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无线Mesh网络中满足QoS的高吞吐量安全路由协议
【图文】:
·72·通信学报第35卷图1认知无线Mesh网络拓扑在认知无线Mesh网络中,由于主用户占用授权信道的时变性,次用户感知的可用频谱资源的动态变化性,上述的洞攻击非常容易发生,任意攻击节点只需向邻居节点有意地报告错误的可用信道,引诱数据传输至攻击节点即可产生洞攻击。无线业务γ1=(S,D,10)的源点为S,目的节点为D,带宽约束为10Mbit/s。设X节点是攻击节点,向相邻的节点虚假报告感知的可用信道,比如,X节点向A、B、J与K节点报告其感知的可用信道集合为{1,2,3,4,5}。各无线链路的可用信道集合与信道的可用带宽,如表1所示。表1无线链路可用信道集合与各信道的可用带宽(u,v)Ku∩Kv(,)kBuv(S,A){3}3B(S,A)24(A,B){1,3}1B(A,B)20,3B(A,B)24(A,J){3}3B(A,J)24(A,X){1,3,5}1B(A,X)20,3B(A,X)24,5B(A,X)35(B,K){1,3}1B(B,K)20,3B(B,K)24(J,K){3}3B(J,K)24(K,D){5}5B(K,D)35在认知无线Mesh网络中,路由路径构造必须与频谱分配联合考虑。如果路由判据是无线链路最大可用带宽,则在没有攻击节点X的情况下,为无线业务γ1构造的路由路径应该是3135SABKD,表示无线链路(S,A)分配信道3,,无线链路(A,B)分配信道1,无线链路(B,K)分配信道3,无线链路(K,D)分配信道5。当存在攻击节点X的情况下,节点X向相邻的节点虚假报告其感知的可用信道,比如,节点X向节点A、B、J与K报告其感知的可用信道集合为{1,2,3,4,5},其节点X感知的可用信道集合为{3,4}。在这种情况下,为无线业务γ1构造的路由路径为3555SAXKD,如表2所示。其实,无论什么路由判据,攻击节点都可以虚假报告迎合路由判据的可用信道?
第11期邝祝芳等:认知无线Mesh网络中满足QoS的高吞吐量安全路由协议·73·TVN(v,w)=(,)(,)PavwPfvw(3)Pf(v,w)表示节点v传输给下一跳节点w的数据分组的数量,Pa(v,w)表示节点v从两跳邻居节点u接收到确认接收的数据分组的数量,如图2所示。图2两跳邻居反馈示意假如节点v传输了100个数据分组给节点w,即Pf(v,w)=100,节点u从节点w接收了80个数据分组,则节点u给节点v反馈Pa(v,w)=80。假如节点w是攻击节点,对网络发起灰洞攻击,进行选择性转发,致使节点u从节点w接收到的数据分组非常少,节点v可以非常快地通过节点u的反馈检测出节点w是攻击节点。对于黑洞攻击,节点u从节点w接收到的数据分组为零,给节点v反馈Pa(v,w)=0。当节点v检测出节点w的信任值TVN(v,w)小于信任值阈值tsh1T,立即通告无线业务源点重新进行路由发现过程。在利用节点信任值检测出攻击节点的同时,还应该尽量减少对非攻击节点的误判,即节点w的信任值很低,不是因为节点w制造了洞攻击,而是因为无线链路在某信道的传输质量实在太差引起的,这种情况下不应该认为节点w是攻击节点。因此,还应该考虑无线链路分配不同信道时的信任值。节点w的信任值TVN(v,w)是节点v根据历史无线业务计算而得。根据历史的节点信任值,可以计算出无线链路分配不同信道的情况下链路安全权值,(,)kSWvw表示无线链路(v,w)分配信道k的情况下的链路安全权值,其计算如式(4)所示。,&,(,)minTVN(,),kvwPixvwkivwSWvwvwkKK(4)其中,Pi表示历史无线业务γi的路径。对于无线链路(v,w)的所有可用信道vwkKK,采用式(4)计算无线链路(v,w)分配信道k的链路安全权值。如果算得(,)kSWvw的值为零,则认为节点w为黑洞,直接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A TRUST MECHANISM-BASED CHANNEL ASSIGNMENT AND ROUTING SCHEME IN COGNITIVE WIRELESS MESH NETWORKS WITH INTRUSION DETECTION[J];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2010年05期
2 邝祝芳;陈志刚;邓晓衡;;自适应的认知无线Mesh网络QoS约束的路由与频谱分配算法[J];通信学报;2011年11期
3 裴庆祺;李红宁;赵弘洋;李男;闵莹;;认知无线电网络安全综述[J];通信学报;2013年01期
4 张光华;张玉清;刘雪峰;;认知无线电网络中基于信任的安全路由模型[J];通信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富强;张建照;柳永祥;赵杭生;;动态频谱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分析[J];电波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2 李哲;柏鹏;檀蕊莲;姚战宏;林晋福;卢虎;;基于双门限能量检测的自适应协作频谱感知[J];电视技术;2013年17期
3 吴呈瑜;何晨;蒋铃鸽;;认知无线网络中的频谱切换性能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3年11期
4 王慧强;王振东;;认知无线网络安全频谱感知技术研究进展[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付亚楠;杨守义;白文娟;;主用户活跃性对新的认知无线电系统容量的影响[J];电视技术;2013年23期
6 李文;邓微;;认知无线电中频谱分配技术研究[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12期
7 肖晓飞;贾颖;;认知计算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科技;2014年02期
8 李亚伦;王献荣;;认知无线电网络中认知引擎及其安全问题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4年04期
9 赵知劲;胡伟康;王海泉;;基于双特征值极限分布的合作频谱感知算法[J];电信科学;2014年04期
10 葛云露;董俊;姬生云;冯晓哲;王健;王先义;;电磁频谱监测设备部署优化算法[J];电波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Feng Peilun;Zhang Jianzhao;Zhao Hangsheng;Liu Renfu;Li Dali;;A Spectrum Pooling-based Algorithm in Spectrum Aggregation and Allocation[A];2012年计算机应用与系统建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2年
2 Xin WANG;Zhi-gang LIU;Jin-kuan WANG;Bin WANG;Xi HU;;Spectrum Sensing for Cognitive Network Based on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Random Forest[A];第26届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C];2014年
3 崔宇;王志;史名霄;;基于贝叶斯博弈双向拍卖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研究[A];2014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杰;无线局域网无线资源管理及跨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2 刘然;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效流媒体分发关键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黄丽;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感知策略和频谱共享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任德锋;下一代无线通信中高速Turbo译码和协作频谱感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蔡雪莲;无线Ad Hoc网络接入和路由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涛;无线网络的物理层安全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刘允;认知无线电频谱感知及资源分配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8 吕守涛;无线频谱环境认知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9 安春燕;认知无线网络资源管理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张晓亮;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资源管理和优化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立瑞;群智能优化算法及其在路由优化策略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3年
2 孙晨;结合定位的新型频谱检测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时浩;基于认知无线网状网的媒体接入控制技术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3年
4 张杰;车载自组网认知区分路由协议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5 王中伟;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Markov模型的信道分配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6 刘京川;基于稀疏度检测的宽带压缩频谱感知方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胡畔;认知无线电中基于能量检测的频谱感知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梁芮;基于D-S证据理论的认知无线电协作频谱感知算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9 白文娟;基于认知无线电的协作频谱感知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陈亚琨;基于感知信息量化的判决融合算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春岐;邹仕洪;田慧蓉;王文东;程时端;;一种基于信誉和风险评价的分布式P2P信任模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7年07期
2 张静;胡捍英;童珉;李庆荣;;一种基于信任模型的安全度量及安全路由算法设计[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8年01期
3 李洋;董育宁;赵海涛;;认知Mesh网络的动态分层图路由模型及路由策略[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年08期
4 张景东;吴振强;;邻居认证的Mesh网络安全多路径路由协议[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04期
5 顾金媛;章国安;包志华;;认知无线Mesh网络联合多路径路由和信道分配策略[J];计算机科学;2011年05期
6 余涵;;无线Mesh网中基于声誉的安全路由协议研究[J];软件导刊;2009年08期
7 郝丹丹;邹仕洪;程时端;;开放式频谱系统中启发式动态频谱分配算法[J];软件学报;2008年03期
8 黄丽亚;刘臣;王锁萍;;改进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共享博弈模型[J];通信学报;2010年02期
9 柴争义;刘芳;;基于免疫克隆选择优化的认知无线网络频谱分配[J];通信学报;2010年11期
10 仵国锋;季仲梅;张静;何照盼;;认知无线Mesh网络[J];信息工程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卢显良;;基于自拥塞理论的可用带宽测量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5年S1期
2 刘敏;李忠诚;过晓冰;邓辉;;端到端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J];软件学报;2006年01期
3 王芳;钱德沛;许大炜;杜磊;;一种端到端可用带宽的测量方法[J];计算机工程;2006年07期
4 张大陆;许健;;一种紧链路定位和可用带宽测量的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年28期
5 黄国伟;吴功宜;徐敬东;;基于排队分析的端到端路径可用带宽的测量[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7年01期
6 石满秀;王勇;莫玮;陈星;;可用带宽测量技术及工具的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8年Z1期
7 胡迎松;段莉;;基于百分位点的流媒体端到端可用带宽预测算法[J];微处理机;2008年06期
8 张大陆;朱安奇;;使用自负载降速率探针包列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年01期
9 王轶凡;张宏莉;张冬艳;;一种端到端的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新技术[J];微计算机信息;2009年09期
10 何莉;余顺争;;一种测量任意链路可用带宽的方法[J];软件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张冬艳;胡铭曾;张宏莉;王蕾;;一种基于概率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研究[A];全国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研讨会'2005论文集(下册)[C];2005年
2 赵国锋;唐红;付昊;;基于回归分析的IP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模型[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曾彬;张大方;黎文伟;谢高岗;;WPathload:一种改进的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研究[A];第五届中国测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I/O虚拟化三步走[N];网络世界;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海涛;多跳无线网络中可用带宽的估计和预测[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2 刘洪涛;高性能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及可用带宽估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2年
3 曾彬;基于主动测试的网络性能监测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媛媛;端到端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敏健;使用多个超载流的可用带宽测量技术[D];浙江大学;2006年
3 吴丽;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4 田双鹏;可用带宽度量算法评估与改进[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5 文耀;网络可用带宽测量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黄九洲;可用带宽测量技术研究与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纪德志;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的可用带宽测量[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朱丽;可用带宽与瓶颈定位集成测量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9 于靖;网络可用带宽测量影响因素及算法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8年
10 肖宇峰;网络带宽的测试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17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571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