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带电体温度监测及灰色预测分析
【图文】:
第9期滕志军,等:高压带电体温度监测及灰色预测分析63其实际传输距离介于10~75m之间,一般在30m左右[8]。ZigBee采用碰撞避免机制的CSMA/CA协议,保证了节点间数据的可靠性传输。ZigBee可以自动组网,能够使系统方便灵活地加入或者撤消测温节点[5],可支持高达65000个节点,采用AES-128加密算法保证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ZigBee联盟制定了星形、树形和网形三种网络拓扑结构[9],如图1所示。图1ZigBee网络拓扑结构Fig.1ZigBeenetworktopology2.2灰色预测算法灰色预测理论是用于研究数据量少、信息贫瘠的不确定问题的理论方法[10],在预测领域具有样本需求较少、预测精度较高、低运算量以及不用考虑样本分布规律的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11-13]。本设计采用灰色系统的基本预测模型—GM(1,1)模型[14],把变电站高压电缆接头的温度看作灰数,进行关联分析,对所测历史数据进行累加累减等数据处理来发现其潜在规律,建立灰色微分方程,从而对温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一周内所对应的同一时间的历史温度数列为:x(0)=(x(0)(1),x(0)(2),…x(0)(n))(1)式中,n为数据个数,且n=7。对x(0)进行AGO运算,使之构成累加温度数列x(1),以弱化历史数据的波动性和随机性,则:x(1)=(x(1)(1),x(1)(2),…x(1)(k))(2)式中,x(1)(k)=∑ki=1x(0)(i),k=1,2,…,n。GM(1,1)灰微分模型为:x(0)(k)+az(1)(k)=b(3)式中,z(1)(k)为x(1)(k)的紧邻累加温度均值序列,z(1)(k)=0.5[x(1)(k)+x(1)(k-1)],k=2,3,…,n;a,b分别为模型发展系数和灰色输入,可通过历史温度数列x(0)和累加数列x(1)求?
x(0)和累加数列x(1)求得。由方程(3)可得累加数列的预测结果:x^(1)(k+1)=(x(0)(1)-b/a)e-ak+b/a(4)式中,x^(1)(k)表示第k个解析值。由于GM模型得到的是一次累加量,故必须对所得数据进行累减逆生成,则可得到还原预测结果:x^(0)(k+1)=x^(1)(k+1)-x^(1)(k)=(1-ea)(x(0)(1)-b/a)e-ak(5)式中,x^(0)(k)表示累减还原所得到的第k个温度预测值。3系统工作原理系统主要由终端采集装置、ZigBee协调器、GPRS网络和监测中心等构成。监测系统组成如图2所示。图2监测系统组成框图Fig.2Compositionblockdiagramofmonitoringsystem系统将采集装置(温度传感器与ZigBee终端通过一段数据线相连接)挂接在高压电缆上,温度传感器直接安装在变电站高压电缆接点处,利用直接接触测温方式采集接头温度,,获得更加准确的发热点情况。ZigBee协调器负责接收下层(采集装置直接或ZigBee路由转发)上传的数据,并对信息进行汇总,将接收到的数据通过RS232传送给GPRS,再由GPRS将数据传送至监测中心的计算机并交由其中的后台软件进行处理。监测中心内的终端数据处理单元完成对接收数据的分析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根据需要存储到数据库中,并以图形与报表形式显示以便分析;当温度超过预先设定的阈值后进行声音报警与屏幕提示处理,提醒值班人员紧急处理。同时,监测中心不仅提供故障点的定位、历史数据查询功能,而且可以根据监测到的历史数据,利用预测算法对未来的温度变化进行预测,在事故发生前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4高压带电体温度监测系统的实现4.1硬件实现本设计实现了采集装置和监测中心主机。采集装置硬件结构图如图3所示,采集装置由传感器模块、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正永;塑化处理与变形[J];低压电器;1978年03期
2 高增星;静电场的能量[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4期
3 郭劲;连续带电体和点电荷系的电势能与电场能的定量关系[J];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于凤军;;带电体的自能系数及其规律的研究[J];大学物理;2010年12期
5 张国光,张国玉;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的分析[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3期
6 应崇光;晶体管正负电荷检验器[J];物理实验;1988年01期
7 文国富;转动带电体的磁矩与转动惯量的类比[J];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8 何立善;关于带电理想模型客体的几个问题[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9 刘杰源;;宏观带电体在电场中的运动[J];数理化学习;2009年09期
10 周晓东;带电小球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一例[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密丹;刘冬梅;;二维平面上点电荷系和连续带电体静电场电势分布的计算机模拟[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庞海燕;温茂萍;敬仕明;;电容在测量力和位移中的应用[A];四川省电子学会传感技术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3 阮方鸣;高攸纲;沈远茂;石丹;周峰;刘万松;;带电人体-金属放电参数出现极值的研究[A];第17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苗新;葛宁;;SDH/MSTP设备的静电软击穿故障现象分析[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卢靖;齐俊臣;刘海敏;;产品贮存中静电危害及防护[A];第五届电子产品防护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家兵;;配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宋军;;高压带电体在线无线温度连续监测系统[A];2010全国采矿科学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杨文红;;浅谈如何安全用电[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9 张月超;郭营生;刘卫东;;10kV配电带电作业人体安全防护用具的使用保养[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蒋萍;;带电更换10千伏线路悬式绝缘子的实践[A];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袁树林;三荆线工程临近带电体铁塔组立完成[N];国家电网报;2010年
2 福建 张柏兴;电子验电器的制作[N];电子报;2006年
3 湖南省华容县职业中专 陶荣新;电容器中电场能损失的讨论[N];电子报;2007年
4 张增会 张巧芬;带电检修电气设备注意事项[N];电子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聂翠蓉;用纳米技术突破太阳能电池瓶颈[N];科技日报;2006年
6 于洋;家庭安全用电常识[N];大众科技报;2007年
7 山东 王东升;简介有关电场演示用的电量表(二)[N];电子报;2009年
8 河北 卢兰山;静电防护浅谈[N];电子报;2001年
9 顾波;辽宁公司抽查基建安全质量[N];国家电网报;2009年
10 王杨二;专家解读电热水器防电墙技术[N];中国质量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冬梅;一种新型高压带电显示装置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1年
2 周炳凌;耐热导线带电作业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3 徐远鹏;配电带电作业标准化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68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68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