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Binaural拾音技术及其应用初探

发布时间:2020-05-06 17:37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声音品质和效果的不断追求,单声道和立体声音频已无法满足人们对于高品质音乐的需求,3D音频俨然成为了当今社会音频发展方向的一个重点,在这之中,多种3D音频技术拔地而起,大大增强了人们听音时的沉浸感,丰富了人们的听觉感受。坐拥百年历史的Binaural拾音技术就是3D音频技术的其中之一,它能够使得耳机用户获得更具沉浸感的声音体验。本论文的研究围绕静态双耳声(Static Binaural)展开,目的是通过介绍Binaural拾音技术的原理、与立体声的比较试验,探究基于Binaural拾音技术的音频制作技术,并通过案例介绍Binaural拾音技术在当下社会中的应用,来分析Binaural拾音技术的优势与劣势、拓展其应用领域。本文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和应用实例,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对Binaural拾音技术进行验证,证明耳机作为重放设备时,Binaural拾音技术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双声道。并通过分析当下Binaural拾音技术的应用,对未来3D音频技术发展进行合理的预测及推断。本文的研究结论显示,Binaural拾音技术虽然在重放条件上有一定局限性,但是会为耳机用户创造良好的声场定位感和还原感,并且与其他3D音频技术相比更具私密性、独立性、个体性,贴耳感受更强。这些都为其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打下了基础,在使用Binaural拾音技术的作品中将展现出更为沉浸、贴耳的真实感。运用Binaural拾音技术进行声音作品或者表演剧目(见文中案例一)的设计,将会为创作者和艺术家们打开创新的思路,带给听众一种全新的聆听感受。
【图文】:

世博会,巴黎


1.2 Binaural 拾音技术的历史背景及现状Binaural 拾音技术也叫双耳拾音技术或者“人工头”拾音技术,它诞生于 1881 年的法国黎,当时,法国工程师 Clement Ader 设计出了一套双耳聆听系统 Théatrophone——舞台上演时的信号由麦克风接受并实时通过电话接收器传输给听众,听众佩戴的接收器每个耳朵内置一个微型扬声器,听众通过这套系统即可聆听当时法国最流行的歌剧。随后,随着人新鲜感的褪去,以及由于昂贵的价格而停滞的立体声技术普及,直到 1933 年 Binaural 技也就是“人工头”技术,才得以出现在使世人面前。这款名为“Oscar”的机械人工头由 AT&T尔实验室4,它的两颊和双耳都设置了微型麦克风。但是不佳的音质和昂贵的费用两个问仍然困扰着当时的工程师们,,也压制了双耳音频技术的发展。

模拟模型,躯干,双耳,听众


1.2 Binaural 拾音技术的历史背景及现状Binaural 拾音技术也叫双耳拾音技术或者“人工头”拾音技术,它诞生于 1881 年的法国黎,当时,法国工程师 Clement Ader 设计出了一套双耳聆听系统 Théatrophone——舞台上演时的信号由麦克风接受并实时通过电话接收器传输给听众,听众佩戴的接收器每个耳朵内置一个微型扬声器,听众通过这套系统即可聆听当时法国最流行的歌剧。随后,随着人新鲜感的褪去,以及由于昂贵的价格而停滞的立体声技术普及,直到 1933 年 Binaural 技也就是“人工头”技术,才得以出现在使世人面前。这款名为“Oscar”的机械人工头由 AT&T尔实验室4,它的两颊和双耳都设置了微型麦克风。但是不佳的音质和昂贵的费用两个问仍然困扰着当时的工程师们,也压制了双耳音频技术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1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董石;胡瑞敏;杨玉红;王晓晨;涂卫平;;面向多声道三维音频的和差压缩编码技术[J];通信学报;2014年06期

2 许津玮;;仿真头录音技术及其在音乐录音中的应用(2)[J];音响技术;2013年06期

3 殷福亮;汪林;陈U

本文编号:26516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6516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a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