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网络通信论文 >

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同时多目标干扰发射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5 08:07
  面对日益复杂的雷达对抗环境,干扰机能够将不同的干扰信号同时发送给空域中并存的多个敌方目标变得尤为重要,这也将是未来电子战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可以快速改变波束形状、指向,控制精准、灵活,可以实现多个干扰发射信号间迅速切换,通过空间功率合成能够达到较高的发射功率输出,而且具有同时多波束形成能力等优点。因此,在电子对抗领域,数字波束形成(DBF)是提高电子干扰性能的一项关键技术。本文对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同时多目标干扰发射技术进行了研究,具体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1.研究了远场域的发射均匀线阵模型和窄带信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窄带发射单波束形成和多波束形成的原理、模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2.根据窄带发射多波束形成技术的研究基础,采用在频域上将宽带干扰信号划分成子带的思想,研究了宽带发射数字多波束形成相关的技术,包括宽带信号模型、宽带发射单波束形成和多波束形成技术的原理以及模型,该方法在工程实现上比较简单。3.由于在频域上对宽带信号划分成子带实现波束形成存在资源消耗量太大的问题,研究了基于分数时延滤波器在时域上实现高精度分数时延的宽带数字波束形成。首先分析了基于分数时延滤波... 

【文章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同时多目标干扰发射技术研究


窄带同时多目标干扰波束形成效果图

效果图,多目标干扰,波束形成,宽带


(a) 立体方向图 (b) 空域剖面图(c) 频域剖面图 (d) 俯视图图3.4 宽带同时多目标干扰波束形成效果图根据本章介绍的采用单波束叠加的方法实现并行宽带多波束发射技术,从图 3.4可以看出,每个宽带干扰波束均覆盖到了期望的频域范围和空域范围,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满足了预期的设计要求。3.5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宽带信号模型,然后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并结合第二章中的窄带发射单波束形成模型,说明了宽带发射数字单波束形成的原理,并根据单波束叠加原理介绍了宽带发射数字多波束的形成方式,最后给出了仿真与结果分析。在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系统的工程实现中,需要使用高质量的 DSP、FPGA 和 DAC等器件。尤其是当发射的干扰信号带宽范围较大时,需要高速 DAC/ADC 等模块的支持。现在 TI 公司生产的高速 ADC 芯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宽带相控阵雷达发射多波束形成技术研究[J]. 岳寅,周健义,张梦妮.  微波学报. 2016(05)
[2]基于非均匀延时阵列的同时多波束干扰技术研究[J]. 雷磊,周青松,张剑云,李小波.  现代雷达. 2014(10)
[3]基于二阶锥规划的同时多频率/多波束干扰优化设计[J]. 雷磊,周青松,张剑云,黄中瑞.  兵工学报. 2014(07)
[4]基于Farrow结构的恒定束宽时域波束形成器研究与实现[J]. 周天,张秉致,杜伟东,彭东东.  通信学报. 2014(06)
[5]独立可控的发射多波束形成技术[J]. 陈昊,王先发.  飞行器测控学报. 2011(04)
[6]基于分数时延的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J]. 韦文,李宁,汤俊,彭应宁.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7)
[7]基于二次约束的稳健LCMP波束形成算法[J]. 刘聪锋,廖桂生.  电子学报. 2010(09)
[8]宽带星载DBF相控阵天线设计与实现[J]. 梁广,龚文斌,刘会杰,余金培.  通信学报. 2010(04)
[9]多约束条件下发射DBF自适应零点控制技术[J]. 王杰贵.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08(02)
[10]稳健的Capon波束形成[J]. 刘宏清,廖桂生,张杰.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5(10)

博士论文
[1]宽带相控阵雷达发射多波束形成和雷达通信一体化技术研究[D]. 岳寅.东南大学 2017
[2]宽带信号波达方向估计方法研究[D]. 刘付刚.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3]宽带数字阵列波束形成算法及应用研究[D]. 李会勇.电子科技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宽带数字波束形成算法研究[D]. 何细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5
[2]宽带相控阵雷达子阵数字调制技术及其FPGA实现[D]. 罗晴丹.北京理工大学 2015
[3]宽带相控阵雷达数字化技术研究与实现[D]. 牛阳.北京理工大学 2015
[4]发射数字波束形成算法与实现研究[D]. 秦夷.南京理工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323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wltx/3323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3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