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网内小区间干扰协调研究
本文关键词:异构网内小区间干扰协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广泛普及,移动数据流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增长。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容量需求,3GPP组织引入了异构组网技术。通过在传统的宏蜂窝小区中部署大量低功率节点,增大了网络的覆盖范围,提高了系统容量。由于部署了大量的不同类型的低功率节点,异构网中的干扰变得更加复杂,为了解决异构网中的干扰问题,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焦点。 在现有的异构网络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中,主要分为基于载波聚合的频域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和基于ABS的时域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根据ABS子帧位置变化与否,可以将时域eICIC分为半静态eICIC,动态eICIC和集中式动态eICIC.而集中式动态eICIC采用了联合决策与多CQI反馈机制,性能优于前两者。但是,集中式动态eICIC方案仍存在着缺陷,其一是宏基站在受保护子帧没有调度宏用户,使宏基站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导致系统的总吞吐量降低。其二是当今C-RAN结构中主流的分布式RAN结构系统时延较长,无法使用集中式动态eICIC抑制小区间干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低功率集中式动态eICIC方案和基于联合收益分布式eICIC方案。 在本论文所提出的低功率集中式动态eICIC方案中,在受保护子帧上,宏基站降低功率发射,调度宏用户。为了降低对Pico用户的干扰,提出了一种基于保证Pico基站小区范围扩展区域内用户的必要传输速率的功率配置方案。方案使宏用户的吞吐量提升,并将对Pico用户的干扰降到最低值。在提出的另一种基于联合收益分布式eICIC方案中,为了让每个小区的每个时刻的状态选择最优,每个小区在状态选择时,不仅考虑本小区的收益,还会考虑本小区收益对临近其他小区收益的影响,临近小区不断将收益情况反馈给中心小区;中心小区选择联合收益最大的状态,作为本小区的状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两种方案都对系统性能有显著提升。
【关键词】:LTE-A 异构网 小区范围扩展 小区间干扰协调 低功率子帧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9.5;TN97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符号说明9-11
- 第一章 绪论11-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2 课题研究内容13-14
- 1.3 论文结构安排14-15
- 第二章 异构网络与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15-30
- 2.1 异构网络理论研究15-19
- 2.1.1 异构网概述15-16
- 2.1.2 异构网络部署场景16-18
- 2.1.3 异构网络小区选择18-19
- 2.2 异构网络中干扰分析19-22
- 2.2.1 同层干扰与层间干扰20
- 2.2.2 上行干扰与下行干扰20-22
- 2.3 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22-29
- 2.3.1 同构网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22-26
- 2.3.2 异构网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26-29
- 2.4 小结29-30
- 第三章 时域eICIC机制研究30-48
- 3.1 时域eICIC机制研究现状30-37
- 3.1.1 半静态eICIC30-31
- 3.1.2 动态eICIC31-33
- 3.1.3 集中式动态eICIC33-37
- 3.2 低功率集中式动态eICIC37-42
- 3.2.1 关键技术38-39
- 3.2.2 方案描述39-42
- 3.2.3 方案性能分析42
- 3.3 基于联合收益分布式动态eICIC42-47
- 3.3.1 C-RAN架构综述42-44
- 3.3.2 方案描述44-47
- 3.3.3 方案性能分析47
- 3.4 小结47-48
- 第四章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48-60
- 4.1 仿真平台介绍48-49
- 4.2 仿真平台设计及参数配置49-55
- 4.2.1 仿真平台设计49-55
- 4.2.2 仿真参数配置55
- 4.3 仿真验证及结果分析55-59
- 4.3.1 低功率集中式动态eICIC性能分析55-57
- 4.3.2 基于联合收益分布式动态eICIC性能分析57-59
- 4.4 小结59-60
- 第五章 结束语60-61
- 参考文献61-64
- 致谢64-65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斌;胡宏林;张小东;卜智勇;;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J];电信科学;2006年06期
2 董恒;蒋宏斌;;一种适用于下一代无线网络的干扰协调技术[J];江苏通信;2012年01期
3 李原草;高月红;张欣;桑林;杨大成;;Small Cell Enhancement中小区间干扰协调问题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13年08期
4 苗小康;沈嘉;宋令阳;焦秉立;;分层异构无线网络干扰协调——挑战和应对[J];移动通信;2009年24期
5 ;下期要目[J];广东通信技术;2013年07期
6 肖清华;吴林海;;3G与2G系统间的干扰协调研究[J];移动通信;2010年16期
7 魏巍;;一种基于过渡区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法[J];移动通信;2009年22期
8 张健;戎璐;胡宏林;;基于基站间合作的下行干扰协调方法及其性能评估[J];高技术通讯;2009年08期
9 路兆铭;刘博;温向明;郑伟;凌大兵;;自适应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10 黄标;彭木根;;雷达之间干扰协调计算方法和干扰准则[J];中国无线电;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东洋;贾川;唐艳超;韩玉楠;;LTE同频组网干扰协调方案研究[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张光辉;孙震强;朱彩勤;;LTE-A异构网络小区干扰协调技术演进及部署策略分析[A];2012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12年
3 李树磊;杜剑波;樊毅;;LTE系统中的小区间干扰协调[A];2014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4 张阳;;TD-LTE网络技术热点问题浅析[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张阳;;TD-LTE规模组网的关键技术及方案选择浅析[A];2011全国无线及移动通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小军;LTE:移动宽带演进必由之路[N];中国电子报;2008年
2 柯文;LTE—A五大关键技术推动移动网升级[N];人民邮电;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梁靓;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中基于干扰协调的资源分配[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周通;蜂窝通信小区协作预编码与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3 张光荣;LTE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4 唐浩;LTE-A异构网络中的干扰协调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5 王冬宇;面向IMT-A的D2D通信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德华;LTE-A异构网中的负载均衡与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周涛;小小区场景下干扰协调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3 刘文静;WLAN中AP密集部署干扰协调机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岳石炼;一种基于下行LTE系统的联合干扰协调方法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5年
5 秦爽;LTE小区间干扰协调仿真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6 丁成杰;LTE-Advanced异构网络干扰协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7 李建豪;异构无线网络中干扰协调方案选择机制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金腾飞;LTE系统分组调度及干扰协调技术的研究与实现[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9 王伟平;LTE-A增强型小区间干扰协调方案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10 周为峰;家庭基站网络中干扰协调方案的实现[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异构网内小区间干扰协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4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24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