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MO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充电优化模型
本文关键词:基于MIMO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充电优化模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新一代网络系统,由于其体积小、感应能力强和自组织成一个多跳的无线通信网络,能够将自己感知到的特定物理量数据传输到用户的数据库中,并广泛应用于军事、医疗、工业和环境保护领域。尽管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大量的优点,但是能量的持续补给和如何满足日益发展对信息传输的速率要求,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进一步发展的阻碍。然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手段,它采用多天线结构,在其发送和接受数据的空间领域形成多条相互独立并行的通信信道,从而可以成倍地增加数据传输的速率。无线充电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充电系统,可以在不接触待充电设备的情况下,对充电设备进行充电,只要工作人员合理的指定循环充电策略,就可以保障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持续正常工作。这二种技术为无线传感器网络发展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三种可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无线充电的技术方式:太阳能供电系统、振动供能系统和电波功能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分析MMO技术的二个重要的通信特征:空间复用和分集,MIMO之所以能够实现在不提高天线的发送频率,大大地提高MIMO信道的并行传输速率的原因值所在。其次介绍了如何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下对MIMO传输的信道进行建模和天线的设计。(3)介绍解决数学优化的LINDO API的特点和运行环境。(4)分析在SISO的条件下,如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充电路由优化的连续优化模型和离散线性模型。(5)分析并提出了在MMO无线传输技术下,如何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进行重新的设计和如何建立针对于在MMO情况下的充电优化模型。在最后使用LINDO数学规划软件对实验进行数学建模,保证实验的有效性。
【关键词】:无线传感器网络 MIMO 无线充电技术 模型 SISO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0.6;TN929.5;TP212.9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5-16
- 1.2 课题研究现状16-18
- 1.2.1 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现状16-17
- 1.2.2 MIMO技术研究现状17
- 1.2.3 无线充电技术研究现状17-18
- 1.3 课题研究内容18-19
- 1.4 论文组织结构19-20
- 第二章 基于MIMO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相关内容20-40
- 2.1 无线传感器网络20-29
- 2.1.1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20-21
- 2.1.2 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栈21-24
- 2.1.3 无线传感器网络跨层设计24-25
- 2.1.4 无线传感器网络操作系统25-27
- 2.1.5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27-29
- 2.3 无线传感器供能方式29-31
- 2.3.1 太阳能供电系统29-31
- 2.3.2 振动自供能供电系统31
- 2.3.3 电磁波供电系统31
- 2.4 MIMO技术31-35
- 2.4.1 MIMO无线通信技术31-33
- 2.4.2 MIMO系统中的分集与复用33-34
- 2.4.3 MIMO无线信道建模34
- 2.4.4 MIMO系统中的多天线设计34-35
- 2.5 编程环境介绍35-39
- 2.5.1 C3程语言35-36
- 2.5.2 .NET概念与组成36-38
- 2.5.3 LINDO和LINDO API38-39
- 2.6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基于MIMO的空间自由度模型40-46
- 3.1 空间自由度模型的局限性40
- 3.2 基于MIMO的矩阵建模40-42
- 3.2.1 空间复用40-41
- 3.2.2 干扰消除41-42
- 3.3 基于MIMO的空间自由度建模42-45
- 3.3.1 空间复用消耗的空间自由度42-43
- 3.3.2 干扰消除消耗的空间自由度43-44
- 3.3.3 基于MIMO的空间自由度模型44-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第四章 基于SISO的无线传感网络的充电模型46-52
- 4.1 基于SISO的连续时变模型46-49
- 4.1.1 问题描述46-47
- 4.1.2 一般充电周期47-49
- 4.2 基于SISO的离散N+1阶段模型49-51
- 4.2.1 离散N+1阶段非线性模型49-50
- 4.2.2 离散N+1阶段线性充电模型50-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基于MIMO网络的无线充电模型52-63
- 5.1 问题描述52
- 5.2 相关说明52-62
- 5.2.1 基于MIMO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52-53
- 5.2.2 一般充电周期的定义53
- 5.2.3 离散N+1阶段非线性充电模型53-56
- 5.2.4 离散N+1阶段线性充电模型56-58
- 5.2.5 仿真实验58-60
- 5.2.6 仿真结果以及相应分析60-62
- 5.3 本章小结62-63
- 第六章 总结语63-65
- 6.1 本文工作总结63-64
- 6.2 研究展望64-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宏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军事应用研究[J];舰船电子工程;2007年05期
2 吕鸣;田丰;孙小平;;无线传感器网络分析管理平台设计[J];沈阳航空工业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解扬;鲁家乐;李传文;;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建筑电气;2007年12期
4 杨悦平;董慧颖;宋超凡;曹斌;;基于改进粒子滤波的传感器网络目标跟踪研究[J];沈阳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5 毛谦;;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探索[J];硅谷;2008年21期
6 孙雨耕;张聚伟;季浩;丁英强;;基于超图理论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安全路由算法[J];天津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7 姜楠;周日贵;郑洪源;丁秋林;;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局域世界演化模型[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8 李天鹏;张云桥;王海明;;无线传感器网络故障研究现状[J];硅谷;2009年12期
9 单建昌;刘瑞金;;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年07期
10 杨雪峰;于建志;;嵌入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设计[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云龙;;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实验分析[A];工程设计与计算机技术:第十五届全国工程设计计算机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杜景林;陈力军;谢立;;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互联网集成体系结构[A];2008年全国开放式分布与并行计算机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刘昊;;面向电子智能服装的人体无线传感器网络构建[A];“力恒杯”第11届功能性纺织品、纳米技术应用及低碳纺织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李华;李文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在养殖业污染防治上的应用前景[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洁;任海风;;K重覆盖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A];中国计量协会冶金分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余e,
本文编号:3021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02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