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载波抑制归零码光调制格式性能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立峰;;光交换技术在通信传输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新通信;2014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邵宇丰;陈林;文双春;朱江章;;新型改进光双二进制传输的编解码方案[J];通信学报;2007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乃英;光纤光缆中的偏振模色散与旋转光纤[J];现代有线传输;2001年02期
2 龙朝勇;从统计特征来确定单模光纤的偏振模色散[J];现代有线传输;2001年02期
3 于丽,刘秀敏,李朝阳,李荣华,杨伯君;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测量与补偿[J];现代有线传输;2001年04期
4 ;光纤参数测试[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2年05期
5 韩水清,谢育国,叶俊明;减小偏振模色散的施工控制措施[J];铁道通信信号;2002年04期
6 饶敏,孙小菡,张明德;偏振模色散对高速光码的影响[J];中国工程科学;2002年11期
7 唐斌,张秋芳,王荣;10G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模拟及补偿[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8 晏大武;偏振模色散对单模光纤的影响[J];四川通信技术;2002年02期
9 张霞,黄永清,任晓敏;偏振模色散补偿中反馈控制的讨论[J];光通信研究;2002年01期
10 包立明;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J];光通信研究;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龙朝勇;;光纤中的二阶偏振模色散理论[A];中国通信学会2001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帆;叶培大;;色散管理深度对密集色散管理孤子中偏振模色散效应的影响[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张梓华;;用相位共轭波补偿偏振模色散[A];全国第十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一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OFCIO’2001)论文集[C];2001年
4 王则民;;关于术语“色散”和“偏振模散”[A];中国通信学会2003年光缆电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邓卫华;杨吉斌;;一种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A];第九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6 叶会英;程明;;偏振模色散仿真器特性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7 叶东银;陈鹤鸣;;重要性抽样在一阶偏振模色散仿真中的应用[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国平;王敬华;;高速光纤通信中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的模拟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张国平;王敬华;葛镜;;光纤中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的模拟与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张德生;盛秋琴;董孝义;;邦加球上的偏振态及一、二阶偏振模色散的表示[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乐前;日本开发出偏振模色散抑制技术[N];人民邮电;2009年
2 于尚民;光检测“与时俱进”[N];通信产业报;2007年
3 周伟勤;突破40G光传输技术瓶颈[N];通信产业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刘晶;400G光业务芯片将提速指向新标杆[N];中国电子报;2012年
5 春辉;我国光纤产业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N];人民邮电;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攀峰;单模光纤中偏振效应的理论研究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剑飞;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及其补偿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3 王海晏;偏振模色散与光纤拉曼放大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剑;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5 刘汉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监测与补偿[D];浙江大学;2005年
6 张璐;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偏振模色散动态补偿[D];山东大学;2005年
7 池越;基于计算智能的偏振模色散自适应补偿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1年
8 翁轩;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信号损伤缓解与补偿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田凤;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控制及多载波产生与应用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曾祥烨;偏振复用相干光通信系统数字均衡技术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清海;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孙建功;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理论分析与补偿[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3 邓芳;基于琼斯矩阵法的偏振模色散统计特性的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4 蒋小庆;基于液晶的偏振模色散补偿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龙海;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6 陈燕丽;高速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抑制技术的研究与探讨[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0年
7 王敬华;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模拟与补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李谦;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补偿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9 胡红伟;高速光纤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效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喜红;偏振模色散模拟器、实验补偿及调制码型的初步探讨[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67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6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