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微波通信中双极化天线接收关键技术研究
【学位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N821.1
【部分图文】:
搭建如图 5.8 所示的符号定时恢复 Simulink 内部整体框架,其展现了子模块层间的紧密联系和信息交互。以下逐个分析每个子模块层的内部结构,即分析具体实现层的计算流程。NCO 模块内部结构因为 NCO 模块在 STR 环路中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16],所以首先介绍该模块。
67因为 NCO 模块在 STR 环路中起到关键的控制作用[16],所以首先介绍该模块。NCO 模块为数控振荡器模块,其 Simulink 建模内部结构如图 5.9 所示。该模块根据环路滤波器的输出 lfout 计算产生小数间隔 u、符号使能信号 symen1x 和二倍符号使能信号 symen2x。u 用于控制内插滤波器完成内插消除定时误差,symen2x 控制 TED模块计算定时误差,symen1x 控制内插滤波器输出单倍符号速率恢复信号的同时,控制环路滤波器工作。图 5.10 为定时偏差为 5ppm 时,Simulink 仿真时示波器 Scope_u观测的小数间隔 u 的变化曲线,其中,横坐标为时间,采样率为 1,所以,1 秒仿真1 个符号数;纵坐标为小数间隔 u 的幅值。由于其斜率反映定时偏差估计值变化,所以从它的锯齿状变化趋势可以看出 STR 正常工作。
小数间隔的幅值时间(s)010.53 65 100 1 2 4 5Simulink 仿真时小数间隔变化曲线Interpolation 模块为内插滤波器模块,因为硬件实现需对实部和虚部分开处理,因此,需要两个 Interpolation 模块,内插滤波器采用 4 抽头的 32 阶抛物线内插滤波器,其内部如图 5.11 所示。c0、c1、c2、c3 用于存放内插滤波器系数。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婷;;高速数传中的交叉极化干扰对消设计[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7年06期
2 王万玉;陈金树;;交叉极化干扰消除技术研究[J];电讯技术;2013年06期
3 代大海,王雪松,李永祯,曾勇虎,肖顺平;交叉极化干扰建模及其欺骗效果分析[J];航天电子对抗;2004年03期
4 吴端;赵科;;一种交叉极化干扰对消算法设计[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刘德虎,刘卫东;交叉极化鉴别率和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J];无线通信技术;2002年03期
6 宋伟男;昂志敏;;交叉极化干扰抵消在非线性干扰下的性能[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8期
7 甄晓鹏;艾小锋;冯德军;李永祯;甄晓改;;对相控阵雷达的交叉极化干扰技术浅析[J];航天电子对抗;2015年06期
8 李永祯;王伟;汪连栋;王雪松;王国玉;;交叉极化角欺骗干扰的极化抑制方法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7年05期
9 杨明华,杨惠,王六龄;TES电话地球站交叉极化干扰分析[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5期
10 曹素莎;韩军;全亮;;一种基于RLS算法的XPIC技术研究[J];电子测量技术;2018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鸿文;郑毅;易钟炳;;中频交叉极化干扰抵消器的研究[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2 贾玉仙;陆绥熙;;卫星通信链路计算中干扰参数的分析与计算[A];第十届中国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顾克;大容量微波通信中双极化天线接收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2 宋伟男;宽带无线交叉极化干扰抵消器的研究与设计[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3 唐兴;一种基于交叉极化干扰抵消的微波传输系统室内单元设计[D];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2014年
4 李师师;无线通信系统中XPIC及载波同步实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魏宗帅;高速数传系统中的极化干扰抵消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6 陈明嗣;雷达系统仿真与角度干扰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09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2809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