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共形径向线缝隙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4-20 04:09

  本文关键词:共形径向线缝隙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径向线缝隙天线(Radial Line Slot Antennas,RLSA)是一种非谐振多模波导缝隙平板阵列天线,因兼具有波导缝隙阵列损耗小、效率高和微带阵列结构简单、成本低两方面的优点,在近二十年被广泛应用于微波毫米波系统中。目前关于RLSA的研究文献众多,但主要集中于均匀口径场分布的实现,而事实上对天线的需求远不及此,例如在双频、单脉冲、共形天线等方面的设计仍待突破研究。基于上述情况,本文以拓展高效率RLSA应用设计为目标,在深入分析传统单层RLSA天线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上,对平面和二次曲面共形RLSA进行拓展研究和设计。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介绍了RLSA的发展背景和研究动态,详细分析总结了RLSA的工作原理与设计方法,并设计对比几种传统结构的RLSA,为后面拓展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平面单层RLSA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和馈电方式进行创新,依次实现了共口面双频双圆极化RLSA、容性探针馈电螺旋排布RLSA以及单脉冲RLSA的设计。仿真表明天线可获得高效率,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此外,对单脉冲RLSA进行了加工测试,天线实现了和差波束辐射,且和波束增益的仿真与测试结果分别为32.51 dB和31.10 dB,吻合较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最后,提出二次曲面共形RLSA的设计,经过对二次曲面径向波导传输模式和曲面引入的空间相差补偿分析后,以球面和抛物面为例设计相应凸曲面共形RLSA,仿真发现天线在高/基底直径比低于0.14情况下能保持高效率,超过该比值效率迅速降低。随后,提出共口径抛物面/RLSA天线设计,通过实例设计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径向线缝隙天线 双频双圆极化 容性探针馈电 单脉冲 二次曲面共形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823.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20
  • 1.3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安排20-21
  • 第二章 RLSA的工作原理与设计实现21-39
  • 2.1 RLSA基本概述21
  • 2.2 RLSA均匀.径场控制21-23
  • 2.3 单元缝隙对耦合特性分析23-25
  • 2.4 RLSA设计25-29
  • 2.4.1 SA-RLSA设计25-27
  • 2.4.2 CA-RLSA设计27-28
  • 2.4.3 RLSA设计步骤28-29
  • 2.5 RLSA馈电结构29-31
  • 2.5.1 SA-RLSA馈电结构29-30
  • 2.5.2 CA-RLSA馈电结构30-31
  • 2.6 常规RLSA的实现及对比31-38
  • 2.6.1 单探针馈电SA-RLSA与多探针馈电CA-RLSA31-35
  • 2.6.2 多探针馈电与矩形-径向波导适配器馈电CA-RLSA35-38
  • 2.7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平板RLSA应用设计拓展39-62
  • 3.1 共.面双频双圆极化RLSA39-45
  • 3.1.1 天线设计39-41
  • 3.1.2 设计参数及仿真结果41-44
  • 3.1.3 设计小结44-45
  • 3.2 容性探针馈电SA-RLSA45-52
  • 3.2.1 馈电原理45-49
  • 3.2.2 结构参数及仿真结果49-52
  • 3.2.3 设计小结52
  • 3.3 单脉冲RLSA的设计52-60
  • 3.3.1 天线设计53-54
  • 3.3.2 馈电网络设计54-56
  • 3.3.3 天线参数及整体结构仿真56-60
  • 3.3.4 设计小结60
  • 3.4 本章小结60-62
  • 第四章 二次曲面共形RLSA的分析与设计62-80
  • 4.1 二次曲面径向波导主模场62-64
  • 4.2 凸二次曲面共形RLSA设计64-73
  • 4.2.1 凸球面RLSA65-69
  • 4.2.2 凸抛物面RLSA69-73
  • 4.2.3 设计小结73
  • 4.3 共.径抛物面/RLSA天线设计73-79
  • 4.3.1 凹抛物面RLSA74-75
  • 4.3.2 共.径抛物面/RLSA双频天线75-79
  • 4.4 本章小结79-80
  • 第五章 结束语80-82
  • 5.1 全文总结80-81
  •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81-82
  • 致谢82-84
  • 参考文献84-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永明;赖晓铮;赖声礼;;射频识别标签用非对称缝隙天线设计[J];微波学报;2009年03期

2 任凌云;黄河;;小型宽带开口缝隙天线设计[J];电子元器件应用;2010年06期

3 关福宏;孙晓玮;;带有辐射增强结构的直线渐变微带缝隙天线[J];电波科学学报;2010年04期

4 蒋德富;刘健;;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仿真[J];现代电子技术;2013年20期

5 A.Van戴卡皮尔;D.阿曼特;J.厄曼斯;K.U.洛文;夏蒙;;微带缝隙天线的分析模型[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类;1981年07期

6 张松年;边缘缝隙天线[J];兵工学报(引信分册);1982年04期

7 张军;新型微带缝隙天线的阻抗特性研究[J];火控雷达技术;2000年02期

8 姚凤薇;钟顺时;;新型带扇形馈源的宽带缝隙天线[J];电波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9 高向军;王光明;张晨新;;一种宽带圆形缝隙天线的设计[J];空军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汪伟,钟顺时,梁仙灵;X形微带缝隙天线[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嵩松;李兴国;;直线渐变缝隙天线的设计[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周永明;;射频标签用非对称缝隙天线优化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关福宏;孙晓玮;;带有辐射增强结构的毫米波窄边直线渐变微带缝隙天线研究[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王军胜;;基于盒式喇叭的缝隙天线及子阵列[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舒亮;陈其科;张永鸿;;W波段直线渐变缝隙天线的研究[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6 马汉清;褚庆昕;;一种宽带低轮廓高增益背腔缝隙天线[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7 成丹;郑宏兴;孙程光;冯立营;马兴兵;;梯形波导缝隙天线的研究[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8 杨彩田;王哲;邱景辉;;一种展宽波导缝隙天线带宽的方法[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11年

9 胡佳旺;王建;;窄边平板缝隙天线设计[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10 蔡志坚;吴文;李兴国;娄国伟;;渐变微带缝隙天线的分析[A];200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袁博;多频带缝隙天线设计与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乐永波;印制缝隙天线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2 马宁;弹载微带缝隙天线的设计与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3 李晓峰;平面缝隙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兰州大学;2006年

4 陶啸;长槽漏波波导缝隙天线的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陶辉华;降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及其在微带缝隙天线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3年

6 钱少伟;双频微带缝隙天线的研究和设计[D];苏州大学;2013年

7 卢俊麒;新型宽带毫米波背腔缝隙天线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8 杨斌;宽带圆极化与极化可重构缝隙天线设计[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刘晓勇;矩形波导缝隙天线分析与计算[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10 韩洪娟;新型高增益缝隙天线的研究与设计[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共形径向线缝隙天线的研究与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8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178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0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