天线数、相干时间、编码长度、阴影衰落及小尺度信道参数对差错指数的影响。另外,还给出了信道容量、截止速率和删除指数等准确和高信噪比下渐进的解析表达式。最后,通过研究MISO系统在η-μ和κ-μ信道下的有效速率准确和渐进表达式,将物理层的信道传输速率与数据链路层的QoS要求结合起来。本文得到的各种表达式包括和验证了前人对于Nakagami-m、Rician和Raileigh等信道模型的研究结果,具有一般性。 3.针对高速铁路中占主要部分的高架桥场景,提出了一种使MIMO系统达到最大信道容量的收发天线间距准则。在具有强直射路径的场景中,传统MIMO系统中由于各天线相隔较近,往往导致信道相关矩阵不满秩,降低了系统容量。为了使相关矩阵满秩,本文首先分析了双发双收MIMO系统的天线间距准则,推导得到收发天线间距之积sls2与载波频率、收发信机距离以及天线倾斜角度有关,而与收发天线的高度差无关。然后,将该准则推广到任意收发天线个数的普遍情况,得到条件s1s2仍与发射天线数成反比。最优容量MIMO机制在高铁场景具有很大优势,这是由于与传统用户终端(如手机等)不同,高速列车顶部面积较大,不受尺寸限制,可以安装间距较远的多根微型天线。另外,本文还探讨了该准则在实际高铁Rician信道和弯道处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最优容量MIMO准则不仅能够在直线场景中获得较大的速率,而且适用于弯道场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N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禹培栋,王国忠,陈明华,谢世钟;光开关技术进展[J];半导体光电;2001年03期

2 肖建华;张志敏;高疆;王晋龙;;高速铁路场景下TD-SCDMA网络设计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措施[J];电信技术;2009年02期

3 于晓溪;谈振辉;章嘉懿;王海波;;一种适合高速铁路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架构[J];电信科学;2010年07期

4 刘留;陶成;邱佳慧;余立;董伟辉;;高速铁路宽带无线信道测量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1年05期

5 章嘉懿;谈振辉;于晓溪;王海波;张令文;;高速铁路公众宽带通信接入体制与关键技术综述[J];铁道学报;2012年01期

6 周涛;陶成;刘留;孙溶辰;谈振辉;;基于WCDMA的高铁宽带无线信道测量方法研究[J];铁道学报;2012年10期

7 熊磊;路晓彤;钟章队;艾渤;朱明伟;;高速铁路GSM-R系统无线信道特性仿真[J];中国铁道科学;2010年05期



本文编号:24680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4680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1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