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T数字集群基站RRU的设计与实现
【学位授予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N929.5
【图文】:
以及上行信号的放大功能。如下图1-4 所示。图 1-4 传统 PDT 信道机整个接收链路采用超外差的架构,前面两级的带通滤波器是带变容二级管的电调谐滤波电路,主控芯片(STM32)给一个电压反向加载到变容二极管的两端,通过改变电压改变滤波器的谐振频率点。锁相环提供本振与射频信号经过混频器下变频至第一中频 73.35MHz,第一中频信号经过声石英晶体滤波器进入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过一个带阻滤波器,主要是滤除中频信号的二次谐波,最后进入到混频器进行第二次下变频最后中频输出。如下图 1-5 所示。RF_InIF_Out1_LO2_LOSPF-5122Z SYM-25DHWPBR-941SA616D图 1-5 传统 PDT 接收链路
图 2-3 链路 OIP3 仿真PDT 要求互调抑制大于 70 dB, 单板输出 0 dBm,可算出单板 OIP3 要求达到 32 dBm 以上。由 DAC37J84 器件资料,其满量程输出电流 20 mA,负载 50ohm 时,可计算得出满量程输出功率如下式(2-1)2102 230logRIPR (2-1)式中:P DA 满量程输出功率(dBm);R 负载阻抗(ohm);I 满量程输出电流(A);实际应用中,DAC 和调制器之间有重建滤波器,负载会分为两个 100 ohm并联在滤波器的输入和输出端。于是 DAC 传输给后级的最大功率为 1 dBm。DAC 在 80 MHz 输出时 OIP3 为 31.5 dBm,HMC11797 OIP3 为 27.9 dBm,WJA1510 OIP3 为 45 dBm。
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2.3.2 噪声系数设计TX 链路底噪的要求,主要基于三点:不影响 ACLR,满足杂散辐射要求,不影响 RX 灵敏度。通过仿真和实测,前两点一般容易满足,而对于第 3 点,尤其是 FDD 系统,涉及到收发隔离的问题,对双工器的抑制度考验极大。对于本次设计,收发最近仅相隔 5 MHz,挑战较大。通过级联仿真,去掉 PA 底噪,可得 TX 小信号部分的 NF<10 dB,如下图 2-4 所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岩岩;毕喜庆;;浅析数字集群通系统在油田的应用[J];中国设备工程;2019年16期
2 艾珂;;论无线数字集群的应用与推广[J];中国新通信;2017年14期
3 封士国;孙千书;;800M数字集群助力港口经济快速发展[J];中国无线电;2017年09期
4 ;编者按 数字集群的未来之路(上篇)[J];移动通信;2014年01期
5 ;数字集群的未来之路(下篇)[J];移动通信;2014年Z1期
6 王宁昌;;关于青奥会期间查处数字集群干扰问题的思考[J];中国无线电;2014年10期
7 孙嘉鹏;;基于数字集群电台融合通信的实现方法[J];计算机与网络;2013年15期
8 ;发挥国际优势 提升本地服务 构筑领先数字集群业务[J];移动通信;2010年Z1期
9 ;创造“广州速度” 服务亚运盛会——广州800M数字集群共网正式开通[J];移动通信;2010年11期
10 徐超;;数字集群三结待解[J];通信世界;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立;;中国数字集群发展路向何方[A];2003’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梁靖;;数字集群共网运营探讨[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喻佳;;武汉市数字集群政务网建设探讨[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4 周运伟;;宽带数字集群带来的挑战及其对策[A];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马驰;;国产数字集群高擎创新之剑开辟应急通信战场[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龚德才;;公安警用数字集群(PDT)通信系统基站规划方法研究[A];2018中国信息通信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7 桑逾方;施玮;薛黎冰;;摩托罗拉TETRA数字集群基站在应急通信中使用低速率带宽卫星中继传输的可行性分析验证[A];第九届卫星通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宋国伟;陈国成;谢军;;宽带数字集群技术的发展[A];2013年全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9 朱志宇;张云明;;TETRA数字集群网络的小区重选参数分析[A];广东通信2010青年论坛优秀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忠诚;;利用国产技术体制发展数字集群共网探讨[A];2005'中国通信学会无线及移动通信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宇;“互联网+”打造“智慧警务”[N];人民公安报;2017年
2 ;开通首个数字集群网[N];中国证券报;2002年
3 熊;全国首个数字集群商业共网正式开通[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4 焦世东;数字集群机遇无限应用主导[N];中国计算机报;2003年
5 刘惟丽;竞争加剧引发数字集群商业共网热[N];中国经营报;2002年
6 李瀛寰;GT800数字集群产业联盟成立[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7 张文;数字集群向大型共网模式发展[N];人民邮电;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红;数字集群如何在共网中发展[N];中国电子报;2001年
9 李进良;建设数字集群全国网刻不容缓[N];中国电子报;2003年
10 刘英赫;国产数字集群期待更多[N];中国电子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侯希望;数字集群应急通信共网运营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颖超;警用数字集群终端物理层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9年
2 陈涛;PDT数字集群基站RRU的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3 倪裕贵;数字集群对讲机语音越区切换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年
4 臧桐;350兆警用数字集群系统可行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8年
5 李俊生;警用数字集群终端协议栈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6 李小鹤;我国数字集群共网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7 李新;数字集群共网下的调度台架构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8 翟松;中国卫通数字集群网络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崔清同;基于公网的数字集群终端呼叫功能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10 陈验方;基于CDMA的数字集群终端技术及实现方案[D];山东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61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761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