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编码的光纤无线宽带接入网节能与服务质量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网络编码的光纤无线宽带接入网节能与服务质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加快了我国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促进了宽带接入网络的发展。光纤无线宽带接入网(Fiber-Wireless Broadband Access Network,Fi Wi)具有高速率、低成本、覆盖广、高可靠性以及接入灵活等特点,已成为下一代宽带接入网中最有前景的技术之一,研究其网络性能、资源利用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 S)等关键问题对推进宽带接入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网络编码(Network Coding,NC)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网络性能以及能源效率,为了缓解本地化业务给宽带接入网带宽资源带来的负担,NC技术被有效地引入到宽带接入网。针对Fi-Wi网络的能源消耗问题以及NC技术可以提高网络性能的特点,本文有效地将NC技术引入Fi Wi网络,并对基于NC的Fi Wi网络节能效率进行研究。此外,半实物仿真网络接近于真实网络环境,具有更高的仿真可靠性。本文还搭建一个Fi Wi网络的半实物仿真平台,为以后Fi Wi网络的算法机制在该平台实现奠定了基础。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一种基于NC的Fi Wi网络的数据传输机制。该机制分别对Fi Wi网络的域外数据以及域内数据在不同节点处进行编码,通过减少带宽资源占用降低链路传输时延和提高网络吞吐量,并通过OPNET仿真平台验证算法有效性。(2)提出一种基于包队列编码的Fi Wi网络节能控制机制。该机制通过对包队列进行编码提高带宽利用率,并降低对光网络单元网关节点(Optical Network Unitmesh portal point,ONU-MPP)缓存的占用;同时基于包队列编码的ONU-MPP休眠控制可有效地提高网络的节能效率。最后通过仿真对所提理论进行了验证。(3)在对OPNET仿真软件的半实物仿真模型(System-in-the-Loop,SITL)进行分析研究,搭建Fi Wi网络的半实物仿真平台。该仿真平台使自建的仿真节点通过改进后的SITL模型和外部真实网络设备相连,实现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CMP)数据包的通信。因此,该仿真平台为后续研究提供更为有效的测试平台。
【关键词】:光纤无线宽带接入网 网络编码 网络性能 节能效率 半实物仿真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15.6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NC技术在宽带接入网中的研究现状12-14
- 1.2.2 节能技术在Fi Wi网络中研究现状14-15
- 1.3 论文的研究工作15-16
- 1.4 本章小结16-17
- 第2章FiWi网络接入技术17-24
- 2.1 FiWi网络技术背景17-20
- 2.1.1 PON技术17-19
- 2.1.2 WMN技术19-20
- 2.2 FiWi网络技术介绍20-23
- 2.2.1 Fi Wi网络网络结构20-21
- 2.2.2 Fi Wi网络工作原理21-22
- 2.2.3 Fi Wi网络优点22-23
- 2.4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基于域外与域内数据编码的Fi Wi网络数据传输机制24-33
- 3.1 基于NC的FiWi网络数据传输机制24-28
- 3.1.1 域外数据编码的传输机制24-26
- 3.1.2 域内数据编码的传输机制26-28
- 3.2 仿真分析28-32
- 3.2.1 基于NC的FiWi网络在OPNET仿真平台搭建28-29
- 3.2.2 仿真结果分析29-32
- 3.3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基于包队列编码的Fi Wi网络节能控制机制33-40
- 4.1 FiWi网络中的包队列编码规则设计33-35
- 4.1.1 包队列编码的原理33-34
- 4.1.2 包队列编码的过程34-35
- 4.2 ONU-MPP休眠控制机制35-37
- 4.2.1 ONU-MPP休眠原理36
- 4.2.2 ONU-MPP休眠控制过程36-37
- 4.3 仿真分析37-39
- 4.4 本章小结39-40
- 第5章FiWi网络半实物仿真平台的设计40-58
- 5.1 OPNET仿真平台介绍40-41
- 5.2 基于半实物仿真的Fi Wi网络总体设计41
- 5.3 FiWi网络仿真节点的设计41-49
- 5.3.1 包格式定义42-44
- 5.3.2 进程模型的创建44-47
- 5.3.3 节点模型的创建47-49
- 5.4 基于SITL的半实物仿真节点设计49-52
- 5.4.1 SITL节点模型的修改49-50
- 5.4.2 SITL进程模型的修改50-52
- 5.5 FiWi网络半实物仿真平台的搭建52-57
- 5.5.1 系统运行的环境52
- 5.5.2 半实物仿真平台搭建的过程52-54
- 5.5.3 仿真验证54-57
- 5.6 本章小结57-58
- 结论58-60
- 致谢60-61
- 参考文献61-65
- 作者简介6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65-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繁;;网络编码技术原理及应用[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姜邱;;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技术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19期
3 杨蕊;;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3年05期
4 付琳;付志雄;;网络编码理论与研究方向[J];通信与信息技术;2007年01期
5 崔凯;王丽;;网络编码技术及其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4期
6 付琳;付志雄;;网络编码研究[J];科技资讯;2007年07期
7 付琳;周亮;李少谦;;网络编码的研究进展[J];电信科学;2007年05期
8 陶少国;黄佳庆;杨宗凯;乔文博;熊志强;;网络编码研究综述[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8年04期
9 覃团发;廖素芸;罗会平;;无线Mesh网络中网络编码的文件共享模型[J];电讯技术;2008年05期
10 王静;赵林森;刘向阳;王新梅;;无线网络中一类多播网络的网络编码[J];计算机科学;200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全国第二届网络编码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全国第十六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全国第二届网络编码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3 沈丽丽;侯春萍;杨家琛;;网络编码在无线网络中的信息交换[A];无线传感器网及网络信息处理技术——2006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佳庆;李挥;;网络编码理论研究进展[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李令雄;龙冬阳;;一个非多播网络上网络编码可解性的证明[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五届信息论学术年会暨第一届全国网络编码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李世唐;郑宝玉;;基于机会式网络编码的两用户协作[A];2009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付子义;宋昀;;网络编码技术研究[A];武汉(南方九省)电工理论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河南省电工技术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邓波;;基于网络编码的移动通信技术[A];《IT时代周刊》论文专版(第300期)[C];2014年
9 王伟;岳殿武;;协作中继网中的复数域网络编码[A];2009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黄佳庆;王亮;张惕远;程文青;;有环网络中卷积网络编码的码构造算法[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发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网络编码将引发下一代网络革命[N];网络世界;2007年
2 Patrick Nelson 编译 刘贝贝;TCP/IP将死?[N];计算机世界;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志恒;无线网络中基于网络编码的数据恢复与重传机制及其算法[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王俊义;编码分组网络的效用最大化及网络编码在应用方面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宋谱;基于广播优势的无线网络编码系统性能分析与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4 黄辰;基于网络编码的无线网络通信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宁;网络编码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9年
6 郝琨;网络编码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瑞米;双源网络编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蒲威;无线环境下的网络编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张婧W
本文编号:3174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17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