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手机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这就使得电子设备所处的电磁环境日益复杂。同时,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设备抗干扰能力下降。因此,确保电子设备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减少相互之间的电磁干扰十分重要,这对手机等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任何电气电子设备在投放市场之前,电磁兼容性测试必不可少。本文首先介绍电磁兼容发展的背景,电磁兼容干扰的途径、分类,对测试场地、环境和设备要求等。然后针对手机产品,本文从两个方面检测手机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的指标,一个方面是电磁骚扰,另一个方面是电磁抗扰度。另外,对手机产品工作过程中对公共电网的影响和使用过程中对其他设备或电力系统干扰的抵抗能力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通过半电波暗室测试法、全电波暗室测试法、峰值检波法等方法来检测手机的各项指标,使其指标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和要求。对于手机类无线通讯产品,通过测试分析可以判定一款手机是否满足标准和要求,判定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辐射指标是否低于标准的规定。研究表明,本文给出的测试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机电磁兼容分析测试技术是有效的,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电磁兼容性 电磁骚扰 电磁抗扰度 辐射 传导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03;TN929.53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1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1.2 研究目标10
- 1.3 本文内容安排10-11
- 第二章 电磁兼容概述11-14
- 2.1 电磁兼容基本概念11
- 2.2 电磁干扰11-12
- 2.2.1 自然干扰11-12
- 2.2.2 人为干扰12
- 2.3 电磁干扰传播途径12-13
- 2.3.1 传导干扰12
- 2.3.2 辐射干扰12-13
- 2.4 测量参数13
- 2.4.1 功率13
- 2.4.2 电压13
- 2.4.3 电流13
- 2.5 标准的试验判定等级13-14
- 第三章 测试环境要求14-18
- 3.1 测量场地14-15
- 3.2 测量仪器15-18
- 3.2.1 测量接收机15
- 3.2.2 人工电源网络15
- 3.2.3 天线15-16
- 3.2.4 功率放大器和衰减器16
- 3.2.5 静电放电发生器16
- 3.2.6 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发生器16-17
- 3.2.7 浪涌发生器17
- 3.2.8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信号发生器17
- 3.2.9 信号发生器17-18
- 第四章 手机电磁兼容测试项目、测量方法及结果分析18-65
- 4.1 电磁骚扰18-32
- 4.1.1 传导骚扰18-24
- 4.1.2 辐射骚扰24-32
- 4.2 电磁抗扰度32-65
- 4.2.1 传导抗扰度32-37
- 4.2.2 射频场辐射抗扰度37-45
- 4.2.3 静电抗扰度45-53
- 4.2.4 电快速瞬变抗扰度53-56
- 4.2.5 浪涌(雷击)抗扰度56-60
- 4.2.6 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60-65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5-66
- 参考文献66-68
- 致谢68-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世纪电磁兼容安全认证标准化研讨会在广州举行[J];电子标准化与质量;2001年06期
2 ;新世纪电磁兼容安全认证标准化技术研讨会在广州圆满举行[J];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2002年01期
3 朱文立;国内电磁兼容的发展与3C认证的电磁兼容要求[J];电子质量;2003年06期
4 朱文立;国内外电磁兼容发展动态[J];电子质量;2003年07期
5 刘素花,秦臻;电磁兼容及防护的探讨[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3年03期
6 李刚;电磁兼容及抗干扰技术[J];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安全与电磁兼容》2003年总目录(总第56期-61期)[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3年06期
8 ;电磁兼容国家军用标准目录[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4年03期
9 黄志斌;浅谈电磁兼容控制、设计及其测试[J];船电技术;2005年04期
10 廉威,卢广文;医院电磁兼容的初步探究[J];中国医学装备;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晖;覃宇建;刘培国;;舰船电磁兼容仿真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陈绍魁;;智能化电器及系统的电磁兼容[A];第五届全国智能化电器及应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刘鸿琴;;浅谈电磁兼容及其测试[A];2001年电子测量新技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1年
4 赵刚;;序[A];第六届全国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2004EMC论文集[C];2004年
5 于延霞;;快轨车电磁兼容解决措施[A];2008年中国铁道学会牵引动力学术年会——动车组、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建国;;无线超短波电磁兼容环境监测方法研讨[A];2010第十五届可靠性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张敏;蓝天翼;;车载平台电磁兼容的数值仿真[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8 李永明;俞集辉;;从电气工程类学生中培养电磁兼容人才的探讨[A];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沈小宇;;电磁兼容学科综述[A];电气技术发展综述[C];2004年
10 宋云;张进;;电磁兼容与可靠性[A];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成立十周年庆典暨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朱巍;电磁兼容困扰家电企业[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本报记者 吴健南 青云;EMC认证向无形“杀手”宣战[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3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文新 本报记者 张锋;电磁兼容:一个不可忽视的新课题[N];解放军报;2005年
4 黄小琴 曾轶群;203所的EMC[N];中国航天报;2006年
5 朱明杰 吴慎山;欧盟的电磁兼容指令[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诸玲珍;EMC:新需求催生新技术 企业参与标准制定至关重要[N];中国电子报;2010年
7 晓光;手机上市要通过电碰兼容认证[N];江苏经济报;2000年
8 小令;打造检验检疫电磁兼容检测平台[N];苏州日报;2011年
9 本报特约撰稿人 白同云;电磁兼容认证与有关法规[N];中国电子报;2000年
10 记者 刘伊婷;电磁兼容不合格仍是主要问题[N];中国质量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艺平;煤矿用产品电磁兼容测试技术研究[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8年
2 张玉莲;电磁兼容仿真建模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3 方俊;城市地铁电磁兼容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4 黄柯乐;电磁兼容仿真平台实体数据及后处理设计与实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5 梁U
本文编号:32672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26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