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测向的短波组网定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5 17:30

  本文关键词:基于测向的短波组网定位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短波作为一种信息传递的载体,在军事通信与经济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短波波段频谱资源紧张,且短波定位系统有着造价低、组建简单、定位距离远的优点,发展对短波频段的监控定位技术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短波定位技术发展较为迟缓,大多数系统定位精度较低,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测向的短波球面组网定位算法。电离层信道模型与短波测向方法是短波组网定位算法的基础。本文研究了短波电离层信道的特性,选用Watterson信道模型建模,仿真结果证明信道模型具有很好的电离层信道特性。另外,由于短波频段拥挤,同一个观测站的接收信号中可能包含多个短波信号,可能还存在一些与目标辐射源无关的信号,本文分别提出了基于聚类分析的短波信号有效性识别算法与基于相关分析的信号匹配算法。经仿真分析,两种方法均能达到较高的准确率或成功率。论文引入阵列测向技术对短波信号测向,并仿真分析了不同信道参数对测向精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论文经过理论推导提出了球面组网定位算法,算法考虑了地球曲率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使用多个观测站测得的示向线交会定位,并给出算术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极大似然估计三种最佳定位点的估计方法。论文还推导出了定位精度的CRB界,仿真结果显示使用极大似然估计方法可以使定位精度逼近CRB界。最后,论文给出了最优观测站选择的方法,并通过理论推导得出了最优布站时的一些结论,即当观测站测向误差一定时,观测站到辐射源的距离与定位精度的关系;当观测站到辐射源的距离不变时,各个测向线之间的角度关系。
【关键词】:短波组网定位 极大似然估计 Watterson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N9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2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1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1-12
  • 1.3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结构12-14
  • 第二章 短波电离层信道建模与信号提取14-35
  • 2.1 短波信号的传播形式与特点14-19
  • 2.1.1 短波信号传播形式14-17
  • 2.1.2 短波信号传播特点17-19
  • 2.2 短波信道建模19-22
  • 2.2.1 短波信道的时变特性分析19-20
  • 2.2.2 Watterson时变信道模型20-22
  • 2.3 短波信号提取22-25
  • 2.3.1 短波辐射源信号分选23
  • 2.3.2 基于聚类分析的无关示向线识别算法23-24
  • 2.3.3 基于信号相关的关联匹配算法24-25
  • 2.4 仿真分析25-34
  • 2.4.1 基于Watterson信道模型的仿真分析25-27
  • 2.4.2 基于聚类分析的无关示向线识别算法仿真分析27-31
  • 2.4.3 基于信号相关的信号源关联匹配算法仿真分析31-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基于空间谱估计的短波测向算法35-47
  • 3.1 短波测向的特点35-38
  • 3.1.1 短波测向的特殊性35-36
  • 3.1.2 主要的短波测向体制36-38
  • 3.2 空间谱估计短波测向算法38-42
  • 3.2.1 MUSIC测向算法38-40
  • 3.2.2 MUSIC短波测向算法的性能影响因素40-42
  • 3.3 仿真分析42-46
  • 3.3.1 多径传播对测向性能的影响42-43
  • 3.3.2 不同来波方向的电波干涉对测向性能的影响43-44
  • 3.3.3 频率对测向性能的影响44-45
  • 3.3.4 多普勒频移对测向性能的影响45-46
  • 3.3.5 信噪比对测向性能的影响46
  • 3.4 本章小结46-47
  • 第四章 基于测向的短波球面组网定位算法47-59
  • 4.1 测向定位算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47
  • 4.2 短波定位原理47-49
  • 4.3 基于测向的多站球面组网定位算法49-56
  • 4.3.1 球面三角形49-50
  • 4.3.2 球面组网定位算法50-52
  • 4.3.3 组网定位的最佳估计点分析52-54
  • 4.3.4 球面组网定位算法CRB分析54-56
  • 4.4 仿真分析56-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基于高精度定位的观测站最优化59-72
  • 5.1 双站布站最优化分析59-62
  • 5.1.1 测向交叉定位法原理59-60
  • 5.1.2 测向交叉定位的精度计算60-62
  • 5.1.3 两个观测站的最优布站分析62
  • 5.2 多站布站最优化分析62-66
  • 5.2.1 多站定位精度计算62-64
  • 5.2.2 多站定位最优布站分析64-66
  • 5.3 仿真分析66-71
  • 5.3.1 多站定位时最优布站方式66-68
  • 5.3.2 短波定位中测向误差相同情况下最优观测站选择68-70
  • 5.3.3 短波定位中测向误差不同情况下最优观测站选择70-71
  • 5.4 本章小结71-72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2-73
  • 6.1 全文总结72
  • 6.2 工作展望72-73
  • 致谢73-74
  • 参考文献74-7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敏;吴海超;;基于ECT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设计[J];电子技术应用;2014年01期

2 侯煜博;沈晓峰;李思思;;弹道导弹再入段跟踪制导算法研究[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4年02期

3 黄凌;;采用压缩感知的标准测控信号处理[J];电讯技术;2014年05期

4 李会勇;刘芳;谢菊兰;樊勇;;一种改进的极化敏感阵列解相干算法[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4年11期

5 仲晨;安宏申;齐藤胜彦;;基于振动信号分析仪的冲击试验数据采集方法研究[J];包装工程;2014年23期

6 王海江;刘玟宏;罗文;;基于矢量分析的DOA估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15年02期

7 叶林;朱倩雯;赵永宁;;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的自适应指数动态优选组合模型[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5年20期

8 曾小东;王可;;基于LS-Hestenes SVD的塔康测角方法[J];电子信息对抗技术;2015年05期

9 曾小东;;LS曲线拟合下的时差估计[J];电讯技术;2015年10期

10 刘芳;李迅;张俊波;;基于四元数的极化敏感阵列波束形成[J];雷达科学与技术;201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学华;多普勒天气雷达分辨率提高理论与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2 陆勇;高、低压下砂土剪切带及砂土—结构界面层力学行为演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耀霞;基于极化敏感阵列的空间到达角和极化参数的联合估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志;分布式天基雷达卫星编队与波束形成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阳宇;多源相关监视雷达数据融合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罗在华;VHF频段雷电信号模拟器设计及试验[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徐英杰;纱线瑕疵在线检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刘彪鹏;低仰角方向图综合和干涉仪测向算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刘永康;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3D电视健康评估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

8 张宗恕;宽带数字波束形成与测向技术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9 孙建勇;基于全矢谱理念的现代谱分析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10 李剑峰;离子压缩机防喘振控制策略的研究及动态模拟[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测向的短波组网定位技术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6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26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6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