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无线网络中的位置隐私研究
【图文】:
移动设备通过无线接入点向互联网发送数据,包括IP分组、数据帧和位。无线逡逑接入点本身也担任着NAT服务器、DHCP服务器、防火墙、本地DNS服务器和逡逑WEB代理服务器等角色[1,2],其网络接入模型如图1所示。无线接入点将宽带路由逡逑器和单纯型AP相结合,借助路由器功能,实现无线网络中的连接共享,将通过无逡逑线连接的终端分配到一个子网并分配IP。接入设备数目较少时,无线接入点在设备逡逑间通信中仅需交换机的角色;当设备与Internet通信,无线接入点完成路由器功能。逡逑IP分组逡逑数据帧逡逑L^4(?))逦^逦,逡逑N逦^攻击逡逑O逦0逦X逦.0.0逡逑NAT服务器DHCP服务器防火墙DNS服务器WEB服务器逡逑图1无线网络接入的网络模型逡逑Fig.邋1邋The邋model邋of邋wireless邋network邋access逡逑-1邋-逡逑
,。一面,由于数据内容、位置信息和身份信息三者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其中一种信息保逡逑护不当会导致其他信息的泄露,如数据泄露会导致位置暴露,位置泄露也会导致身逡逑份暴露。无线信号空间信道的开放性使窃听和假冒等攻击[3'5]更容易被实施,具体地,逡逑例如用户接入恶意站点,其浏览行为将被攻击方监听捕获,上网数据内容可能暗示逡逑个人身份隐私、经济隐私和社交隐私[6];终端接入无线网络使用的固定MAC地址逡逑可以关联用户信息,同时也泄露位置隐私。另一方面,由于无线信号的有限覆盖性,逡逑用户和无线网络之间存在“用户-终端-基站-位置”的映射关系,用户接入某一个网逡逑络,就说明该用户在这个接入点的附近,顺序接入不同无线网络可以形成用户的运逡逑动轨迹;另外,即使用户没有接入具体某个网络,攻击方也可以根据扫描到的基站逡逑广播信息判断用户的位置m,如图2所示。由于位置数据中蕴含了大量个人信息,逡逑如出行目的、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家庭住址、健康状况和社交关系等,因此,对逡逑位置数据的不当应用将可能导致个人隐私泄露。更为严重的是,由于位置信息与客逡逑观世界时空关联,位置信息泄露有可能导致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危害。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TP30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卫星;李斌;;智慧校园用户身份特征多标签自适应分类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年02期
2 王杰;跨企业网络环境下的用户身份管理[J];信息网络安全;2005年09期
3 王杰;企业信息安全中的用户身份管理[J];信息网络安全;2004年07期
4 董乐然;;基于用户身份认证的在线投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通讯世界;2019年03期
5 王刚;刘海玲;;实施统一用户身份管理系统建设 做好数字油田建设基础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28期
6 王磊;郑任儿;;浅谈校园用户身份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J];科技信息;2012年26期
7 迟文德;;云计算环境中用户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传媒科技;2016年05期
8 王亮;;网络安全用户身份优化认证仿真研究[J];计算机仿真;2016年10期
9 房超;蔡忠闽;沈超;牛非;管晓宏;;基于鼠标动力学模型的用户身份认证与监控[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10期
10 ;牛津大学研发新技术:通过击键方式验证用户身份[J];保密科学技术;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迟文德;;云计算环境中用户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6年
2 王杰;;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用户身份管理[A];第十九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庚伟;罗学礼;杜韶辉;杨恒;;企业级统一用户身份管理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实践[A];2009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09年
4 杨志斌;;用户号码、用户身份独立在网络融合中的作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5 高歆雅;;移动互联网OTT安全,未雨绸缪未为迟[A];OTT业务发展对通信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通信学会通信管理委员会第31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杜运韬;;网络准入及终端管理系统在深圳烟草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入选论文摘要汇编[C];2014年
7 杜运韬;;网络准入及终端管理系统在深圳烟草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烟草学会2015年度优秀论文汇编[C];2015年
8 梁国坚;苗长忠;康桂红;于成献;;气象信息服务网站验证用户登录身份的几种方法[A];网络安全技术的开发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邵旭东;樊志杰;;视频安全接入的关键技术研究[A];第27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汪志鹏;杨明慧;吕良;;基于eID的网络可信身份体系建设研究[A];第3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洁 本报见习记者 张雪泓;调查匿名被告网络用户身份难度大[N];法制日报;2018年
2 记者 殷怡;三大平台反洗钱系统升级 恢复提现后比特币涨25%[N];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
3 记者 周艾琳;比特币平台监管“半年报”:强化尽调、去杠杆[N];第一财经日报;2017年
4 ;轻松搞掂用户身份认证和访问权限[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广义;RSA与SUN组成策略联盟提供强化的网络用户身份基建[N];通信产业报;2002年
6 郑裕杰;网络安全第一关:用户身份认证[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7 宋辰;云适配:“云”+“而”构建以人为中心的新安全体系[N];计算机世界;2017年
8 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政策经济所 刘耀华;用户身份保护出现“分水岭”[N];人民邮电;2013年
9 许海光;移动互联网交易安全及用户身份识别问题亟待解决[N];科技日报;2014年
10 李凯;CA eTrust SiteMinder 捍卫Web安全[N];通信产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慕鑫;社交网络平台用户身份挖掘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8年
2 徐钦桂;虚拟仪器网络化测控系统可信分析及增强方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晴;公众无线网络中的位置隐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8年
2 刘奇飞;跨社交网络的用户身份关联技术研究[D];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9年
3 熊金鑫;量子通信网络中用户身份可信评估模型研究[D];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4 刘潇谊;Web安全登录的研究与实现[D];西安工业大学;2016年
5 杨奕卓;在线社交网络用户身份匹配算法研究[D];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2018年
6 董学雄;基于击键特征的用户身份识别算法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7 叶o
本文编号:26474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64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