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Zynq的OLED驱动设计

发布时间:2019-07-18 20:16
【摘要】:OLED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目前OLED的驱动大部分都是基于STM系列ARM芯片和传统FPGA芯片。为适应Xilinx最新平台Zynq的人机交互需要,提出一种基于Zynq的OLED驱动设计方法。文章阐述了OLED的特性和SPI控制方式,给出了设计流程和硬件电路图。利用Zynq的PL部分完成了OLED驱动的IP核,利用Zynq的PS部分实现了OLED的驱动程序设计。通过AXI总线实现PL和PS的通信。最后通过测试程序,实现了字母、数字和点阵图像的实时显示。解决了基于Zynq器件在广电仪器和电力仪表仪器中人机交互的工程技术,具有集成度高、可移植性强和通用性好等优点。
[Abstract]:OLED has many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self-luminous, no backlight, high contrast, thin thickness, wide angle of view and fast reaction speed, which can be used in flexible panel, wide temperature range, simple structure and process, etc., so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new application technology of the next generation planar display. At present, most of the drivers of OLED are based on STM series ARM chips and traditional FPGA chip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of Zynq, the latest Xilinx platform, a OLED driver design method based on Zynq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LED and SPI control mode are described, and the design flow and hardware circuit diagram are given. The IP core of OLED driver is completed by using the PL part of Zynq, and the driver design of OLED is realized by using the PS part of Zynq.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L and PS is realized by AXI bus. Finally, through the test program, the real-time display of letters, numbers and lattice images is realized. Th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based on Zynq in radio, television and power instrument is solved,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high integration, strong portability and good generality.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传媒技术学院;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分类号】:TN8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卢贵主;;OLED面板的彩色显示驱动技术研究[J];半导体光电;2011年02期

2 王星全;兰明蛟;郑振华;;基于Windows CE的OLED驱动程序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2011年20期

3 何剑锋;李祥;何月顺;姜林;;基于S3C2410的嵌入式LINUX下OLED模块驱动设计[J];液晶与显示;2010年01期

4 李国强;章坚武;占志伟;;AMOLED驱动电路和LINUX下驱动程序设计[J];液晶与显示;2011年04期

5 李想;郑喜凤;陈宇;;基于Linux下的OLED显示模块设计[J];液晶与显示;2012年01期

6 冉峰;何林奇;季渊;;无线OLED微显示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液晶与显示;2012年05期

7 刘健;谢文法;;OLED器件光电性能集成测试系统研制[J];液晶与显示;2013年01期

8 刘丽;刘卫东;洪胜峰;;基于FPGA的AMOLED驱动控制系统设计[J];现代显示;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峰;何林奇;储楚;;基于FPGA的OLED微显示器的IIC控制模块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3年05期

2 李铖;孙曼;秦磊;;基于BF531处理器的OLED驱动系统设计[J];电视技术;2013年13期

3 贾田颖;詹润泽;董承远;;基于a-IGZO TFT的AMOLED像素电路稳定性的仿真研究[J];发光学报;2013年09期

4 唐雄;姚兰芳;;三基色滤光片的设计[J];激光技术;2014年02期

5 李想;郑喜凤;陈宇;;基于Linux下的OLED显示模块设计[J];液晶与显示;2012年01期

6 刘健;谢文法;;OLED器件光电性能集成测试系统研制[J];液晶与显示;2013年01期

7 程鹏;王瑞光;郑喜凤;陈伟;;嵌入式公路可变情报板通讯系统设计[J];液晶与显示;2013年02期

8 吴燕燕;贺锋涛;;基于ARM9平台上Qt/Embedded的移植与开发[J];液晶与显示;2013年02期

9 尹盛;蔡东京;;用数模结合的方法实现AM-OLED的白平衡[J];液晶与显示;2013年03期

10 周雷;张立荣;宋小锋;吴为敬;姚若河;;新型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电流编程像素电路[J];液晶与显示;2013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强捚焱;利用S3C2410设计的小型LCD演示器[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李薇;机载AMOLED显示控制电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健;微腔效应影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效率滚降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任佟;无线路由器OLED的驱动设计与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张钰磊;OLED驱动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6 刘丽;基于FPGA的大尺寸高分辨率AMOLED驱动控制电路的研究与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7 戴明华;可移植的Android驱动程序框架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

8 文天光;实时汽车电子辅助制动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9 成永彬;基于ARM与嵌入式Linux的低负荷远程医疗装置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10 金龙;基于嵌入式的数字音频信息监测软件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洪芹;;基于OLED灰度显示的新方法[J];半导体技术;2007年11期

2 王华;岳丽全;岳志高;;MSComm控件在VC++6.0串口通信中的应用[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蒋三新;黄晓革;;OLED显示模块与AT91RM9200的接口设计[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7年01期

4 庄筱磊;李荣玉;施展;刘畅;张浩;余峰;张建华;;彩色滤光片实现OLED彩色化的瑕疵分析[J];电子产品世界;2009年08期

5 王振;陈双文;周翔;;高效率有机蓝光和白光电致发光器件[J];发光学报;2011年07期

6 朱棣;贺英;潘照东;张瑶斐;陈杰;孙卓;王均安;;聚芴类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柔性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J];发光学报;2012年01期

7 赵二刚;孙鹏飞;赵立晴;姚颖;孟志国;熊绍珍;;基于FPGA的TFT显示屏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光电子技术;2009年02期

8 梁增欣;李维嘉;;TeeChart控件介绍及在实时监控系统中的应用[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0年12期

9 杨少鹏;居秀琴;王利顺;刘素玲;庞学霞;;以CBP为主体的高色纯度红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发光学报;2010年01期

10 赵波;苏子生;晋芳铭;闫兴武;初蓓;李文连;;基于量子阱结构的高效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J];发光学报;2012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孙瑞娟;基于FPGA的AMOLED显示屏驱动控制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2 孙鸣;基于有机电致发光屏(OLED)的显示系统研究及实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杨佳;VGA有源OLED屏上驱动电路的研究与设计[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lexey N.Krasnov,孙海涛;电致发光显示器插上了有机翅膀[J];现代显示;2002年03期

2 刘肖健;孙守迁;骆磊;李桂琴;;交互操作行为驱动的手机产品人机工程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8年02期

3 李震梅,董传岱;新型平板显示技术——OLED[J];电视技术;2003年01期

4 朱旭明,黄元;有机发光器件的研制与应用 OLED显示技术之二[J];电视技术;2000年08期

5 易峰 ,何剑辉 ,全子一;DVB-C视频传输接口ASI的实现[J];电子技术应用;2004年01期

6 郑爱华,孙 雨;一种新型的SPI显示控制驱动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0年08期

7 余加兵,袁晓辉,邵凌一;大规模视频切换矩阵的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2004年15期

8 张慧;张聪;;SPI接口协议在DSP中的应用[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伏周;刘春玲;;汇编语言实现OLED显示器的应用[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年09期

10 马文健;;双显示屏电源泵的选择与使用[J];通信电源技术;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萍;刘正捷;张海昕;陈军亮;夏季;;数字电视用户界面设计[A];第一届建立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5)论文集[C];2005年

2 程时伟;孙守迁;;手机用户界面可用性评估的眼动模型[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王青;谢波;陈根才;;基于神经网络的汉语语音情感识别[A];第一届中国情感计算及智能交互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朱广飞;王衡;;对卡通风格视频通讯的探讨[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吴乐南;何峰;;基于AM广播的应急多媒体系统[A];第四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陈新发;廖颖;周海清;高大明;;OLED显示技术的发展与机遇[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董勤付;刘岚;黄晁;;SPI流处理器实现AVS整数变换的研究[A];2009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四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郭正豪;刘正捷;徐荣龙;陈军亮;;文化探针(Culture Probes)方法在移动产品开发过程中的应用[A];第三届和谐人机环境联合学术会议(HHME2007)论文集[C];2007年

9 于乐;;数字无线对讲与控制系统设计[A];2006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何长孝;陈鸣远;刘桂兰;;红外智能触摸屏[A];空间探测的今天和未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张素兵;OLED有望主宰未来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楠;爱普生突破OLED技术瓶颈 或成液晶杀手[N];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

3 孙定;LCD走到尽头,OLED即将爆发[N];计算机世界;2011年

4 ;十年十大得意产品技术[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5 姑苏飘雪;透着窗户看世界?[N];电脑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王建专;朱道本:未来有机电子将开创一个新时代[N];江苏科技报;2009年

7 王岩;时尚二重奏[N];计算机世界;2008年

8 孙丽华;网络安全新偶像?[N];中国计算机报;2007年

9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网络工程部 李磊邋宋晓勤;HSDPA网络规划中的覆盖设计[N];通信产业报;2007年

10 张凌云 蒋美景 田铁红 邓志成;如何规划3G网络[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勇;基于笔和语音的交互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6年

2 程时伟;基于上下文感知的移动设备自适应用户界面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3 黄淦;生物表面电信号建模、分析及其在人机交互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4 朱博;基于投影图像自适应校正方法的智能投影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李宇飞;高性能、低功耗VLIW结构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研究:模型、算法与工程实践[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邵轲;数字脉冲式超宽带接收机的研究和关键模块的设计[D];复旦大学;2010年

7 季渊;超还原硅基有机发光微显示器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8 赵学秘;可编程密码处理器关键技术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徐荣龙;手持移动设备三维用户界面绩效预测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徐元欣;有线数字电视信道接收芯片的实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振刚;基于SAPI引擎的语音交互方法的研究与实现[D];沈阳工业大学;2005年

2 周福强;基于FPGA的OLED驱动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叶茂林;OLED多功能电话机及软件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陈知新;OLED显示屏驱动电路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5 黄晗;四管OLED像素电路的改进设计与仿真[D];北京化工大学;2011年

6 岳红月;OLED显示屏及驱动电路的设计[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晓婕;微型OLED屏的显示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赵湘源;AM-OLED显示屏驱动芯片的研究与设计[D];上海大学;2011年

9 李杰;基于ARM的OLED模组测试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10 张辉;AM-OLED真彩色显示系统的FPGA实现[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160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160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f3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